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驀然回首,驚悚一瞥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以馬忤斯行旅者的聯想

殷穎

 

 

  

在耶路撒冷所發生的驚天動地的大事,那稱為猶太人之王的耶穌被彼拉多宣判死刑,並且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這件大事在經過幾天的紛擾之後,終於塵埃落定。主的門徒們不是躲在關閉的屋子裏暗自悲傷,便是四處星散了。有幾個門徒要遠離這個傷心的地方,離開了耶路撒冷,茫茫然地走在以馬忤斯的羅馬國道上。他們邊走邊談,神情落寞,滿面愁容,信心沉到谷底。而對於有關耶穌復活的傳說,也將信將疑。同行者中卻不知不覺地多出了一個人來,也參與了他們的談話。並且向他們分析,自摩西以降,許多先知關於彌賽亞的預言;指出基督的受害,正合乎聖經記載,基督並要因此進入榮耀。但門徒們還是提不起精神。這人不得不向他們警示:“你們的信心太遲鈍了。”信心要在現實中得到驗證,但現實卻無情地打擊了他們的信心。原來他們的“信心”只能在平時理性信仰中才能發揮作用,一遇到真實情況,信心便麻木遲鈍失去作用了。儘管有人在旁提醒,門徒們卻依然心中沒有著落。而且也從未注意這位同行者,正是主基督自己。
  這幾個傷心絕望,憂心忡忡,若有所失的門徒,一路走來,並不知他們憂心的對象,讓他們不能釋懷的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正在他們的身旁,與他們聊天,並為他們解惑。直到這一行人走到日頭平西,飢腸轆轆,身體困乏,才一同走進一間小餐館,打算在一起用餐。在用餐之前,他們要低頭謝飯,忽見眼前這位同行者,用他們最熟悉的動作,將餅擘開了,遞在他們手中…他們才如電光火石般恍然憬悟,這不正是他們一路憂心忡忡地談論的主嗎?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而等他們認出主來的時候,耶穌卻不見了…(路二四:13-35)。

* * *

  在古往今來,許多尋道者的人生道路上,以馬忤斯的經驗正一再重複,不斷地發生。但許多人卻終其一生,並沒有察覺,未能驀然回首,幡然覺悟。卻一直低著頭,索然寡味地在咀嚼著眼前的食物。有的人卻能在一瞬間,改變了他的一生。

* * *

  彼得在拔刀砍掉大祭司僕人的耳朵時,殺氣騰騰,一心護主,置個人生死於度外。但一路跟隨兵丁們將主押進大祭司的庭院,火光中兵丁們兇殘的眼神與吆喝,以及大祭司庭中排出的陣仗,已逐漸將彼得的雄心銷鎔。彼得猥猥瑣瑣地跟在一些看熱鬧的人群中,不但血氣的鬥志全失,信心也已消磨殆盡。這時一個大祭司的使女,認出了彼得,立刻指認彼得與那人(主)一夥,彼得立刻否認:“女子,我不認得他。”少時又有人指認:“你也是與他們一黨的”,彼得又說:“你這個人,我不是。”一小時後又有人出來指認:“他實在是與那人一夥的”,他的口音是加利利人。彼得隨口說出人習慣講的謊言:“我不曉得你說的是甚麼”,但雞就在這時發出了喔喔的啼聲,驚悚間,彼得驀然回首,剛剛撞到了耶穌慈藹的目光,“主轉過身來,看彼得。”(路二二:61)這雖只是驚悚一瞥,卻讓彼得想起主說的話:“今日雞叫以前,你要三次不認我。”彼得再也忍不住內心的懊悔與悲痛,愴惶地奔出了大祭司的宅院,放聲大慟,哭聲掩蓋了晨雞的啼聲。

* * *

  有人讀了老子的道德經,拍案叫絕。呵,這不就是聖經裏所說的…按“道德經”有八十一章計五千言,與聖經中有些道理頗相吻合。莫非此人也是神差來的先知嗎?李聃這位大思想家的玄思雖暗合聖經,仍為間接的啟示。他的思想伴你一路行來,直到你有一天,忽然接觸到聖經中的福音,你才會眼睛一亮,悟出他的一些話,雖與聖經的道理十分近似,但主的話才是道路,真理與生命,若不藉著基督,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一四:6)。

* * *

  “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驀然回首”…“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提前一:15-16),“因為罪的工價乃是死,惟有上帝的恩賜,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乃是永生”(羅六:23)。

* * *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來嘗往也,盈虛者如斯,而卒莫消長也。若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呼?…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超之而成色。取之無禁,因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驀然回首”…“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以過的世代,無人記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記念。”(傳道書第一章)

* * *

  青年的馬丁路德,顛沛在乞食的路上,昏厥在自我鞭笞的暗室中,掙扎在力竭聲嘶的斷續祈禱中,但他要追求的內心平安,卻似乎愈來愈遠,且遙不可及…“驀然回首”,“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7),神的話如靈光般鮮活地閃耀在他心中,“因信稱義,賴恩得救”。他立刻感到大解脫,大喜悅,哈利路亞!路德終於得救了。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二二期 06.3
作者簡介:殷穎牧師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