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神的群羊 - 何衛中著

上篇:牧師與教會
下篇:後記


牧師的工作

一.主日講道

  牧師主要的工作是主日講道,有些大教會有好幾個牧師,有專司講台工作,有負責行政的,有負責教育方面的,有負責差傳的,有負責聖樂,有負責青少年和兒童的,不一而定。但這是大教會才有如此資源,可以有多位牧師專司各部,像我當年在三藩市金巴崙牧會時,同時就有七位牧師各司其職了。至於小教會就只有牧師一人,最多是加一個幹事。小教會的牧師通常要“一腳踢”,甚麼都由他去做。筆者當年在紐約開荒時期便是這樣,洗廁所,髹油漆,接送,煮飯樣樣都來。後來有了同工,才不用作額外工作,而專心以祈禱傳道的事為念。至於要講堂好道給會友聽,也不是容易的事,各人恩賜不同,有些人出口便能成章,有些則不然。而信徒每周工作了六天,也甚願能在主日得到靈糧豐富的飽足。
  我國著名佈道家趙世光牧師(已安息),他在香港創辦了“世界靈糧佈道會”,筆者是聽趙牧師講道而獻身,先父也是聽趙牧師講道而信主。在1953年趙牧師開了一百晚佈道大會,在中國教會是空前絕後,史無前例的創舉,一連三個月的佈道,晚晚能夠座無虛席。他的講台供應真是豐富新鮮,吸引許多人前往聽道,願意悔改信主,甘心奉獻自己,創造教會奇蹟。他是將聖經由創世記一直講解到啟示錄一遍,後來就出版了聖經寶藏,洋洋大觀,數百萬字。筆者的藏書裏就有這套書,保存了四十七年。

二.探訪牧養

  傳道人除了要講道之外,其次就是牧養的工作。牧養最重要就是探訪,一個牧師或傳道人如果不探訪,那就無從了解羊群的情況及需要。“你要詳細知道你羊群的景況,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箴二七:23)既要詳細知道羊群的景況,就得殷勤探訪;單憑主日或平時在教會一見是根本不可能去了解的。但今天有好些牧師卻從不去探訪,不喜歡探訪;他們有許多自己的理由。對羊群的情況一無所知,又如何能按需要將靈糧分給他們?
  筆者當年在香港牧會時,每周六固定整天作探訪,和女傳道挨家挨戶的去,沒預約,因為當時很多人家中沒有電話。遇到會友不在,就留張咭片或單張之類的信物;有時碰着人家正在攻打四方城(搓麻將),就靜悄悄離開;有時也碰到他們夫妻正在吵架,場面就更為尷尬。來到北美,家家都有電話,可以預約。探訪拉近牧者與會友的距離,建立友誼,又可以發掘人才,又能建立會友的靈命,因着激勵,使他們願意投入教會事奉的行列,在在都對教會聖工的推行大有幫助。筆者一生牧會,探訪是我最享受及投入的事奉,從探訪交談中得到很多非書本內的常識,知識及學問,正如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吾師。
  談到探訪也不是簡單的事,也不是每個信徒都可以擔任的。在早年教會的探訪員都是一些熱心的會友,只要她們對探訪有負擔,就可以加入教會的探訪部,按時集合出去探訪。她們未受過訓練,只憑一己的熱心,或者被勸說熱鬧去參加。但這樣卻造成教會許多是非流傳及麻煩。原因是一班未經訓練的義工,對探訪應有的道德和知識不足,每到人家裏,東問西問,說長道短都是不適宜。私人的話題更不可問,如屋值多少,薪金若干等等。還有些探訪者返回教會在公禱會上,美其名站起來為家主開聲愛心代禱,其實間接就將別人的隱私一一在會眾中公諸出來,流傳出去,成為是非話題。還有去探望病人或到醫院去,很多姊妹便熱心提供她們所認識或聽聞的各式各樣之陳年藥方,萬能維他命,神奇草藥等,造成家屬難以應對。所以探訪者一定要熟讀聖經,才能用神的話語勸勉和安慰別人。要嚴守人家的隱私,不要追問病人的病歷,不要停留太久,說話聲調要中等,不可太大聲。
  有關牧者去探訪也要注意,若對象是單身婦女,最好帶師母同去,或者找同伴同往,以避免落入試探之中。若往醫院則當別論。筆者過去牧會探訪,大多和內人同往。
  教會對探訪員應加以訓練栽培,探訪員應遵守探訪應有的規則和避忌。衣着端莊,注意口腔衛生;每次探訪人數不能太多,二至三人足矣,最多不超過四人。事前先禱告,帶聖經,或福音單張。不要在人家午膳或晚餐的時候去探訪。預約時間後,要準時到達。按門鈴聲音不要太長以免刺耳,太短聽不見。坐的位置要彼此都能望見對方,方便談話。熟讀詩篇第二十三篇,這是最適合任何場合,最能安慰,鼓勵,幫助和勸勉的經節。這些探訪的細則是要多注意的。

