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簡單的誠實話

于中旻

 

耶和華差遣拿單去見大衛。(撒下一二:1)

  神尋找能給祂使用的器皿。這樣的人,必須是誠實的人,而且忠誠傳神的話。他不必須是有名的人,也不一定有過人的才能,不一定要作許多的工作;但他所作的或多或少,必然是重要的,而且有永久的價值。
  其中一個這樣的人,是先知拿單。

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撒下一二:7)

  先知拿單想必是個文學家。他寫了君王傳記,而且很會講故事。
  當大衛與拔示巴犯罪,神差拿單去見大衛。拿單見了大衛王,先講一個故事給王聽:一個不義的富人,牛羊成群,當有客人來時,竟強取窮鄰居唯一心愛的羊羔。這個動人的故事,激起大衛的良知和義憤。
  但不止於此。在必要的時候,先知像獅子一樣。他直接的指着王的鼻子說:“你就是那人!”接着,歷歷數出大衛王的隱惡,並嚴厲的宣告神的報應。這是神僕人的尊嚴,敢於責備人,他必須這樣。
  結果,大衛接受了責備,完全承認自己的罪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撒下一二:13)並且徹底悔改,寫下了懺悔的詩篇(詩五一),也得神的赦免。

耶和華也喜愛他,就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撒下一二:24-25)

  感謝神,祂不永遠懷怒。誠心認罪悔改,就得神的恩典,“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詩三二:10)。先知拿單再次奉神的命去見大衛王,是在所羅門生下來的時候。
  先知這次帶來的,是喜樂的信息:耶和華賜給這新生的王子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意思是耶和華所愛的。
  這不但是一個適時的好消息,相信對孩子的父母,也是蒙恩的確據,是極大的安慰。
  神的僕人有祭司的職分,使人與神和好,領受屬天恩惠。

拿單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神與你同在。”(代下一七:2)

  大衛蒙神的大恩,也會感念神的恩典。他安居在香柏木的宮中,而神的約櫃反在帳棚幔子裏,使他心中不安,因此,立願為神建造聖殿。
  先知從人的觀點,欣賞大衛愛神的心志,覺得在原則上是件好事,該能合神旨意,得神喜悅。因此,他順口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神與你同在。”
  神的僕人到底是人,有人的性情。承認自己的人性,承認自己有時也可能有錯失,並不是可恥的事,正是當有的誠實。彼得承認“我也是人”(徒一○:26),不受非分的崇拜。保羅承認他有自己的意見,又說:“我也想自己是被神的靈感動了”(林前七:25,40)。倒是有的人自己說話,稱作是主說的,用方法牢籠人,是妄稱神的名,是不應當作的。

當夜神的話臨到拿單,說:“你去告訴我僕人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你不可建造殿宇給我居住。”(代上一七:3-4)

  人說的話,雖然原則上是對的,但不一定合乎神的旨意,因為神對人有時會有個別不同的引導。
  只知道一般原則的人,可能是文士,是倫理學家,是經學家;但有神特別的指示,明白神的旨意的,是先知,因為他像鷹一樣飛得高,所以看得遠,可以引導時代。
  拿單有從神來的特別信息,告訴大衛說,他愛神的心,已經蒙悅納,但他作戰士,流過許多人的血,神的旨意不要他建殿,而是要他預備材料,由他所生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完成建造聖殿的工作(代上二八:2-7,一七:4-14)。
  大衛聽了,歡然領受,感謝神的應許。但人的反應如何,不是神的僕人所顧慮的。
  拿單明白了神特定的旨意,所以在大衛年老,立嗣未定的時候,他不曾迷亂去跟從非神命定的亞多尼雅,而始終認定所羅門王(王上一:10-40)。清楚明白神的旨意,才可以作合神心意的工作。

  聖經記載拿單所作的事和所說的話,都不算多。他在當世是一個可以被忽略的人物,到今天,也不是頂為人熟悉的聖經名人。但他是一個關係時代的人。
  更要緊的,他是神忠心的僕人。今天,我們這時代所最需要的,正是這樣的神的僕人。許多的名人,扛着基督的招牌,作了些轟轟烈烈的事業;不過,跟拿單比起來,就顯得不夠尺寸了。
  有的人以不得罪人為宗旨,以犧牲原則為有愛心,凡事惟人的喜悅,凡領袖都是偉大的,當權者永遠是對的,見了王就矮下去,奴顏婢膝。這樣的人,哪能指責人的罪惡?哪敢傳神的話語?哪會有神僕人拿單的風骨和勇氣?
  有的人似乎難以了解神赦罪的恩典,不會體貼神的心意,不能同情人的軟弱;人一有過失,他就先代神行了審判。聖經說:“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當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加六:1)。如果不給彼得第二次的機會,如果拒絕馬可再“在傳道的事上於我[保羅]有益處”(提後四:11),教會歷史豈不是要另一個寫法?
  神的僕人應該像拿單一樣,公義與慈愛平衡;認識自己是人,就行動表現像人,另一方面,卻要有神特殊的信息,認定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
  神選召的傳道人,不是盡談論些玄奧的事,必須在實際的生活上,學習伸出指頭,向面對的人說簡單的誠實話。
  主啊!求你興起不討人喜悅,不為自己利益打算的人來,只認定基督,高舉基督,使你的名得榮耀,你的國度得擴展。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八期 2012.3
作者于中旻博士前為新加坡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