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會重視領袖的訓練,中國教會則注重工人的造就;前者提倡共管觀念,市場調查,組織單位,目標計劃,而後者倡導屬靈追求,品德高尚,內在協調,禱告仰望。兩者各有所長,亦各有所偏。西方教會發展迅速,組織完善,但是問題往往發生在領袖身上,最近一些美加教會的醜聞,也是在於領袖的道德生活之失敗,以致主的名受辱,福音受到攔阻。然而,兩者實非各偏一方,各執一見,屬靈與領袖是相輔相成,兼容並包的。本文從舊約尼希米記來探討屬靈領袖的要素。
在神的救贖計畫裏,祂呼召一些人回應歷史的呼聲,順服神的引導以完成祂的旨意。譬如摩西在荊棘火焰中回應神的呼召,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出三:1-12);基甸在酒醡打麥中領受神的託付,從米甸人手裏拯救以色列人(士六:11-18);撒母耳在此聖所沉睡中聽聞神的呼喚,去傳揚耶和華的話(撒上三:1-14);以賽亞在聖殿煙雲中接受神的差遣,去傳講神的信息(賽六:1-13);耶利米在年幼時感應神的呼召,去作列國的先知(耶一:4-10);哈巴谷在守望樓上察看神的默示,去傳義人因信得生的道理(哈二:1-4);約拿在深淵魚腹中回應神的差遣,去尼尼微傳悔改之道(約拿二:1-9);或保羅在大馬色路上大光中回應主的呼召,在外邦人和君王面前作見證(使九:1-16)。
尼希米雖不是祭司,也不是先知,更不是君王,他是被擄者的後裔,生長在外地,離鄉別井的遊子。但是,神卻祝福他,使他能夠平步青雲,成為波斯王亞達薛西所信任重用的心腹酒政,伺候於王面前的高官。他回應神透過一位兄弟向他傳遞有關耶路撒冷的噩訊,挺身而去,完成那時代神所託付給他的使命。此使命包涵兩方面:其一乃是重建聖城的城牆,其二是重建聖民的信心。聖城的建造是有形的工作,此工程記載在尼希米記的前部份(第一至六章)。要完成此龐大的工程,尼希米要兼容仰望與謀略(第二章),動力與動員(第三章),危機化轉機(第四至六章)。最後他在五十二天之內完成,並且威名遠播,仇敵喪膽,“因為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神”(尼六:15-16)。
然而,有形的建造不能算完成神的託付,除了聖城的重建以外,還有聖民的重建;此乃無形的建造,也是尼希米記下半部所記述的(第七至十三章)。要完成有形的建造,五十二天即可功成;但是要完成無形的建造,卻需一生之久。中國名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聖民的建造比聖城的重建更艱巨,尼希米以神的話語來訓誨聖民(第八章),與他們立約簽名誓遵神的律法(第九章),並且按定期在聖殿奉獻祭祀(第十章),為百姓分居耶路撒冷及諸城邑(第十一章),潔淨祭司利未人的事奉(第十二章),最後嚴禁聖民與外族通婚犯罪(第十三章)。他對有形的工程與無形的工程,同等重視。
馬丁路德的座右銘:“三種因素造成一位教會的好領袖:祈禱,默想,試探。”邦茲的肺腑之言:“祈禱造成品格,祈禱造成傳道人,祈禱造成牧師。”(註一)。一個屬靈的領袖必須是一位禱告勇士。尼希米記中記載有十多次尼希米在不同的情況下祈禱。當他聽到從猶大前來的弟兄哈拿尼之消息,有關耶路撒冷城牆被拆毀,百姓受凌辱時,他就哭泣悲哀,在神面前禁食祈禱(尼一:3);當亞達薛西王詢問他有關他的心境愁容時,他就默禱天上的神(尼二:4);當他遇到撒瑪利亞人參巴拉與亞捫人多比雅的譏誚譭謗的時候,他就祈求神公義的彰顯(尼四:4-6);當參巴拉,多比雅,亞拉伯人,亞實突人聯手來同謀攻擊他時,他就禱告神紀念神是大而可畏的(尼四:9)。
禱告構成了尼希米事奉的血與肉;沒有禱告,就沒有事奉;多有禱告,就多有事奉。屬靈的領袖就是一個禱告的人,他是以禱告開始事奉,以祈禱進行事奉,以禱告完成事奉的。禱告並非事奉之一,乃是貫通各事奉環節的脈胳。禱告猶如心臟之在人體的功能,推動此人的一切活動。故此,禱告是屬靈領袖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尼希米就是一位禱告的勇士,在膝蓋去進行重建聖城與聖民的託負。