三.傳揚福音

  除了探訪外,就是要傳揚福音。這是教會的使命。教會每年要舉行佈道大會,請有傳福音恩賜的牧者來佈道,同時也可以定下每年有多少個主日作為福音主日,譬如逢第五周的主日等,可以外請或自己牧師講,製作海報宣傳,組織禱告網,交通接送朋友等等籌備工作,以收果效。除此之外,還可以鼓勵兄姊們實行三三制度,甚麼是三三制度?就是三個信主的家庭,在周末邀請三個未信主的家庭前來吃飯。北美信徒家庭寬闊地方沒問題,三個信主家庭負責做菜招待未信的,然後談天說地,或放映福音影片,或聽聖詩,在不知不覺中將福音很自然的帶送給他們。中國人以食為天,一頓飯下來,成了朋友,日後帶他們到教會便容易了。

四.個人佈道

  另外是個人佈道。在探訪家庭時,可以順道向未信主的親友傳福音。個人談道的果效比佈道會更強勁,因為個人談道是短兵相接,面對面的,有問有答,有辯有論。個人佈道可以預備一些福音單張或小冊子等工具帶去,例如屬靈四定律,福音橋,福音掛圖等。又或者可以唱一兩首福音短詩來表達;筆者最喜歡唱的是:“人人都有罪,我也在其內,你也在其內,他也在其內,人人都有罪,我也在其內。耶穌來拯救罪人。”
  聖經告訴我們:“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四:2)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我們有許多傳福音的機會,例如去理髮,乘計程車等,對方跑不了,非聽不可。記得有年跟台灣鄉村福音團契同去南部作暑期短宣,經常要乘計程汽車,每次都向司機傳福音,結果在那次行程中,竟然前後讓三位計程車司機信了福音。

五.培育兒童

  有一次慕迪先生外出佈道回來,同工們問他成績如何?他答有兩個半人信主。同工們聽後想想,隨即答曰:“啊,是有兩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信主。”慕迪先生說不是,是兩個小孩和一個大人。原來他說大人生命已過了一半,小孩才是整條的生命。從這句話給我們提醒,要注重兒童的工作,兒童才是教會未來的主人翁。說到兒童工作,美南浸信會的主日學課程運作得最完備,從嬰兒搖籃班開始一直至各級各班。所謂搖籃班,就是將嬰孩帶來,老師教導母親如何去撫養。有一個母親去詢問一位心理學家,甚麼時候才開始教導孩子,心理學家問其孩子多大,她答已經兩歲了,心理學家回她說,已經遲了兩年。
  聖經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二二:6)天主教有位神父曾發出過豪語說:“你們的孩子一出生就交給我們,他以後的一生就不會改變其信仰。”我們看看摩西就是例子。摩西在王宮四十年,吃埃及人的飯,穿埃及人的衣,受埃及文化的教導,但都沒有將他變成埃及人,仍然是百分之百的希伯來人,原因就出在其母親那數年來給他童年教育所帶來的結果。因此,兒童工作是十分的重要,萬不能忽略。

六.關懷老人

  教會有老,中,青,幼四代,除了兒童工作,其實老年工作也是十分的重要。筆者當年在三藩市牧會時,教會有一個團契叫退休團契,全是退休人士,人數高達兩百多人,比一個普通教會的人數還多,我就負責牧養這群老羊。他們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有充裕的經濟,對教會的財務作出莫大的貢獻。當筆者在華府牧會時,其中也有一個叫常青團契的退休團契,也是類似,人數有三四十人,多是知識分子。當年教會是按會章每兩年一次來投票決定牧師的去留,要出席會友三分之二票數才可以留任,筆者能夠有幸每次過關,得力於這班老人家的支持。後來聽聞新牧師上任後,不但沒有去探訪他們,還在講台公開說這些老人沒有用,如此自然失去了人心。
  1961年甘迺迪先生當選為美國的總統,非常年輕,才四十三歲。當年蘇聯總理赫魯曉夫輕看他年輕沒經驗,竟然在莫斯科運來大批飛彈佈置在古巴,每枝飛彈都向着美國的重要城市,而最近的飛彈離佛羅里達州的邁亞米才九十英里。美國的UZ高空偵察機發現了此種形勢,立即報告總統,自然被嚇着,謀士們也想不出對策,於是甘迺迪就去請教前任總統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是五星上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擔任歐洲盟軍統帥,帶領盟軍擊敗德國,是一位軍事奇才。甘迺迪總統找對人了,當時已年過七十的艾森豪威爾叫他放心,說蘇俄還未有打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搬來飛彈只是恐嚇而已,叫他派第六艦隊去封鎖加勒比海,硬要蘇俄撤離飛彈,否則不惜一戰。結果赫魯曉夫只好乖乖撤兵。此舉使甘迺迪聲望直上雲霄,得到國人的肯定;也證明了老年人有用。
  中國有句俗語云:“家中有一老,如同有一寶”。教會應每年舉行一次敬老主日,表示對教會老年兄姊的尊敬。

