按:這篇略述《金燈臺》創辦人陳終道牧師(1924-2010)生平往事的文章,原刊於新加坡神學院華文神學系學生刊物《同路人》(26/4/2012)。2020年適逢陳牧師離世歸主十周年,也標誌着陳牧師著述之“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系列的網上版全部製作完成,故謹此與《金燈臺》讀者們分享本文,再次藉着陳牧師的事奉見證共勉。
時光倒流四十年。1972年初,新加坡神學院的教室裏,一位戴上護頸圈的老師緩緩地用左手拿着粉筆在黑板上寫字。學生們對於黑板上的一筆一畫,都特別珍惜;看見老師因為頸項軟墊骨移位壓住神經線,導致右手無法執筆時,均感到扎心。
這位老師,就是著作等身的陳終道牧師。
陳終道牧師原名讓德,1924年生於香港,十二歲在宋尚節主講的佈道會中重生得救。十五歲隨家人離開香港進入昆明,以避日軍炮火。後來離家流浪,在1944年輾轉去到重慶,偽造學業證書入讀復旦大學;卻在復旦大學遇上了奮興佈道大會。神藉着趙君影牧師主講信息和于力工弟兄帶領唱詩,使讓德昏沉的靈性得到復興,蒙召獻身,改名“終道”自勉。他主動向校長承認偽造文憑入學的罪行而離校,後來入讀重慶南山靈修神學院,受教於賈玉銘先生。1949年重返香港。
陳終道牧師的文字工作始於“紅雞蛋”。1952年當他的長女出生時,他寫了一本福音小冊,以紅紙為封面,在女兒滿月時派給親友。謝友王先生讀到小冊子,很喜歡終道弟兄的文章,遂邀請他擔任《生命》雜誌的助理編輯。後來《生命》雜誌的社長計志文牧師,把這個“麾下”邀請到他在印尼剛開辦的聖道神學院去。陳終道牧師就在1953年開始擔任神學院老師,並開始執筆著述新約書信的講義。1959年他返回香港,在包忠傑牧師的鼓勵下擔任《聖經報》執行編輯,期間兼任當地神學院的老師;其後受邀到菲律濱聖經學院(1965-69)和新加坡神學院(1969-77)全職任教時,仍兼任《聖經報》執行編輯,直至宣道書局在1973年停辦《聖經報》為止。
或許因為二十年來都是神學教育和文字工作雙線進行,多年伏案工作太多,又因頻繁出國領會,時常提着很重的行李,所以導致頸項軟墊骨移位。陳終道牧師憶述,當時是1971年夏天,他發現先前稍有痠痺感覺的右手右腳變得十分痛楚;醫生讓他戴上護頸圈作支撐,減低神經線所受的壓力。到了1972年初,他的病情惡化,右手開始不能執筆和用筷。當時二十一卷新約書信之中,還有哥林多前後書、帖撒羅尼迦前後書、歌羅西書、約翰壹貳叁書和猶大書的讀經講義尚未出版。但現實的情況是,右手根本不能執筆,即使用左手書寫,不夠半小時就因右身的痠痛而精神渙散,無法寫下去。他十分沮喪,以為這項文字工作要到此為止,就切切求主幫助他完成新約書信講義的寫作。他內心有很強烈的感受,知道這身體上的軟弱,是撒但的攔阻;於是給自己一個口號:“不怕慢,只怕站!”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寫下去。他操練自己用左手寫字,而且時常要“負軛”(戴上護頸圈),減輕右身的痛楚。
戴上護頸圈的陳終道牧師(1974年)
陳終道牧師就是這樣一直堅持授課和寫作。筆者母會的牧師朱志偉當時在新加坡神學院就讀,看到老師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之下仍然堅忍事奉,感動不已,便在課餘和幾個同學一起為陳牧師將手稿謄抄在原稿紙上。全部新約二十一卷書信的讀經講義,終於在1976年脫稿。陳牧師欣喜看見撒但的攔阻終究失敗,將榮耀全然歸給天父。為了記念自己不過是“瓦器”,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神(林後4:7),他特意為“新約書信讀經講義”全集的封面選用磚瓦的顏色;而他也是希望能收拋“磚”引玉之效,期盼日後有更多作者更好的著作出現。至於他的頸項,則在1980年神蹟地痊愈了。
陳牧師的解經和寫作深入淺出,條理分明,讓人在靈裏得到造就。他對神話語的熱切愛慕,對聖經真理的認真和執着,是受其教導的學生和讀其著作的讀者,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或教學,或著述,陳牧師總有一個負擔:要幫助信徒學習聖經,明白神的旨意。他在2010年息勞歸主,但文字有久遠的影響力,深信陳牧師所留下的豐富著作,會繼續讓人們的靈命得到建立。
去年(2019)本社受陳終道牧師家人委託,把“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系列全文放在《金燈臺》網站時,我們就沿用陳牧師當年的磚瓦意念來設計“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網上版的頁面。與當年全集封面的磚瓦顏色稍微不同,全新網上版使用了紅磚為主題圖案,連繫着陳牧師當年“負軛”寫作時的所在地:亞當路九號新加坡神學院(現時的紅磚圍牆)。
“新約書信讀經講義”網頁截圖
http://goldenlampstand.org/lib/epistles/
金燈臺活頁刊 第208期 2020.7
作者陳梓宜傳道為《金燈臺》活頁刊總編輯。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