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復興的旅程

于中旻

 

經文:路加福音二十四章13至35節

  復興的基本意義,就是使靈性沉睡的人醒起,使病人復健,把平常的基督徒變成正常的基督徒。這是兩個鄉下人的親身經歷,發生在近二千年前的猶太地。我們都需要有這樣的改變,有這樣的屬靈經歷。

  今天,我們很少願意接受“出無車”的旅行方式。其實,安步當車,不僅有益於健康,或許也有益靈性健康。使徒保羅為主的名受許多苦難,不僅奔波忙碌,還常遭受反對,單獨步行有安全的顧慮。可是當他從特羅亞往亞朔的時候,不與小佈道團一同乘船,而“自己打算要步行”(徒20:13-14)。他這樣的安排,一般解釋他為要單獨與主靈交,並思考前面的道路。

  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在步行的時候,也遇到了特別的經歷,使那段沉悶的山徑,成為復興的旅程。

超越外面

  依照舊約律法,每年的逾越節、初熟節(五旬節)、住棚節,是以色列人的重要節期;凡成年男子,必須一年三次,到神立名的居所,朝見耶和華。約在公元三十年,許多人上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盛況空前。據說,在節期間,耶路撒冷的朝聖客,數目超過本地住民。不僅如此,歷代的猶太人,常將守逾越節的熱情,當作衡量宗教復興的標準。當然,由希律王官方資助建成的豪華聖殿,金碧輝煌,有很大的吸引力;連耶穌的鄉下人門徒,也大開眼界,驚嘆說:“夫子,請看,這是何等的石頭,何等的殿宇!”(可13:1)可惜,熱鬧過了,各人的心仍然是空虛孤單,像現代人的“節後憂鬱”一樣。如果說,未信的人憂鬱,自然是將福音傳給他們;但信了主沒有喜樂,該怎麼辦才好呢?今天的教會裏,充滿了這種人,正需要靈性的復興。教會如何衡量所謂“成功”?普遍標準是ABC: Attendance, Building, Cash,人多,建築漂亮,錢多。可惜,這不是靈性的復興。必須有不看外面的有心人,在宗教上是內行人,注意復興的人。

復興為念

  前面說過,不信的人缺乏喜樂,自然該把福音傳給他們;但對於憂愁的基督徒,應該怎麼辦呢?這經文告訴我們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為神的國度憂鬱,是一件好事。真正的復興,在於有人渴望復興。對現狀感到滿足,長樂無憂,才真是可憂的事。你為今天教會的境況憂愁嗎?你盼望教會復興嗎?我們需要你。你對於自己屬靈的情形不滿意嗎?來吧!你不要自己憂悶,你該共同談論,向主訴說!聖經說:“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記念冊在祂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祂名的人。”(瑪3:16)

  在人各為衣食謀的時風下,在群眾都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時代,各人紛紛“向錢看”,作“美國夢”和各樣美夢,有兩人談論復興和神國,已經是多數了。難怪耶穌欣賞他們,找到了他們,使這一雙小人物,成為鐵鑰匙,打開復興的金門。

  你想些甚麼?與朋友談論的是甚麼?

與主同行

  向主訴說,必須與主有交通。舊約聖經講到“與神同行”的聖徒,是從世俗罪惡分別,行神旨意的人:“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在新約聖經中,更說到“凡被神的靈引導的,都是神的兒子”(羅8:14),成為“光明之子”,自然在光中行。你要等候主,不可跑自己的路;要脫去各樣的重擔,不被罪拖累,以至遲遲其行,遠落在後面。你如果肯求神的國和祂的義,行主的旨意,雖然遇到困難、憂愁,主就肯來就近你,與你同行。主會找着這樣的人,主肯俯就這樣的人。

聽主恩言

  “三人行,必有我師”。與主同行的人,必須願意接受教導,學習主的話,肯虛心聽主的話。許多人對主的話沒有興趣,喜歡新奇的道理,欣賞人的口才;他們所得到的也就是那些,對於靈命的長進和解決靈命的問題,不會有幫助。主的話是靈,是生命。你可能以為聽某名人講道,是難得的機會。有些人參加過宋尚節的培靈會,一生津津樂道。那麼,“講道王子”司布真如何?大有學問的使徒保羅,豈不更高明許多倍?不過,你可記得:在特羅亞,保羅的特別講道聚會中,竟然有個少年人沉睡,墮落至死?所以,最重要的是有受教的心。有個好消息:今天你還有機會聽耶穌講道。在二千年後的今天,時猶未晚。你我都能夠以用敬虔渴慕的心,在聖靈引導下,讀主的話,聽主的聲音。

  約西亞王的大復興,是由重新發現律法書開始。西乃山的律法,是叫人知罪,在聖潔公義的神面前悔改。新約教會的復興,不僅是讀神的話,更知道聖經的中心就是基督耶穌,正如耶穌所說:“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約5:39)是認識聖經中的基督,才可以得生命,才有復興。