七.推動差傳

  筆者於1973年首次前往東南亞九個國家訪問及巡迴佈道,都是鄭果牧師代為安排。在行程第二站是菲律賓。當年鄭牧師在菲律賓馬尼拉靈惠堂牧會,蒙他安排在其教會講道。鄭牧師大力推動差傳工作,曾在一個時期,其教會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有四十二人之多,差傳經費比教會經常費還高,成為全亞洲教會差傳的先軀。以後許多教會也紛紛效法。筆者深受鄭牧師的影響,在自己教會也致力推動差傳事工,結果深蒙賜福的是信徒,是教會。教會不論人眾多寡,都要作差傳,大有大作,小有小作,一定要作。凡作差傳的教會,都蒙福且興旺;不作差傳的教會,多是暮色沉沉。1986年的父親節,筆者應邀到紐奧良一個華人教會講道,會後問同工們:“貴教會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有沒有做差傳?”沒想到反而被問:“甚麼是差傳?”聽後大感不可思議。該教會雖然有百年壽歲,但人數卻稀少可憐,沒有生氣。於是鼓勵他們開始作差傳工作,每年舉行一次,定主題,請差傳專人講道,廣告宣傳,定預算目標,鼓勵信徒信心認獻。這些差傳預算是按經濟多少而向外支持宣教士,宣道機構,神學教育等。所以一定要做差傳,教會才蒙福。

八.訓練門徒

  差傳是對外,門徒訓練是對內。正如教會舉辦的培靈會是向內對信徒,佈道會是向外對未信者的,兩者並重。但門徒訓練更具系統性,教會可以每年舉辦一兩次門徒訓練,定下主題,找專長講員,這些都對信徒靈命長進大有幫助。作牧者要有遠見,藉着門徒訓練,可以發掘許多擁有不同恩賜的信徒起來被神使用。
  我國著名傳道人于力工牧師是一個造就門徒的大師,也是一位神學教育家,他曾任多間神學院的教授,並創辦了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為神的國度栽培許多神國工人。早年他又創辦美中基督工人中心,專作門徒訓練,派高榮德牧師擔任中心總幹事,歷年來訓練了許多出色的門徒。在美中附近有八間大學,其中有許多留學生來自台灣,大陸,香港,東南亞等各地,內中有博士班,碩士班,學士班,甚至有博士後班的同學,都是精英學者,他們每年就乘着暑假或春假之便前來中心參加門徒訓練。筆者有幸,曾四次被邀請去作講師。而這班前來參加訓練的同學,他們學成後有些返回原居地,對當地教會有莫大的幫助;有些則留在本地,也對當地教會甚有影響。故此門徒訓練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牧養的一環。

九.婚喪喜慶

  作為一位牧者,教會的紅白兩事是免不了,牧師要主持婚禮及喪禮,嬰兒滿月宴,壽宴等,通常這些筵席牧師是要出席,不出席是沒禮貌,對主人家面子也不好交代。但若是大教會,特別是港台東南亞國家,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宴會排上,牧師長期吃上這些山珍海味,對健康多少有影響。筆者有位同學牧師,他當年在香港仔海面傳道會事奉,該教會人數眾多,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宴席,十數年下來,他的健康漸漸亮起嚴重的紅燈,由糖尿病,雙目失明,右腳截肢,至每日三次洗腎,受盡痛苦壓力的折磨,終於在近期安息主懷。
  “節制”是聖靈的果子。牧者要節制飲食,注重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才能被主盡情的使用。使徒約翰在約翰叁書對他親愛的兄弟該猶說:

“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這就表明我們應該注意生活的平衡,作一個靈魂體三方面都健康的人。
  今天我們就無法學習這一點。有人體健如牛,但靈性糊塗,道德失操。有人靈性佳美,卻體弱多病,終年唉叫。故此勸勉牧者們要注意飲食健康,靈性活潑,才能為神作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