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所充滿的,口裏就說出來。善人從他心裏所存的善,就發出善來。惡人從他心裏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12:34-35)
甚麼泉源出甚麼水(雅3:11)。不過,若可以隨機應變,只在有的時候才流露,就更為詭異:“人心懷藏謀略如同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來。”(箴20:5)因此,知人知面不知心,是普遍的社境,也就成為人不得已的心境。
耶穌在祂登山寶訓裏就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5:8)首先思想:“見神”是甚麼意思呢?
我們得知道,這裏說的可不是死後見神。“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見神是頂容易的事,不需要你定約會的時間,而且還是非見不可的約會,因為死後有審判,而且無地可逃。
不過,前文所說的見神,也不僅是與神的交通,相見;既然說到要“清心”,就可推知是能看見神比較適合文義。這樣,清心革除物欲之後,才可以看得見神,也就在凡事上能把神放在眼裏。使徒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也要自己試驗。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裏嗎?”(林後13:5)這樣說來,有耶穌基督在你心裏,就是看見神,也是透過耶穌基督看世界。
“清心”說來不容易,作來更難。可是人心的真實內容,真是“乏善可陳”,就算是單純為公共衛生的緣故吧,人心也絕不適宜完全敞開。因此知心難求。因為人“關心”,或缺乏關心。這聽起來像繞口令,這裏所說的“關心”,是必須要加以定義的語詞。所以許多社會,各有其禁忌,不能完全客觀;卻把大眾傳播加標顏色識別,如:黃色,黑色,紅色,禁戒或不鼓勵其傳播。這樣,各人就“不可全吐一片心”。
人本來應該有溫暖的相互關懷,也是社會成為人需要的原因,正是這種關心,是正常的現象。如果沒有交通,就不成為社會。可惜,今天的情況,可就是不正常。失去的,成為人間的悲哀;代之而來的,是關閉的心。我們都知道,張開的手才可以播散種子,敞開的心才會湧出愛的清流。關閉的心,是極不健康的事。中國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是病態文化,聽來就比霜雪更叫人寒心,阻滯社會的進步。大同社會的高尚理想,就是“不獨”: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共同養老卹眾,不獨佔資源,不獨惜己力。一句話,人共同建立公益的社會。
今天的社群,沒有人真正關心,是明顯的事實。不難見一個“家庭”,湊合在同一個屋頂下,男人說:“我有兩個孩子;她有兩個;我們有兩個。”這一家人之間,自然會彼此關心—是把心,關閉起來,生活在一起,也就不會“開心”。各自關閉的心,不能組成一起。人間需要的,是能放下心上戒備,把你的心向別人敞開。
雅歌中的良人稱讚他的新婦,美慧更加上品德貞潔無疵;就成為“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歌4:12)。因為古時使用井水,需要加蓋,以保持清潔,不能任憑人獸侵入,弄得渾濁污穢。因此,人也需要保持清心。可惜,今天的人不加注意,讓不該侵入的進來,任不該流露的流出;大眾傳播的便而不利,形成污水橫流的現象,以至道塗泥濘不堪行!“你的泉源豈可漲溢在外?你的河水豈可流在街上?惟獨歸你一人,不可與外人同用。”(箴5:16)關鎖的園,封閉的泉源,是多麼安靜的景象!
現在的人似乎甚麼都不缺;但所缺乏的是安靜。靜,與誠相近。我們所聽到的各種噪音,實在太多了。禁止噪音的侵擾,實在有其必要。作為朋友和親近的人,也應該尊重別人的安靜。“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箴14:30)記得:少說話,是最重的禮物;探訪病人的時候,尤其如此。
基督徒所需要的清心,就是:內心保持清潔,向主敞開心門,在祂面前傾心吐意。
金燈臺活頁刊 第208期 2020.7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