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福音傳至“凡俗人”

黃朱倫

 

經文:使徒行傳第十章(聖經新譯本)

  這段經文記載彼得去哥尼流的家傳福音。當彼得見到哥尼流他們的時候,說:“你們知道,猶太人本來是不准和外國人接近來往的,但神已經指示了我,不可把任何人當作凡俗或不潔的。”(一○:28)可見在彼得的觀念裏,哥尼流他們是“凡俗人”。哥尼流是羅馬的百夫長,是帝國的軍官,是有地位的人,怎麼會是凡俗人?

  彼得是個猶太人,“本來是不准和外國人接近來往的”,他會去羅馬軍官哥尼流的家,是因為他在禱告中看見異象:“看見天開了,有一件東西,好像一塊大布,綁着四角,降在地上。裏面有地上的各樣四足牲畜,還有昆蟲和天空的飛鳥。有聲音對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說:‘主啊,千萬不可!我從來不吃俗物和不潔的東西。’”(一○:9-14)

  這個異象是要彼得有一個新的觀念。這布裏面都是不潔淨的動物,是摩西律法列明不可以吃的。彼得說:“主啊!千萬不可!”似乎有點責怪的意思:“主啊!你怎會叫我做這樣的事呢?”因為彼得與其他使徒和許多門徒,他們作為猶太人,從來不吃這些東西。他們跟從主,相信主,到了主復活後他們出來傳福音的時候,他們仍嚴守律法。彼得因着他宗教歷史的背景,雖然現在信主了,但還是覺得這些東西不可以吃,因為它們是不潔淨和凡俗的。

  當彼得還在思量那異象,還在猶豫不定,不明白的時候,剛好哥尼流派來的人在呼叫彼得的名字。聖靈就對彼得說:“起來,下去吧,跟他們一起去,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一○:17-20)異象就是神的指示。神會透過異象,讓我們明白祂要告訴我們的事。主給彼得這個異象,是有目的的,既然是主給的異象,他就一定要弄明白這意思。這時候,恰好哥尼流派來的人來到。

於是彼得下樓到他們那裏,說:“看,我就是你們所要找的人。你們是為甚麼來的?”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全猶太族都稱讚他。他得到一位聖天使的指示,請你到他家裏,要聽你的話。”(一○:21-22)

  彼得第二天就動身跟他們去,在路程上,彼得一定不斷思量,為何要到一個羅馬軍官的家去?他一定想起那個有各樣不潔動物的異象,還有主對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一○:15)他可能會思想,是否到哥尼流的家去,要吃許多不潔淨的食物?雖然彼得知道主耶穌的吩咐:“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人”(徒一:8),但他只明白了一半,以為是向猶太人傳福音直到地極。由於哥尼流不是猶太人,彼得實在沒想過原來哥尼流請他去,是請他宣講福音。因此當見面的時候,彼得就說:“你們知道,猶太人本來是不准和外國人接近來往的,但神已經指示了我,不可把任何人當作凡俗或不潔的。所以我一被邀請,就毫不推辭地來了。現在請問:你們請我來是為甚麼事?”(一○:29)

  在彼得的觀念裏,他作為猶太人,本來是不准和外國人接近來往的,只是神已經指示了他,不可把任何人當作凡俗或不潔的。他等於承認了,在他的心目中,無論是甚麼人,只要不是猶太人,他都看作是凡俗或不潔的;無論是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中國人,美國人,都看作是凡俗或不潔的。宗教歷史和種族文化的背景,把彼得框住了,使他以為福音只是傳給猶太人。

  哥尼流就對彼得說他所見到的異象(一○:30-33),彼得一聽,立刻明白了,並說了一番劃時代的話:“我實在看出神是不偏待人的。原來在各民族中,凡敬畏祂而行義的,都蒙祂悅納。”(一○:34-35)彼得明白原來神不偏待人;無論是甚麼種族,甚麼膚色,甚麼宗教,都是神所愛的。神願意把福音給每一個“凡俗人”;只要任何一個人願意歸向祂,那人就是屬神的。

  誰是你我生命中的“凡俗人”?今天我們的框框和背景,會使我們愛某些人,不愛某些人。我們有沒有愛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我們傳福音的對象,神要我們把福音傳給他們。