一個屬靈領袖不單是一位禱告勇士,也是一位策略的謀士。當他被波斯王問及有關他所要求的事之時候,他就將心中的計劃和盆托出;他需要離職多久,日期如何,所需的木料多少都如數家珍地向王呈報(民二:7-8)。及後,當他抵達耶路撒冷,立即每晚巡迴視察城牆的狀況,擬定計劃策略(尼二:9-16)。他因時制宜地擬定一些合理可行的目標;確定短線,中程,長程的方針;未雨綢繆地安排人選計劃,身先士卒地參與事工,勇往直前地迎向困難。這一切都是一個屬靈領袖的心志表現,專門研究領袖學的亨注與羅斯指出,一個領袖的品德包括:憐憫,隊工,體恤,熱切,穩重,聰敏,能幹,一致,自信及善用人材(註二)。以聖經的觀點來看屬靈的領袖則發現此人既是僕人,有吃苦耐勞,任勞任怨,捨己成人,犧牲小我的心志;但亦是領導者,賦有慧眼灼見,明察秋毫,將相之才,識才任用,以達成目標,完成主旨的人。此觀念涵蓋了才幹,人緣,目標這三部份,鼎足以立,構成一個神所用的人,使之能推動別人,一齊同心共識,邁向目標,討主喜悅,合神心意。
禱告與策略息息相關,缺一不全,屬靈領袖乃是禱告的勇士,也是策略的謀士。不偏不倚,不走極端,平衡發展。尼希米則是其中的代表,他深切瞭解神的旨意包涵了人的禱告與計劃。神的旨意安定在天,但是祂的意旨乃是人以禱告來成全。神的主權統管萬有,但祂的主權涵蓋了人善用天賦的智慧,來策劃籌算,以達致馬到功成之效。
馬到功成需要有馬力推動,尼希米深察工程之龐大,困難之重重,若非倚靠神的動力,無法能完工。故此,當他視察完廢墟城垣後,即以神的恩手在過去如何幫助他的事實,來激勵以色列民(民二:18)。並且他以神的應許鼓起士氣說:“天上的神必使我們亨通,我們作祂僕人的,要起來建造”(尼二:20)。動力在乎神的原則實乃聖經一貫之啟示。人不能倚靠自己天然的力量去完成神的工作,譬如雅各的一生只會抓着機會去得利,以紅豆湯騙了長子的名份,以野味羊皮騙取長子的祝福,以楊樹嫩枝奪去了舅父的羊群;甚至當他衣錦榮歸時,仍用自己的計謀列隊佈陣以迎見長兄,後來夜間在雅博渡口與神的使者摔跤直到黎明,大腿窩被扭,天然力量全消,然後才懂神就是力量。故此,名字從雅各(抓住之意)改為以色列(神的拯救,創三二:20-32)。先知撒迦利亞更清楚地指出:“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撒四:6)。離開了主,人不能作甚麼。屬靈領袖必須明瞭此道理:動力在乎神,神是一切力量的源頭。
動力若是在乎神,動員則在乎人。尼希米深知要完成此工程需要以色列民的總動員,群策群力;而不能單靠少數的人士,所謂孤掌難鳴,獨力難支天下。故此,他將需要擺在眾人面前,激勵他們“起來建造”(尼二:17-18)。全民皆兵,人人事奉為動員的目標。從祭司開始作起,按層分工;每家每族都分派工作給他們。預先作了人力支援統計,加以基本的訓練後,即要任他們去履行任務。此乃屬靈領袖之良方,各展其才,各盡其能(尼三:8-10);儘量發揮團隊精神,每一隊的隊長兼有教練的功能,負責督導裝備隊員。保羅在以弗所書所言與尼希米之策略均有異曲同工之妙:“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弗四:11-12)。成全聖徒是屬靈的裝備,各盡其職是動員的事奉。
屬靈領袖需要認識動力在乎神,動員在乎人。兩者如牡丹綠葉,相得益彰。危機可以化為轉機。動力與動員兩者彼此契合,則能產生莫大的影響力與衝激力。屬靈的領袖乃是將神的動力支援到神的子民身上,動員他們在教會內彼此以愛來發揮恩賜。
最後,以一寓意比喻來結束此段文章:有一回,木廠內的工具召開大會。鐵釘子首先發言,力斥大鐵鎚的不是,只會暴跳如雷,當頭捧喝,對人毫不留情。及後,木板又站起來發言,指責鐵釘講話潑辣苦澀,針鋒相對,言辭尖銳,處處傷人要害。量尺又不甘冷漠,起來陳詞,伸張公義,叱木板的見解虛浮表面,缺乏深度,責罵它沒有深思熟慮,只屬人云亦云之輩。長鋸子義不容辭地加入罵戰中,嗤笑量尺自以為是,只有自己是標準,自負為眾人皆醉我獨醒。起子此時引頸自鳴地說,鋸子說話口蜜腹劍,常常一口兩舌,挑撥離間,分門結黨。縲絲接着短兵相見,力言起子只會鑽牛角尖…當各工具正在爭持不下,議論紛紛之時,木匠就進入工廠內,拿起量尺在木板上衡量一番後,用鋸子鋸成適用的木塊,又用鐵釘,鐵鎚,起子,各式各類的工具,林林種種,都派用場。過了不久,則建造好一個講台,並且用此講台向世人宣講神國和平的福音。
正如保羅所言:“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裏面運行一切的事”(林前一二:4-5)。教會需要在神的動力裏動員起來,齊心協力,用諸般的智慧向此世代傳講神的信息。
一.邦茲著祈禱出來的能力,宣道書局出版,一九七三年。
二.C.E. Hendry, M.G. Ross, New Understandings of Leadership, New York: Association, 1957, p.43; 6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