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觀宇宙之大”(王羲之在〈蘭亭序〉之浩歎),宇宙到底有多大?迄今為止,天文學家所知者還是很有限。人對所居住的地球與所在之宇宙之外的事,更遙不可企及了。

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暗能量”的研究,已成為今日天文學與物理學之顯學。按所謂“暗物質”是指那些自身不發射電磁波,也不會發光的一種物質。肉眼雖看不見,但卻有引力作用,由這種引力效應,天文學家估計在宇宙空間的“暗物質”佔宇宙約23%,另外約73%為“暗能量”。而組成我們這個地球的常規物質,只佔全部約百分之四;雖然人類猜測“暗物質”可能存在,但卻從未明確探測到“暗物質”粒子,因此尚不能確定“暗物質”的性質。華裔諾貝爾獲獎者,物理學家李政道指出:“暗物質是籠罩廿世紀末與廿一世紀初現代物理學的最大烏雲,它將預示物理學的另一次革命。”人類尋找“暗物質”的研究路程尚遠,結果仍不可知。在造物主創造的奧祕中,人類能窺知者僅為極小的一部分;人類之科學發展,知道得越多,對未知之宇宙更顯得所知有限。
宇宙能大到不可思議,但也可小到不可想像;近半個世紀發現的“奈米”(nm)便顯示出宇宙之小到不可想像。按“奈米”是一種長度單位,即十億分之一米,相當於數個原子大小,“奈米技術”近來已可用於許多原本不可能的事務;譬如,可將整個圖書館的資料都收進一粒方糖大小的記憶體中;還可製造超迷你的小潛艇,送入人體內去修補人體組織,醫療系統試圖用大量蛋白質包裹病毒的藥物來治療癌症等。我記得許多年前,有一部電影,虛擬想像將人體縮小,由人的眼睛內進入體內去修理血管,構想十分新奇,但如今看來這種幻想便可在“奈米技術”中實現了。
宇宙之大與宇宙之小,正如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哲學家莊子所想像的:“至大無外,至小無內”(莊子•天下篇)。由至大到至小,皆為無限與無極,但無論至大或至小,皆為神創造之奇妙;人在造物主之前,只能俯伏敬拜祂;人之科學、哲學在創造主眼中,都顯得微不足道。人只有完全降伏在創造天地的大主宰之下,才能在天地中找到生存的空間。
祈禱:慈悲有憐憫的主啊,我感激祢,祢創造了宇宙萬物及人類,又在十字架上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拯救我們。我現在願意謙卑俯伏在祢的腳下,求主赦免我的罪,賜給我新生命,讓我終生跟隨祢。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殷穎)![]()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有句推銷化妝品的廣告詞:“你的人生不能重來,但你的美麗可以重來。”人的美麗能夠重來嗎?未必吧...
如果沒有愛,人無論在其他方面如何優秀,都是沒有意義的。那麼,甚麼是愛呢?...
對着一輪明月,人們所發出的感嘆,不是離愁就是別恨...
新年與聖誕節一樣,人們在狂歡慶祝時,都忙着周邊的事,而忽略了主角耶穌基督...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消息,一個你認識的人突然離世,你會有甚麼反應?
相信耶穌就是相信耶穌,還有甚麼“如何”相信耶穌?
基督教有一個令人難以明白的真理:神是三位一體的。但是,何謂“三位一體”?...
十字架是愛與公義相互交叉...
中秋,明月,團圓。種種賞月情懷,反映着人內心的失落與孤單,也反映着人對圓滿人生的渴望與追尋...
親愛的讀者,趁着人生舞臺尚未落幕之時,你願意讓神來編導你的人生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