  當彼得一明白,他就立刻向哥尼流傳講福音,且把信息講得很清楚:“所有信祂的,都必藉着祂的名,罪得赦免。”(一○:43)無論是甚麼種族,甚麼背景,任何立場,甚至是敵對神的人,都是神所愛的;只要相信,都必藉着耶穌基督的名,罪得赦免。

  使徒行傳記載,當彼得還在說話的時候,“聖靈降在所有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受了割禮,跟彼得一同來的信徒,因為聖靈的恩賜也澆灌在外族人的身上,都很驚訝”(一○:44-45),這說明了當彼得講道的時候,哥尼流和他的親友,一邊聽一邊心裏在說“阿們”;當他們聽而相信,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在使徒行傳裏,聖靈降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真理;第二章聖靈降臨在猶太人身上,現在聖靈一樣的降臨在哥尼流一家,彼得看到“這些人既然領受了聖靈,跟我們一樣”(一○:47),他就明白,外族人(就是全世界在猶太人以外的人)在神面前都是一樣,聖靈都會降在他們身上,只要他們願意相信,主耶穌願意赦免一切人的罪,只要人願意相信。

  彼得猶太背景的框框,終於被打破,他不是在傳福音之後就趕快離去,而是在哥尼流家中住了幾天。這是彼得生平第一次在外族人的家中連住幾天,跟他們一起生活,把他們看為弟兄姊妹。福音使不同民族不同思想不同立場的人,合而為一,成為弟兄姊妹。在我們的思維裏,有各種框框,特別在這時代,國與國,民族與民族,宗教與宗教,人與人,因為很多的因素,大家都處在敵對狀態;但主耶穌讓我們看見,在傳福音的事情上,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所愛所傳的對象。我們要接納每一個人,愛每一個人,向他們傳福音。

  當我們看這事情發展下去的時候,可以知道彼得這個劃時代的舉動,使耶路撒冷的使徒和門徒很不高興。彼得是教會的領袖,神特別用他來改變當時整個教會的觀念:不要把外族人看為凡俗的,卻要向每一個人傳福音,這樣才能真正把福音傳到地極。其實,攔阻福音傳到地極的,是那無形的界限;今天基本上是沒有地方我們不能去到的,但真正使我們不去的原因,是因為我們不願把福音帶到那些地方去。許多時不是地理的界限,而是我們的思維框住了福音的傳開。這也是初期教會的情形。

  彼得就對耶路撒冷教會的弟兄們說:“我就想起主說的話: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一一:16)他明白到主所說的“你們”,原來是包括了猶太人以及世界各民族的人,全部都要受聖靈的洗,就是全部要接受聖靈。“神既然把同樣的恩賜給他們,像給我們這些信了主耶穌基督的人一樣,我是誰,我能夠阻止神嗎?”(一一:17)這個“恩賜”在原文並不是χάρισμαcharisma),而是δωρεάdōrea),δωρεά的意思是禮物,或可以“恩澤”表達,在這裏就是表示神把聖靈當作禮物給我們。如果講恩賜,我們會想起講方言等等(林前一二:4-11),但“恩澤”就更顯明那是白白給我們的一樣東西,那就是聖靈。使徒行傳在這裏所用的,就是這個字。神既然把同樣的“恩澤”(聖靈)給了我們,彼得就說,“我怎敢阻止神呢?”因為神不偏待人,把聖靈賜給一切相信的人,並不把他們看為“凡俗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這個福分,我是誰,竟敢阻止神呢?

  今天在我們的生命裏面,誰是凡俗人?有沒有誰是我們不願意把福音傳給他的呢?我們要突破自己的框框,把福音傳給每一個人。神不偏待人,世上無論任何人,都是神所愛的。基督來到世上,是為所有民族所有身分的人釘在十字架上,為了拯救一切的人。凡是信祂名的人,神必定赦免他的罪。主今日已經將這個傳福音的重任託付給我們,但願我們能夠忠心的完成這個大使命,把福音傳開,直到地極。

 

金燈臺活頁刊第174期 2014.11
作者黃朱倫牧師為本刊義務總編輯。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