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碎渣兒已夠

葉福成

 

經文:馬太福音第十五章21至28節

  迦南人和猶太人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歷史關係。挪亞咒詛自己的兒子含(迦南人的祖先)為閃的奴僕,而閃就是猶太人的祖先(創九:25-26)。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以後,進入士師時代,惹動了神的怒氣,因為他們竟然雜居在迦南各部族中間,跟從他們的習俗,事奉他們的神明,甚至用自己的兒女祭祀迦南的偶像(詩一○六:38)。舊約最後關於迦南人的預言是:“當那日,在萬軍之耶和華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亞一四:21)。

  在馬太福音這段經文裏,迦南婦人不但勝過她面前的阻礙,勝過別人的反對,以及勝過人生中的不幸;更重要的是,她在猶大這個最不歡迎她的地方和最不友善的環境裏面,得到了最不可思議的成功結局。她藉着對耶穌提出令人驚訝的懇求避開了不幸,然後用跪在耶穌腳前的膝蓋勝過了門徒對她的反對和輕視,而她的信仰告白得到了耶穌由衷的讚許。

一.確認對象,提出請求

耶穌離開那裏,退到推羅西頓的境內去。有一個迦南婦人,從那地方出來,喊着說:“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我女兒被鬼附得甚苦。”(太一五:21-22)

  這個迦南婦人不屈不撓,衷心地懇求耶穌而衝破了她的外邦人地位。迦南婦人對耶穌的呼求不僅扭轉她那被鬼附女兒的命運,更顯明了外邦人得蒙進天國的恩典。她不但是第一個在非猶太人地區公開承認耶穌的外邦人,而且是第一個在公開場合“喊着”呼求耶穌的人,她的故事實在撼動人心!

  在當時,如果有猶太人相信耶穌,就已經是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了,更難想像一個外邦人(況且是一個婦女)會在巴勒斯坦地歡迎猶太人的彌賽亞。雖然她是希臘人(可七:26),但她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區,在自己的迦南同胞面前,做出公開承認耶穌這種使族人臉上無光的事情!迦南婦人在遙遠的推羅和西頓(在今日的黎巴嫩)所做的信仰告白,當時實在是一件令人不知所措,具有爭議性而又勇敢的事情。

  馬太福音記載在此之前,所有要求耶穌醫治他們的猶太人都得到醫治,從被鬼附的人得釋放(太八:29,九:32)到癱子能行走(太九:2)和瞎子能看見(太九:27,一四:26);但這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記載一個迦南人,一個外邦人,一個與猶太人為敵的人得到醫治。
  當迦南婦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稱呼耶穌是主,是大衛子孫(22節),吸引耶穌注意她和她女兒的時候,不但是聲明放棄了她祖先所信仰的異教神明,更加是羞辱並且冒犯了她的家族,她的朋友和她的鄰居。她那種用呼喊和乞求的方式的確太引人注目了,以致於從今以後她不但被認定是一個不孝的女兒,甚至被認定是猶太人的同路人,因為她竟然棄歷史仇恨,文化禁忌和種族差異於不顧,而為了她的女兒去懇求耶穌!她的決定導致她在族人當中變成一個外人和被針對的目標,但她為女兒所做的犧牲是值得的。儘管她在自己的同胞當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她卻贏得耶穌垂聽了她的呼求。

二.無懼批評,認定目標

耶穌卻一言不答。門徒進前來,求祂說:“這婦人在我們後頭喊叫,請打發她走罷。”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那婦人來拜祂,說:“主啊,幫助我。”(太一五:23-25)

  麻煩讓你絆跌,還是讓你堅固?當迦南婦人面對耶穌的門徒的反對時,她展現出堅持和信心。她來到耶穌面前的時候充滿了自信和堅毅,她的平安無人能奪去。特別當她受到來自門徒和猶太男人們的反對時,她所表現出來的氣質,態度和冷靜更是令人驚奇。反對不但不能攔阻她,反而催促她要採取行動;不但沒有迷惑她,反而使她確信必須開始行動;不但沒有妨礙她,反而強逼她要立刻行動。所以她不停的呼喊,不斷的喊叫,希望引起耶穌的注意。“不停喊叫”(23節)原文用的是現在式,表示她不停地這麼做,用盡肺部,喉嚨和內心繼續吶喊。
  耶穌當時已經抵達推羅,進了一間屋子休息,不希望有人知道祂的住處;然而這個迦南婦人不但打聽到耶穌的住處,而且還決定立刻採取行動,以免失去耶穌的行蹤(參可七:24)。
  門徒們的言行和態度是不可原諒的。他們那天所表現的行為和所說的話實在是很低劣的,而且帶有種族歧視;然而他們的態度卻更糟糕。他們直截了當地拒絕,排斥,責備那個迦南婦人。他們的言行舉止很可能會嚴重地打擊她的信心,有損彌賽亞的名聲,並且傷害猶太人和外邦人的關係。令人可悲的是,他們是擅自主張!然而有趣的是,馬太福音第十五章22節用來形容門徒們行為的同一個動詞,卻被馬可福音第七章26節用來描述這位迦南婦人在耶穌面前的喊叫。馬可形容迦南婦人非常急切地要求耶穌,因此馬太福音的門徒們也是同樣急切地“求”耶穌打發那個女人離開,只不過門徒的出席人數更多而已。迦南婦人失敗的機率很高,至少是十二個猶太男人和一個外邦婦女的懸殊比數。然而這是頭一遭,門徒們讓“求”這個希臘字失去了它本身的高貴。這一次門徒們不是“求”耶穌去做一件正面或者適當的事,過去他們曾經“求”耶穌解釋比喻(可四:10)或促請祂吃東西(約四:31),但這一次卻是“求”耶穌去做一件負面而且拒絕別人需要的事情。

