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五朋友

于中旻

 

 

  耶穌在世上傳福音的時候,不像有些人,把禮拜堂變成了曠野;而是把曠野變成禮拜堂。主也能夠把僻靜的人家,變成鬧市。這事件發生在耶穌工作的初期,是在加利利的迦百農,耶穌的第二故鄉;所以稱為耶穌“自己的城”(太九:1)。誰要找耶穌,不難在那裏找到祂(參約六:24)。
  迦百農是一個比較大的城市,瀕臨加利利湖邊,很適宜於人居住。羅馬的高級幹部也住在那裏(參約四:46)。
  那天,來了許多人,聚集在一個房子的內外:不但裏面滿了人,也流到外面來,阻塞了交通。人潮的湧流,正表明那裏一位中心人物,祂豐富恩典生命的湧流。聖經這樣記載:

有一天,耶穌教訓人,有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在旁邊坐着,他們是從加利利各鄉村和猶太並耶路撒冷來的。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祂能醫治病人。有人用褥子抬着一個癱子,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卻因人多,尋不出法子抬進去;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耶穌面前。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路五:17-20)

  在耶穌周圍,有很多的人,卻只有兩種不同的人:來見耶穌的人,和帶人來見耶穌的人。
  在來見耶穌的人中,有不同的成分:
  有一批人,是宗教領袖,從各地來的,不僅是地方性的,還有遠從南方的猶太地,和首都耶路撒冷來的人。他們因為地位高,佔了最好的座位;他們聽到了那個有名奇異的鄉村拉比耶穌,所行的神蹟奇事和教訓,此來的目的,是觀察判斷耶穌的教導,看有甚麼不夠純正的地方?有甚麼不合經義?他用的是希伯來文聖經或七十士希臘文譯本?他講道是北方加利利口音,或字正腔圓的標準京片子?更重要的,是據說他自稱是神的兒子,可有這回事?他行神蹟可是真的?他們帶來整箱的問題,卻大部分自己有了答案,主要目的在可以挑出毛病,回去向上級打報告立功。
  也有些本地人,是聞名而來,認為機會難得,該來看看,只是看看,也許能夠看到宗教機構對耶穌的態度如何,至於他們自己,並不準備有甚麼反應。有的人是知道京城有人來調查了,有機會見見大城市的大人物,總可以長長見識。還有些人,是希望來聽聽有甚麼新鮮教訓和講解。更有些人,是要看耶穌表現些甚麼神蹟。當然,有一部分的人,是存真誠謙卑的心,預備接受主的教訓,並從主耶穌領受恩典和醫治。這些人動機不同,行動卻相同:來見耶穌,自己來見耶穌。
  還有一部分的人,是已經見過耶穌的,現在他們來,不僅是為了自己,主要的目的,是帶領別人來見耶穌。因為有一個癱瘓的病人,自己不能夠好好走路,需要別人抬他來。用我們通常的說法,是個“不良於行”的人。
  我們說“不良於行”,可能有兩種意思:一是他不善於走路,更不要說跑了,並且這人是不能走路,當然須要別人帶他來見耶穌;另外也可能說他品行不好,名譽不好,像妓女,還有最低級的收稅官吏,因為他們跟羅馬佔領者合作,所以為人民所不齒。這樣的人,也不大可能會主動來見主,須要人帶他到教會。
  怎樣帶他來呢?馬可福音記載這同一事件說:“有人帶着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可二:3)不容易啊!那時候,帶人見主真是不容易,要肯為“人下人”,把癱子抬高,用肩膀抬着,像服事要人,用肩膀替他走路!現在,時代不同了,容易多了。如果我問:“各位當中有誰是走路來聚會的?”恐怕很少人,除非是住在教堂隔壁,或很近的地方。
  所以說,現在帶人來見耶穌容易得多了。容易了多少呢?大約是容易了十六倍。這樣說法,並不精確,可容易得更多。這話怎說?在聖經的時候,四人抬一個癱子來見耶穌,現在呢?大部分會眾有汽車,一人可以載四個豈不是十六倍更有效嗎?如果用中型車,或教會的大型汽車,一次可載幾十人,更經濟有效得多了!
  不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首先,帶別人來見耶穌,自己要先認識耶穌,得了恩典,嘗過主恩滋味,才會心被恩感,願意與別人同享福音的好處。這是說,要真正認識主,不自私,也願意別人歸從主。其次,雖然現在不一定要四人抬一人了,但仍然需要有同樣的合作精神。抬過東西的人,都知道那有多困難:要方向一致,腳步和諧;不可以你向東來我向西,也不可以自以為是,偏執己意;有種人自以為信仰最純正,路線最正確,只要四人中有兩位以上這樣的傢伙,準永遠到不了目的地。他們越以為自己對,就聲音越大,眼睛越大,說不定拳頭也越大;爭執起來,就表現自己為大,絕不肯退讓,絕不肯服輸。哈,問題來了!他們忘記了,還有個癱子,忘記了共同的目的,拳來腳往,癱子真箇“落實”了,跌在地上;本來癱子是腿不方便,現在可能加上了皮破血流,還會頭痛!許多人對耶穌周圍的人“頭痛”,原因在此。
  有甚麼問題呢?因為人多,不得近前。那些各樣不同目的的人,包圍了耶穌,使要尋求祂的人,反而不得近前。人人都是“向前看”,人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爭先恐後,也不像現代買東西,申請甚麼的,都要有秩序的排隊。不,他們沒有,人人擠人人,沒人肯讓一步。這情形有些像我們現代人吧!可能有的人很熟,你我在宗教活動中見過他們的面,也可能在鏡子裏見過吧?
  想想看,那癱子的心會往下沉,可能涼到底了。
  那些帶人來見耶穌的人,卻不是如此。帶人來見耶穌,彼此之間先要有愛心。教會受批評,成為不信者的絆腳石,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愛心與合作,使人怕信主以後,成為被恨的對象。抬癱子見耶穌的人肯合作,為了共同目的而相愛合作。主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一三:35)愛心怎能夠看得見?是因為有
    愛心的行動

