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教會與輔導

潘國華

 

  一位三十餘歲的姊妹與一位弟兄結婚十一年之久。最近她發現丈夫竟然在過去五年裏,一直瞞着她在外收藏一位情婦。這位姊妹十分震驚和氣憤,她更不知應怎樣處理這事。很可惜她沒有勇氣與教會的弟兄姊妹討論這事,因為覺得太丟臉。於是她靜悄悄地去請教一位專業輔導員。這位婚姻專家並不是信徒。他鼓勵她提出與丈夫離婚。這個提議令這位姊妹倍感無所適從。

  一位讀大學二年班的女學生,向來是非常熱心教會事奉的。近期竟然與她的男朋友發生關係,這事令她內心感到十分自疚和痛苦。於是她找一位心理輔導員幫忙,由於這位輔導員受着人本主義心理的影響,故他勸導她說:“妳不必為那件事感到內疚,最重要還是妳和妳的男朋友同意和喜歡這樣做就是了。不過,千萬不要有身孕。”

  一位青年團契的團長憎恨他的繼父已經多年了。他知道憎恨是罪,但他又不願向團友傾訴,因怕他們的反應和指責,於是他拿起一條熱線電話想藉此得到一些輔導。那位輔導員竟然告訴他說:“你內心的憎恨是正常的感情。事實上所有的感情都是合理的,最重要的還是能抒發內心的情感。”(以上三個個案資料取自中信挑戰者,一九八三年)

  上述個案是真實的事發生在三位基督徒身上,但他們所得到的輔導不符合聖經真理的。試問:他們可以從哪兒得到符合聖經原則的輔導呢?

  耶穌基督在世傳道三年後,祂非常關心醫治的工作。一節耳熟能詳的金句這樣描繪耶穌:“康健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可二:17)據計算,新約的前五卷書,即四福音及使徒行傳,記載很多有關耶穌醫病的事蹟,差不多佔了全部的五分之一的篇幅。耶穌關心全人的健康,無論靈性,心理及身體的健康。自從主耶穌升天後,祂的這個使命就交託給教會——所有屬於主的人——去關心全人的健康。本文所針對的是心理的輔導和健康。

  教會承擔了耶穌基督的使命。這個使命不但是去傳揚福音,更是要給予信徒一個有愛和溫暖的群體 COMMUNITY。在這種環境中信徒才能得到適當的栽培,教育和輔導。故此,教會與輔導是息息相關的。本文試就三方面去探討這關係:

一.認識教會之輔導潛能

  今日心理學家均承認小組輔助的功能。特別在一些神經病院裏,這種小組性群體的生活可以幫助病人加速痊癒。事實上,這種小組輔助的觀念早在新約經中已有記載。主耶穌與新約聖經的作者們提供了這個理想的護理群體 HEALING COMMUNITY。很可惜教會疏忽了這個教導,因而忽略了她應擔任起作為一個護理,輔助群體的角色。結果教會的輔導工作由教牧及導師全權辦理,以致有不少得不到指導的人。

  這種疏忽有時亦因為信徒對教會存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而這可能是來自外界人士對教會的評論。今日一般人對教會的看法,認為教會是一個不合時宜的組織,裏面包含着一些敬虔或甚至是假冒為善的人,他們所關注的往往是想到更多會友,更大的教堂。這個評論未免有些誇張,但一般外界人士都對教會存有錯誤的思想。可惜一些不善分辨是非的信徒亦受到這些評論所影響。

  所以,若要明白教會之輔導潛能,必須對教會有正確的認識。簡言之,教會是由一群將生命委身於基督的男女所組成的;他們是各自作肢體,彼此配搭,彼此相助。神亦給予不同肢體,不同的恩賜和功用,為要使他們互相建立,彼此得着造就。保羅在其書信中亦指出教會存在其中一個主要目的:“免得身上分門別類,總要肢體彼此相顧,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並且各自作肢體。”(林前一二:25-27)由此可見教會存在的其中個一主要目的,就是彼此幫助,彼此輔導。

  筆者年少時充任青年團契之靈修一職時,往往希望提倡團友間的互助,彼此關懷。我常常喜歡這樣:“若我突然有急事或需要,我第一位想找幫忙的人是團契內的弟兄姊妹呢,抑或是教外人呢?換言之,我喜歡得到團友的幫忙呢,還是教外人士的協助呢?”這問題的答案若是第一班人,即教會裏的人,這是何等美的事!信徒得到其他信徒的幫助和指導是一件最合理,最美的事。由是信徒應養成互助互愛的精神,彼此照應,彼此輔導。

  主耶穌並沒有撇下我們為孤兒,祂留下美好的教訓和原則給我們,祂更藉着聖靈住在我們當中。當我們履行聖經的真理,我們的教會就可以有良好的團契生活。須知今日不少人的需要,就是內心的孤單,他們需要深入的交往。這種需要可以藉着真正良好的團契生活而得到滿足。因此,教會要提倡更好的團契生活,因為這種正確的團契生活擁有很多潛在的好處:例如給予人一個被接納的感受,一個歸屬感與及安全感,而這些正是每一個人所需要的。