  要上這位屬靈教師的課,得熟悉並準備接受祂的習慣。耶穌的教導常是“忠言逆耳”,祂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你甘心受得這樣的話嗎?這兩個門徒,顯然留心讀過聖經,所以當主同他們談起,才沒有茫然不知所云,但也甘受責備。他們可以聽得出,這外鄉人可能說的是加利利口音的北方話;但他們對這“在耶路撒冷作客”的陌生人,能夠虛心接受。有受教心,是重要的。

  還有,耶穌不是談聖經知識,更不鑽求原文。實際上,當時的門徒只懂得“原文”。但還不夠,他們更需要知道聖經的中心是基督。這才是真基督教神學。

見主愛源

  為甚麼主祝謝擘餅,就使他們“眼睛明亮”,認出主來?

  我們推斷,主的祝謝,或許與一般猶太宗教人有些不同,因為祂與天父的關係,會自然而親切,溢於言表,是別人所沒有的。不過,這裏說的還不是那樣。如果我們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下面還說:“遞給”他們。愛的傳遞。

  事實上,是在耶穌把擘開的餅,遞給他們的時候,他們的眼睛才明亮了:為甚麼不是在祝謝,擘餅的時候?還沒有那麼早;也不是接受了餅,吃下餅的效果,並不那麼晚。不早不晚:路加福音明確記載,是在遞餅的時候發生的!耶穌是如何遞給他們呢?自然是用手遞。

  啊,就在那時,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同有一個重要的發現:這教師的手,與別人不同,有特別的記號,那雙手上各有一個洞,是一雙有釘痕的手!為甚麼呢?祂因為愛世人,為人的罪,為你、為我的罪,曾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埋葬了,而且復活了。

  復興的臨到,在於人經歷基督。首先,確知自己的罪已經得到赦免。其次,是得重生。下一步是,既重生有了屬天的生命,成為神的兒女和後嗣,必須“聖靈與我們的靈,同證我們是神的兒女。”(羅八8:15-16)因此,有聖靈裏的喜樂,並且恨惡罪惡,亟願離開罪惡,像撒該悔改以後,立即願意賠還罪債,走成聖的道路。

  這是愛的印記!這是真確的事實!

聖靈充滿

  門徒認出復活的主,心情就不一樣了。他們心被恩感,當然不會再去犯罪,而且憂愁歎息俱除掉,沉重的腳步變成輕快。

  他們“心裏火熱”,產生了傳福音的熱誠。心裏火熱,是“常常服事主”(羅12:11)的條件。聖經沒有告訴我們,聖靈充滿有甚麼外面的現象,但他們的心甦醒了,總是與以前大不相同了。

  以馬忤斯的兩個門徒,不是彼此慶祝“心裏火熱”的經驗,不是彼此恭維一番,安然團契。而是有實際行動;從低頭走下坡路,成為熱情的信使,他們立時起身,連夜奔上行的路,回到耶路撒冷向門徒報耶穌復活的喜信。他們憂悶的走以馬忤斯十二公里的路,緩緩其行;這次是歡然奔跑,不怕夜黑艱難的上山路,一口氣跑到了耶路撒冷,撞進了使徒們聚會的地方,報告他們經歷的好消息:耶穌復活了!他們急於找着門徒,談論他們的經歷。復興的記號,常是產生這種彼此見證勉勵的小組。主的門徒,佳美的登山腳步,輕快的飛奔,報告重要的信息。

  聖靈充滿不是一陣熱情,而是有持久效果。不僅有靈力,還有靈律,更重要的是靈果;愛心之外,緊接着就數到喜樂,歡樂的、火熱的事奉。

教會拓展

  這改變人類歷史的信息,使憂愁、遲鈍、冰冷的心,變得火熱,成為真實的復興。這信息很快的傳開了。這信息改變了許多人的心。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傳遍了當時所知的羅馬世界,以至使徒保羅說:“再沒有可傳的地方”(羅15:23)。

  主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是得勝人類大敵死亡的大喜信息;並且照主的應許,祂升天去了,另一位保惠師聖靈要來。主復活升天,賜下聖靈,成為教會永久的根基,建造在磐石基督上面,陰間的權柄不可能勝過。聖靈的澆灌,使播下的麥子滋長,預備豐收。鍾馬田(D. Martyn Lloyd-Jones)說:“復興是神的聖靈澆灌;是重歷五旬節。”

  復興的道路,是十字架的道路。不經過逾越節,不能到五旬節;不先到加略山,就沒有橄欖山。今天,我們同樣的需要這樣的復興,不是用人工激發,而是要經歷靈裏的復興、覺醒,起而擴展神的國度。

  你需要復興嗎?何不就開始找另外一個聖徒,彼此談論復興的渴望,同心為復興禱告?你不要自己背負沉重的憂愁,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走下坡的道路;相反的,要在耶路撒冷等候,得到上面來的能力。

 

金燈臺活頁刊 第202期 2019.7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