  基督教的中心,就是愛的行動。
  真有心帶人見主的人,他們不製造問題,只解決問題。他們會找到新道路:不是向前看,而是向上看。他們相信主耶穌必能夠醫好,不虛此行;他們相信見耶穌一定能夠解決問題。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帶癱子見耶穌的人的信心,是看得見的。為甚麼看得見?神看內心是真的,但這是說信心表現出來,使人都看得見的。聖經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一一:6)這是
  信心的行動

  他們知道,向上卻不是憑空冥想,而是有盼望。他們不拆除整個房頂,而是規畫得好,拆一個大洞,剛好把癱子降落在耶穌面前。他們也不是要在癱子得治好之後,“感謝讚美主”完了,就歡然而去,留給人家房頂上可以見天;下雨怎辦?屋漏偏逢連夜雨,豈不大煞風景?總該知道,對負責修建屋頂的費用,心裏有數。為了有價值的目的而出錢出力,這是
  盼望的行動

  聖經有話吩咐基督徒說:“只要心裏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三:15)近來你可曾遇到人問你,心中盼望些甚麼?當然人家要看見行動的證據,才會問你。

  主喜悅帶人來見祂;向癱子宣佈說:“你的罪赦了!”但有些來見耶穌的人,坐在旁邊,卻不這樣想。他們並不喜悅,不為癱子想,在心裏直嘀咕說:“這說僭妄話的是誰?除了神以外,誰能赦罪呢?”他們不想耶穌是神。耶穌知道,同這種有成見的人辯論無用,只有顯出祂的大能,叫他們知道

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當眾人面前立刻起來,拿着他所躺臥的褥子,回家去,歸榮耀與神。(路五:21-26)

  在這裏,我們看見這五個朋友的合作:
  癱子願意接受朋友的幫助;
  他的四個朋友能同心合意;
  他們共同的行動:找耶穌。
  可惜,那些宗教人,只想尋求毛病,面對面見了耶穌,卻沒有得着恩典,因為他們不是誠實尋求神的人。求主開我們的心眼,認識主耶穌而得恩典,並且帶人來見主耶穌,使許多人蒙恩。

  世界上有兩種人:需要見耶穌的人,和帶人見耶穌的人。你必然是其中的一種。你是哪一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