  除了藉着團契生活予人上述的感受外,主耶穌更吩咐信徒應互相順服,彼此服事。這種生活是以“他人為中心的”,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耶穌的一句名言:“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一○:45)有人說:“孔子的名句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耶穌的名言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這種捨己,以“他人為中心”的生活方式是聖經吩咐信徒要遵守的。可惜,今天社會的口號是“唯我主義”。只是當我們以他人為中心,方才可以明白聖經中很多有關“彼此…”的教訓。例如:“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六:2);“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羅一二:15);“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雅五:16)。聖經非常強調信徒間的親密關係,在這種親密的關係中,信徒才可以履行聖經中很多“彼此…”的教訓。而在這些囑咐的背後,蘊藏着無比的愛;這愛可說是一切教訓的動力。在心理學上,愛是最好的心理治療藥。

  由此可見教會的輔導潛能,因為教會包含着同一生命的基督徒,他們過着融洽的團契生活,彼此照應,相愛相顧。不過信徒也要留意除去人際關係中的阻礙。一般來說,攔阻教會發揮她的輔導作用的最大阻力,就是“自我孤立”,“缺乏真誠”,“缺少參與”及人際關係中的個人主義等。這些阻力主要是因為我們太注重人的缺點,而忽略了神的大能。我們孤立自己因怕別人瞭解我們太多;我們又怕別人侵犯我們的私生活,久而久之,我們待人接物就缺乏真誠,故此教外人士往往指責教會充滿偽善的人,這並不是完全沒有理由的。結果就形成“缺少參與”,因為越少參與教會工作,就越少與人接觸;越少接觸,人心就更孤立自己。但是“沒有人是生活在一個孤島上”,我們需要愛和被愛,故此我們只得投靠教外人士了,這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固然在人生的經驗中我們受了不少冤屈氣,領教了不少肢體間的白眼,但總要曉得,大家始終是弟兄姊妹,將來還要永遠與主同在一起。因此,我們要排除障礙,同心合意建立美滿的團契生活,將教會之輔導能發揮至盡,榮神益人福己!

二.注意教會之預防輔導

  教會不但具有非常大的輔導潛能,而且她也是個容易實行預防輔導的群體。究竟預防輔導是甚麼?簡言之,預防輔導就是在困難或問題還未發生前所作的預防工作。要知道那惡者一定不甘心教會的長進;當弟兄姊妹融洽共處時,魔鬼必施計擾亂信徒。故必須時常儆醒,多作預防。聖經也有以下警語:“務要儆醒,謹守,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彼前五:8)

  預防輔導有三個目的:

  1. 避免問題產生。今日家庭和婚姻的問題成為世界性的大難題。故此教會若想作預防輔導,就要多在這方面指導和教育。婚前輔導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同時教會亦須加設幸福家庭講座或退修營,促進信徒對婚姻及夫婦之道的認識。

  2. 遏止問題的惡化。一些不良的嗜好和習慣應盡快遏止,例如酗酒,揮霍無度等,務必及早清除陋習,免得問題惡化。

  3. 清除過去問題的影響。一些初信主的弟兄姊妹可能在一個被忽略,失去愛的環境長大,由此他們染上一些惡習,甚至酗酒,沉迷於色情之中。他們當中可能有些人曾與邪靈接觸,玩碟仙,神打之類的事。我們應怎樣幫助他們呢?最低限度我們要接納他們,如同主接納我們一樣。然後要為他們解決問題,幫助他們慢慢成長。

三.推行教會之整體的輔導

  教會整體的輔導可以從以下的經文中找到根據:加拉太書六章一節;歌羅西書三章十六節;羅馬書十五章十四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十四節。

  今日多少時候我們疏忽了對弟兄姊妹的責任,我們寧願潔身自愛也懶得去扶助有需要,軟弱的肢體。我們忽略了聖經清楚的教訓,卻取了“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作風。這,聖靈為我們而擔憂,因為我們沒有活出合一的生活。

  怎樣推行教會之整體輔導呢?當然要推行這工作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辦妥的事。除了提高教會弟兄姊妹相愛相顧的精神外,也要接受一些基本的輔導訓練,也應參閱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書籍。

  一位基督徒心理學家 DR. LAWRENCE CRABB JR.提供了一個教會整體輔導的模式,他認為一般的輔導包括三個層面:(1)輔導有關情感上的問題。這個層面的輔導用“鼓勵”,“勸勉”的方法去幫助接受輔導的人養成符合聖經的情感。這方面的輔導的工作每一位弟兄姊妹都可以參與。(2)輔導有關態度上的問題。這個層面的輔導可以用訓勉,激勵的方法去幫助接受輔導的人去培養符合聖經的性格,態度。這層面適合教牧人員,導師及長者採用。(3)輔導有關思想上的問題。這個層面的輔導乃採用光照,啟蒙的方法去協助接受輔導的人重整他們思想架構,以符合聖經的思想模式。這項工作只限於那些受過專業訓練的基督徒輔導員或教牧同工採用。

結語

  因此信徒應放開眼界,看到他人的需要,並要關注教會的整體輔導,彼此關懷,彼此輔導。唯有如此,信徒才能活出肢體相顧的真理,世人才能看到教會之獨特和寶貴。教會只有這樣做才能防禦這個世界的潮流,抵擋邪風陋習侵蝕教會。教牧與輔導是息息相關的。唯盼主的信眾都一同投身,參與其中。

各期文章 訂閱本刊

尋找《金燈臺》文章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