  然而讓他們震驚和失望的是,門徒們不但沒有成功地說服耶穌趕走迦南婦人,而且也無法阻擋或是禁止迦南婦人接近耶穌。迦南婦人越走越靠近,不但越過了障礙,也越來越有進展,最後來到耶穌的腳跟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不但沒有打倒她,反而促使她決心要達成目標。她終於成功了!她不但衝破了門徒們的攔阻,而且她的行為和品德還表現得比他們更高貴。她不是用遙遠的呼喊,而是用她的膝蓋跪在耶穌的腳前,在耶穌面前熱切地懇求祂。就在門徒們還沒有預料之前,迦南婦人已經找到一條路徑,跪在耶穌腳前懇求說:“主啊,幫助我!”(25節)。

  當你悲傷或無助的時候,是否趕緊衝到耶穌的腳跟前懇求祂呢?你把你的困境告訴祂了嗎?是否有任何事情,人物或者情緒攔阻你來親近耶穌?

三.站穩立場,據理力爭

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裏去。”那婦人來拜祂,說:“主啊,幫助我。”祂回答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婦人說:“主啊,不錯,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來的碎渣兒。”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是大的,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了罷。”從那時候,她女兒就好了。(太一五:24-28)

  在當時的社會裏,狗(26節)不是用來當作寵物或是看門狗,而是令人厭惡的動物。狗在耶穌的時代是骯髒的野生動物,而且為數眾多。牠們因為沒有主人而四處流浪,因為沒有洗澡而混身散發臭味,因為沒有食物而常常處於飢餓狀態。牠們唯一生存的方法就是倚靠陌生人的施捨,翻揀垃圾桶的食物,或是等待人們戶外用餐吃剩的飯菜。怕人的狗會去垃圾堆找食糧,但是聰明,飢餓而又溫馴的狗卻可以待在桌子旁邊或是在桌子下面。人們可能會把狗趕走,但是卻無法阻止牠們又溜回來,除非有人用棍棒或是石頭趕牠們走。牠們有牠們的生存空間,因為食物碎渣兒是免費的,就算是全世界最節儉的人也沒辦法留得住食物的碎屑。你可以把一小塊麵包,甚至麵包皮收起來,但是沒有辦法把桌子上的碎屑,或是掉在地上的碎渣收拾乾淨。

  有趣的是,迦南婦人不顧耶穌語氣所強調的立場和重點,而為自己打開了一條路(太一五:26)。當她說“主啊,不錯”的時候,顯示出她根本就不需要直接回答耶穌的問題(太一五:27)。她很聰明地把自己描述成一個不挑剔,不貪心,也不是情緒不穩定或者容易發怒的外邦人。這個外邦人除了從桌子上掉下來的沒有用的食物碎渣之外,別無所求。她沒有要求人的幫助來餵養她。
  耶穌的反應是令人費解的。雖然耶穌沒有趕走那個女人,卻也沒有指責或是獎勵祂的門徒。雖然祂起初的沉默有一點令人困擾,但祂最後的意見才是關鍵。耶穌沒有為她辯護,也沒有厭惡她的出現;事實上,祂對迦南婦人的“忽視”更顯示出她的決心和主動。耶穌很有智慧地讓自己抽離現況,保持沉默並且故意延遲回應,來熬煉和認可她的信心。她三次稱耶穌為“主”(22,25,27節),跟馬太福音的兩位瞎子稱呼耶穌為“主”的次數一樣,都是最高紀錄的三次。在每一次和耶穌的對話當中,她都謙卑,恭敬並且大聲的稱祂為“主”。

  耶穌公開地稱讚迦南婦人的信心是大的;連同那位羅馬百夫長,他們是僅有的兩位受到耶穌稱讚有大信心的人(路七:9),但是只有她直接聽到耶穌的讚揚,這是耶穌有目的的突顯出來,並且明白指出的。耶穌來到推羅和西頓,是為着要將猶太人的冥頑不化和外邦人的悔改作一個明顯的對比。祂曾經指責猶太人的不信,說:“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太一一:21)事實上,耶穌是去到最遙遠並且最敵對的推羅,西頓地區,為着要突顯出這個沒有見過耶穌施行神蹟的迦南婦人的信心,來對比那些在巴勒斯坦看過耶穌行神蹟的猶太人的冥頑不化。

結語

  神知道我們的心事,我們的行動和我們的思想。雖然耶穌是為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而來,但是祂沒有否認,也沒有放棄或拒絕那些主動來到祂跟前的人。神的饒恕,拯救和恩慈最後是白白賜給那些認真,忍耐並且不斷尋求祂的人。你是否已經來到萬福之源,生命主宰的跟前?你有向祂承認你的需要嗎?你是否呼求祂,請求祂的幫助呢?所有接受祂成為救主,信靠基督名字的人,就成為神的後嗣,再也不是流浪的野狗或迷失的羔羊,而是神的兒女了!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六六期 2013.7
作者葉福成牧師為美國創欣神學院專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