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前書讀經講義



叁 愛的真諦(1:5)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1:5)

  “命令”原文 parangelias,與第3節之“囑咐”及下文18節之“命令”同字,但和十誡中這“誡命”卻不同字。在新約聖經中共用過五次,其餘的三次是在:徒五章28節譯作“禁止”,徒十六章24節譯作“命”,帖前四章2節譯作“命令”。

  “總歸”原文 telos,就是“最後宗旨”、“結局”、“末時”等意,在太二十六章58節譯作“到底”,羅六章21節,林後三章13節,腓三章19節也都翻作“結局”。

  “命令的總歸就是愛”,英文 NASB 譯作“But the goal of our instruction is love”使徒似乎要表明他的囑咐,跟那些傳講荒渺無憑道理的假師傅,是全然不同的。他們的教訓既不是出於愛心的動機,又無法教導人認識神的愛,只會叫人偏離神的旨意罷了。但使徒的命令,不但出於體會神愛心的動機,而且目的亦是要引導信徒明白:神的愛是怎樣藉着祂所賜下的基督向我們顯明了。神在整個舊約中賜下各種命令的目的,就是要引人到基督跟前接受祂的愛。使徒按照神的旨意,竭力辯明福音的真理,亦正是受了這種愛的激勵所致,在此提到這愛的特點有三:

一.愛是從清潔的心生出來的

  愛原文 agapē,通常在聖經中用以指神的愛,這樣的愛是從清潔的心發出來的。換言之,是沒有情慾的成分,亦沒有屬人肉體或自私的意念混雜其中,是合乎真理的、純潔的;愛若不是從清潔的心中發出,就不是屬神的愛。清潔的心亦是專一的心,不心懷二意的。雅各在他的書信中告訴信徒說:“…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4:8),可見心懷二意的心是不清洁的,清洁的心是心懷一意的,是“專一”愛神的。對神的心若不專一,也就是不誠實、不敬虔。我們對所愛的人,若心懷二意、愛情不專,這愛就是不清洁的。我們唯有自己先對神有專誠之愛,然後才能用此一清潔的愛去愛神所愛的人。

  “清潔的心”是常得寶血潔淨之心。人心怎樣清潔?只有靠主寶血的洗淨。信徒雖或偶然犯罪,也應當立即求主的赦免洗淨,如此他的心便能常常清潔。主耶穌說:“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他們與神之間既沒有隔膜,便流露出神的愛來。

二.無虧的良心

  所謂無虧的良心,是與神和好了的心。人的良心若常蒙主血洗淨,與神的關係就正常,對神便能常存無虧的良心了。保羅喜歡用“無虧的良心”這類的話,就如:他在巡撫腓力斯面前辯護時說自己“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無虧原文 agathēs,意即“好的”(參英文聖經)。所以它的意思不只是消極方面的“無虧”,而且在積極方面更是“良好”的意思。良心就像一具精細的儀器,倘若我們這儀器的作用是良好的,我們對神對人的關係自然正常,但原文 agathēs,這“好”的用法卻包括幾方面的好:

  A. 指性質方面的美好。例如主耶穌說“好樹都結好果子”,那“好”字與此同,是指性質的美好(太7:17)。

  B. 指福分的好,或所得的利益方面的好。如:主耶穌稱讚馬利亞揀選了上好的福分,那“好”字亦與此“無虧”同字(路10:42)。

  C. 指一個人的品格或道德方面的“好”。如那少年的官稱主耶穌為“良善的夫子”,那“良善”與這裏的 agathēs 同字(太19:17)。

  D. 指物質方面的美好。如馬利亞受聖靈感動時,說主是“叫飢餓的得飽美食”(路1:53),“美”亦與此處所稱之“無虧”同字,又如保羅在加六章6節所說:“在道理上受教的,當把一切需用的供給施教的人”。“需用”之原文是“好東西”的意思,與此處亦同一字,都是指物質方面的美好。

  一般世人的良心已經是不“好”的良心,已經不能正常工作,就像一具已經壞了的儀器一般,常指示給人錯誤的記錄。信徒的良心既恢復了正常,便當發生良好的作用,如此才能生出神的愛來。這樣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基督徒靈性生活。

三.無偽的信心

  無偽就是沒有虛假。屬神的愛是從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既說“無偽”,可見有些信心是“有偽”,是不誠實的。

  無偽的信心在提後一章5節再次提及。信心為甚麼會“有偽”?原因有兩方面:

  A. 關乎生命方面的假信心:因為信的人動機不純正,所以他的信心從起初就是假的。正如猶大雖列在十二門徒之中,但他的信心是假的,所以主耶穌說他是“不信的”(約6:64);又如徒八章9至24節中,西門雖然受洗,卻只是裝假的信主,所以外表雖模仿成信徒,但內心並無真實的信仰;在今日教會,就有不少這一類的信徒。

  當時那些假師傅的信心顯然也是虛假的信心,與保羅所說“無偽的信心”相反。

  B. 關乎生活方面的假信心:另外有些已經真心接受主的信徒,他們有時也會落在虛假的信心之中。這是因為他們過於依憑情感作用,而在生活方面的某些事上,熱切地想得着神為他們成就他們的心願,但因着沒有信心,神也沒有賜下那種信心,於是他們勉強自己用情感去信,所以說,這種信心是虛假的,是不能實現的。例如:有一位基督徒的母親,他的兒子在戰場上殉命。當消息剛傳到她的耳中而尚未有詳細的報告之前,她一心熱切地盼望她兒子沒有死,於是便用情感來勉強自己,相信神必保守自己的兒子不至於死。像這種信,並不是神賜的信心,而是“有偽”的信。因此雖勉強自己相信兒子不會死,但結果卻是死了。於是她哀哭悲傷無法受安慰,不但不能因試煉得造就,反而怨瀆神的不可靠。其實神所賜的信心,是十分自然且毫不勉強的,使你相信祂能為你成全人所不能的事。

  甚麼是自然的信?甚麼是勉強的信?比如你的教會下主日邀請了王牧師講道,一切都約好了,王牧師也回信說下主日將準時前來,這時,你很自然地相信王牧師下主日會來。但若是王牧師要到別處講道,而沒有答應來,但你因着喜歡聽他講道,便勉強自己相信王牧師下主日將會來,那麼這種信心便是屬肉體、碰運氣的信,將會毀壞你的靈性基礎,就像房屋建造在沙土上,很容易就倒塌了。

  信心是一切屬靈美德的根基。有了信心才會有愛心,因為愛心是從信心這根基上建立起來的。保羅在弗三章17節的話亦是這個意思。唯有“基督因我們的信,住在我們心裏”,然後我們的愛心才“有根有基”。基督怎會住在我們心中,作我們愛心的根基?是因“信”的緣故。所以說信心若是虛假的,基督就不住在心裏,這人當然也不會生出真愛心來。

  在一章4節與5節中我們看到明顯的對比。那些假師傅所講的,乃是荒渺無憑的話,只能發生辯論、引起爭執,破壞愛心。但神律法的總結卻是叫人得着基督的愛並且流露出來,這愛正是從清潔的心、無虧的良心、和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