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英國打贏納粹德國戰爭,具無比功勳的卓越政治、軍事、文學大家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1874-1965),在1945年大選前夕,回應記者對他可能落選的預測,他淡定從容回答了這句名言:“酒店打烊我就走。”(I leave when the pub closes.)
邱翁對事業的看法,亦為他對人生的態度。他的豁達,令人動容。或許出於無奈?此言,卻可讓人深思。其實,一般人的態度多半不會如此輕鬆。“瀟灑走一回”可以哼哼唱唱,背後仍有滿腔無奈與無限辛酸。
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離世前幾天路過香港一家珠寶店,順便進去閒逛,突然間抓住一串珠子,眼淚奪眶而出。其長女表示,因他仍有許多著作未完成,故心緒失控。追思禮拜中,親友回顧其灑脫的人生態度,及其對“有所不為”信念的堅持。台灣當局多次欲聘其出任高官,均堅辭不就,因素志澹泊。遽歸道山,他卻也有放不下未完成著作的遺憾,而無法瀟然離去;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晏殊句)之憾也。
昔日,猶大國的君王希西家,盛年罹惡疾(應為皮膚癌之類),臨危時神差派先知以賽亞前往探視安慰。當希西家王確悉生命已達盡頭,突然情緒失控,痛哭失聲,哀求神開恩憐憫。神答允他的祈禱,讓以賽亞先知以無花果餅敷其患處(神藉當地民俗療法施醫),希西家疾病得以痊癒,還蒙神增加了十五年壽數(聖經列王紀下20:1-7)。希西家王面對死亡時的自然反應,應為許多人之寫照。一旦酒店打烊了,人便不能不離去。春花到時候必須辭枝,春去無法惜,因無可奈何,必須離去,故“春去不容惜”(蘇東坡〈寒食帖〉句)也。
有沒有人能在臨終時,毫無牽掛的安然去世?當然有。耶穌誕生之後不久,在耶路撒冷有一位叫西面的長者,當他在聖殿見到耶穌的父母抱聖嬰進來時,便安然、怡然,甚至欣然的表示:“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聖經路加福音2:25-35)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神的忠僕大先知摩西晚年對人生命的看法:
你使人歸於塵土,說:你們世人要歸回。在你看來,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你叫他們如水沖去;他們如睡一覺。早晨,他們如生長的草,早晨發芽生長,晚上割下枯乾。我們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你將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將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我們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我們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聖經詩篇90:3-10)
摩西賦此詩是表明他消極的人生觀嗎?應該不是。再讀其後半首,更了然他對人生的積極與樂觀,並祈求在“受苦”的日子中飽得神的慈愛,並祈求在困難的歲月中得到喜樂:
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着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求你照着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願你的作為向你僕人顯現,願你的榮耀向他們子孫顯明。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詩篇90:11-17)
此詩也詠嘆摩西自己的一生,他在一百二十歲時歸天,但身體健朗,未受病痛折磨,神並領他登上尼波山,在昆斯迦山頂觀看神賜以色列人的迦南美地,償其夙願。故摩西在人生打烊時,是毫無遺憾地安然歸去。
若人生的“酒店”打烊,你將何為?(殷穎)
金燈臺活頁刊第186期 2016.11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你生病了嗎?你傷心了嗎?不用怕,你是耶穌基督所愛的人...
聖誕佳音並不是商家營造購物消費的歡樂氛圍,而是神救人的信息...
中秋,明月,團圓。種種賞月情懷,反映着人內心的失落與孤單,也反映着人對圓滿人生的渴望與追尋...
人生總有逆境,甚至苦難,令人生充滿壓力和憂慮,叫人失去平安喜樂。如何乘風破浪,平安喜樂?...
基督徒每次禱告開頭說的話,就是“慈愛的天父”;這是何等溫暖親切的稱呼啊!...
人生經常一地雞毛,人心經常心碎一地,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力不能勝,千斤的重擔讓我們愁苦不堪,有時甚至連走下去的力氣都仿佛沒有了...
十字架是愛與公義相互交叉...
當你靜下來的時候,為何會覺得忐忑不安?...
迷信風水,不但在華人當中大行其道,近年甚至在洋人當中也非常流行...
聖經記載將會有“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那是說到基督徒的將來,吹號起行,進入沒有黑夜的光明永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