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讀經講義



三.勸勉(2:3)

“我們的勸勉,不是出於錯誤,不是出於污穢,也不是用詭詐。”(2:3)

  “勸勉”原文 paraklēsis,含勸勉與安慰的意思。在英文聖經中有三種主要譯法,即 exhortation(勸勉),comfort(安慰)和 consolation(勸慰、輔導)。這字和合本聖經的譯法如下:(1)譯作“勸勉”(徒13:15;腓2:1;帖前2:3;提前4:13;來13:22);(2)譯作“勸”(林後8:17;來12:5);(3)譯作“勸化”(羅12:8);(4)譯作“勉勵”(來6:18);(5)譯作“安慰”(路2:25,6:24;徒9:31;羅15:4、5;林前14:3;林後1:3、4、5、6、7,7:4、7、13;帖後2:16;門7),(6)比較特別的一次譯作“再三的求”,英譯 KJVmuch intreaty(林後8:4)。

  全節最重要的要點,是使徒在此十分有把握地宣告他的“勸勉”是出於真理的勸告。“不是出於錯誤”指出他的勸勉合乎真理;“不是出於污穢”指他勸勉的動機純正清潔,沒有私心;“也不是用詭詐”指他所用的方法也是誠實的。保羅深明福音的真理,又有純正的動機和正確的方法,這是他傳福音成功的要訣。

  這世代不單是充滿各種罪惡和肉慾的誘惑,還充滿各種錯誤的信仰和人間的哲理。在這世代中,人心喜歡跟從錯誤多過跟從真理。人的本性既已“賣給”罪惡(羅7:14),這樣,那由罪人的心思所設想的主張或學說,當然比神的真理更能夠迎合一般罪人的心理。所以,如果我們單單看接受某種主義的人那種犧牲、熱誠的精神,即認為它是對的話,就完全忽略了“真理”最主要的性質在乎它本身的正確,並不在乎人為它犧牲多少;或者人肯不肯接受它,有多少人歡迎它。就像一隻紅色的茶杯,並不在乎多少人贊成它是紅色它才是紅色,也不在乎用的人是否喜歡紅色它才是紅色,無論有沒有人贊成它是紅色,它還是紅色。

  有人犧牲他的性命,不過是為了一種殘忍的、充滿恨的主義;有人獻出他所有的財產,不過是要支持一種異端的信仰;有人捨棄了所有的富貴榮華,不過要做修女或和尚;有人日夜奔走,為他們自己所熱心的見解而工作;但使徒保羅這樣不斷的勇敢前進,卻是為福音真理。他用合乎真理的存心和方法傳揚真理,他的工作和所受的苦難都不徒然。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