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敬拜的意義

于中旻

 

  不論甚麼人,心靈的深處,總有敬拜的需要。有人說:“人與禽獸不同的地方,在於其有宗教性。”在各不同的文化,不論是品德高尚的人,文明人,聖人,或鄙野的人,品德敗壞的人,都想到敬拜的必要。
  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曾在敘加的井邊,同一個暗影中的人物─撒瑪利亞婦人談道。猶太人看不起他們,因為撒瑪利亞人種族不純正。猶太史家約瑟弗說:在尼希米從波斯回猶大,修建聖殿的時候,撒瑪利亞省長參巴拉起而反對,並在基利心山上另建聖殿,以他的猶太女婿為祭司;他們自以為最純正,認為神興起像摩西的先知還沒有來(申一八:15,三四:10),所以拒絕相信以後的先知書,只承認摩西五經。到新約時代,那聖殿早已經不存在,但撒瑪利亞人仍然在“山上禮拜”,以與耶路撒冷的敬拜對抗。
  那品德不堪的井邊婦人,卻有相當的宗教知識,竟然與耶穌談論起敬拜來。可能因為全知的耶穌,說中了她的隱私,像現代人拒絕談私生活,為的是避免有關品德的問題,藉以轉變話題。主耶穌看得出,正是品德實在與宗教敬拜有關,因為人心中沒有神,就空虛,缺乏,乾渴,甚麼都拜,人盡可夫。耶穌說: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神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四:23-24)

  要解決品德和宗教的問題,必須先有正確的敬拜。
  聖經第一次用“敬拜”(shaw-khaw)是在創世記第二十二章5節—亞伯拉罕獻以撒。
  殺孩子獻祭,算得是甚麼敬拜?那是因為所表現的,確實是重視神,認為神是值得的,把神放在首位;不僅是言語,是信心伴隨行動。
  在威斯敏斯德小要理問答說:“人生主要的目的,就是榮耀神,永遠以祂為樂。”中文譯為“敬拜”,以敬為重,是無可改易的。
  在舊約聖經,“榮耀”(kabed)意為heavy, weighty,也就是說“有分量”,合於中文“重視”的意思。要敬拜神,必須對神重視,認為祂是配得敬拜的。
  世人自以為榮耀,實在“放在天平裏就必浮起…比空氣還輕”(詩六二:9)。巴比倫王伯提沙撒,自以為是了不起的王;在神看來是“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裏,顯出你的虧欠。”(但五:27)。
  祭司以利的兩位祭司公子,佔了宗教地位,卻藐視神,以獻給神的祭物肥己。神差僕人警告他說:“尊重我的,我必尊重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二:30)他們的敬拜獻祭不蒙悅納,正是因為違背神的話,不重視神,自己當先。
  一般人的宗教,只是作些甚麼事,以為這樣就可討所拜對像的喜悅。這樣,實在缺少敬拜的意義。
  現代功利主義觀念,更是與敬拜的意義不相容,或說只拜金牛犢。拜偶像的人,有“敬你三牲,還我五福”的說法,那簡直是交易,是商業化思想的延伸。
  獻金不是敬拜。宗教“洗錢”(Money Laundry)是個新興名詞:有人得了些不義之財,捐獻給宗教機構,以求“淨化”。沾染罪污的錢洗不清潔,宗教的名卻被污染了。那是個買良心平安的辦法,只是給教棍利益,換幾句虛空的應許:“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八:11)。那是古已有之的騙局,算不得甚麼新發明,不過現代的作法更聰明些。
  照聖經的真理,人犯罪必須相信接受耶穌基督的救贖,得祂的寶血潔淨;恩典是神白白的恩賜,卻不是用錢可以買得到的。得到救恩以後,人應該賠罪,還所虧欠的人;如果是虧欠大眾,或不知所虧欠的是誰,可以依貪污者撒該悔改的例(路一九:8),作賙濟貧窮之用,卻不可“奉獻”為敬拜,因為罪污沒有香氣,不是蒙悅納的祭物。
  逾越節前六天,在為耶穌設的筵席上,馬利亞拿着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打破玉瓶,傾倒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裏就滿了膏的香氣。”(約一二:1-8)但在場的門徒,特別是經管財務的猶大,心裏很不喜悅,以為是“枉費”,該折成現金拿來作好事,“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可一四:5)。
  這正是對敬拜和奉獻意義的了解問題。實際上,所有祭壇上的奉獻(sacrifice),都不是合於原來有效利用;犧牲看起來不過是浪費,那是對於同一件事的觀點不同。把祭物焚燒,怎能夠達到蓄養使用的效益?那不是浪費是甚麼?那正是敬拜,是奉獻,因為主為人成就救恩,是配得敬拜的;到啟示錄裏,仍然歌頌祂的配受敬拜。顯然的,主稱讚馬利亞,因為她明白這意義。換句話說,她認識耶穌,看得起耶穌。

  節慶不是敬拜。有人把聚會與舊約的歌唱跳舞弄亂了,以為那是一回事。今天的教會,似乎愛喧鬧,自我發洩,以為那是敬拜。常識告訴我們,室外的慶典,與室內的安靜敬拜,應該有所不同。其實,有些人取以為根據的,是舊約的節慶,讚美,都是在街頭或廣場舉行的;不僅聖所裏面從來未容許那類活動,我們也不曾發現會堂裏發生過那樣的事。至於新約教會的聚集,使徒保羅寫信告訴他們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一四:40)
  大喊大叫,熱鬧,踴跳,並不是敬拜。在迦密山上,巴力的四百先知,大顯熱心,甚至用刀自刺自割,表明犧牲精神,那只是肉體活動,算不得敬拜:拜的對像錯了,方式也不正確。
  有人以為吵鬧可以吸引年輕人。也許,表面看來不錯。只是沒有注意到吸引人來了,以後會有甚麼結果。有資料可查的,是相當多的歌星,是教會詩班裏訓練出來的,把教會講台,當作了戲台,表現自己,贏得“明星”顯榮的心理,豈不是因為失去敬拜精神造成的嗎?
  弄清敬拜的對像,才可以有正確的敬拜態度。主耶穌對那些不信祂的宗教人說:“你們互相受榮耀,卻不求從獨一之神來的榮耀,怎能信我呢?”(約五:44)這正是說,敬拜必須先謙卑,才可以接受神的教導,才可以相信。因此,敬拜是蒙福的開始。
  願我們求主寶血潔淨,謙卑在神的面前。阿們。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三四期 08.3
作者于中旻博士曾任新加坡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