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書讀經講義



貳 試煉的益處(1:2-12)

  試煉和試探,在原文雖然是同一個字 peirasmos,但二者之間是有些分別的。除了可以按聖經上下文的記載判別以外,它們還有兩點最大的不同,就是來源和目的之不同。試探的來源是出於魔鬼,目的是要陷害人犯罪;試煉的來源是出於神,目的要叫人得益處。一般來說,試探較多是屬情慾的事,叫人肉體方面感覺舒適;試煉卻是較多使人在肉身或精神方面受損失或痛苦。但也有許多時候,它們是同一件事的兩方面,在魔鬼是要藉着某事試探人,在神卻是要藉着魔鬼這樣的試探來試驗人。例如,魔鬼要利用災禍試探約伯,神卻利用它來試驗約伯(伯1:6-2:10)。

  在此雅各首先講到試煉的益處,勉勵那些在試煉中的信徒。雖然在我們的感覺上常常覺得試煉是痛苦的,但它卻常為我們帶來各種屬靈的福氣,使我們學習到各種屬靈的功課。

一.學習百般的喜樂(1:2)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1:2)

  “百般的試煉”,神所給信徒的試煉是各方面的,或是在肉身、在靈性、在物質、在生活、在工作。神這樣用百般的試煉來對待祂的兒女,為要叫他們能成為有百般喜樂的人,好成就神對他們的美好計劃。像使徒保羅,就是受過神百般的試煉,而學會了處任何境遇的人(林後11:22-29;腓4:11)。

  屬靈和屬世的道路有很大不同。世界的道路常常使人第一口嚐到甜味,以後卻是無限的痛苦;但神是讓我們第一口先嚐到苦味,然後得着更大的福樂,就像得救的經歷一般先知罪而痛苦,然後得嘗赦罪的喜樂。

  “都要以為大喜樂”,“以為”是算作的意思(參中文新舊庫譯本,KJVCountNASBconsider)。聖經在這裏要求信徒在百般試煉中,就是受苦也要喜樂,不僅在某一種試煉臨到時如此;就是在各種試煉一齊來臨時,也應當喜樂。

  一個人怎能在受苦時,把痛苦當作喜樂?聖經並沒有要我們盲目地硬把痛苦當作喜樂,而是要我們對於苦難和試煉有正確的價值觀,知道神試煉人的高尚目的。若我們看見了受完試煉以後的美好盼望,和所能得着的屬靈收穫,就能夠以所受的試煉為喜樂了。所以我們在患難試煉中,應該完全相信神的美意。

  “大喜樂”,許多信徒在試煉中只知道發怨言,頂多也只能作到保持安靜;但聖經要求我們的,卻不只是安靜,而是要以為是“大喜樂”。通常,在我們人生的經歷中,最大的喜樂往往不是得自順境,而是在經過患難以後得着的。主耶穌說,“你們的憂愁要變為喜樂”(約16:20),這就是最大的喜樂。但在此雅各卻勉勵信徒,這種喜樂不必等到患難後才可以嘗到,而是在當中就可以看作是大喜樂了。

二.學習信心的忍耐(1:3-4)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1:3)

  本書雖注重行為,但在開頭的論題中,卻講論信心的功課(本書最後一章也是講信心);可見雅各書不是不注重信心,只不過它所注重的是能夠經得起試驗的真信心而已。由此可見,信心、試驗和忍耐互相的關係。

  A. 信心要經過試驗才有價值:“信心”既是一種內在的屬靈美德,不容易讓人看出它的大小虛實,但經過試驗以後就能把它顯明出來,並且會因此而更加地堅固其價值。彼得在他的書信中,以金子之經火比喻信心的試驗。精金是很昂貴的,比重大、性質穩定(不易起化學變化)、又有光耀,經過試驗後的信心也是如此,有它屬靈的價值、分量、以及榮光;甚至比屬物質的金子更為堅定而寶貴。

  這裏的“試驗”,原文 dokimion,是名詞,有“證實”或驗證的意思;與上節的試煉不同字,卻和12節的“試驗”同字,(上節的試煉則與12節的試探同字)。神是不試探人的,但祂會藉着試煉以試驗人的信心。

  B. 試驗要有信心才能勝過:信心一方面要被試驗才顯得更寶貴;另一方面,在神藉着苦難來試驗我們時,也必須有信心,才能得勝。“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意思就是:神藉各種試煉試驗我們的結果,就能叫我們生出忍耐的果子來。並不是因為神不試驗就不認識我們,而是為着我們的益處,讓我們的信心藉着這樣的試驗,能更多的顯現出來。可見,靈性生命若不受試驗就不能多結果子。所以我們應該完全信任神,更多信任神,得以更加認識祂的確實可信;因為我們一切屬靈的經歷,都是“本於信以致於信”的。

  C. 忍耐是信心在試驗中所生的美德;使徒保羅在羅五章3節提到:“…患難生忍耐…”在此應注意,這兩處經文論到忍耐都用“生”字,原文 katergazetai 與羅五章3節完全相同,NASB 譯作 produce(產生),KJV 譯作 worketh(運行、作工),這字在羅馬書用了十一次(羅1:27,2:9,4:15,5:3,7:8、13、15、17、18、20,15:18),本書只用了兩次,除了本節外,在下文二十節中,和合譯本則作“成就”。

  可見“忍耐”不是憑着自己的禁制或修煉,就能成功的,而是神在我們生命中產生的結果。真正的忍耐,是從生命中“生”出來的,而不必強迫抑制。藉着百般的試煉,神使我們累積許多忍耐的經驗,而從生命中生出忍耐的性情來。往往,屬世的習慣是由家庭的環境所養成;但是,屬靈的習慣卻是由神所安排的試煉中磨煉而來的。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1:4)

  “忍耐也當成功”,新舊庫譯本作“要叫忍耐作成圓滿的工作”。忍耐最重要的是在乎忍耐到底,否則就不算是忍耐。屬肉體的忍耐往往只能忍一時,只有出於生命的忍耐才能到底。而出於生命的忍耐,在我們的舊生命中是找不到的,只有仰賴神的恩典在我們生命中作工,才能“生”出結果來。所以我們應當讓神繼續的在我們生命中作完祂的工作。

  按這節的意思,學習忍耐的功課,是神使我們達到完全的“必修科”之一。在每種屬靈的課程中,都要加上忍耐,才能成功無缺。聖經中所有屬靈的偉人都是忍耐的偉人。使徒保羅告訴我們,忍耐的生命是作王的生命(提後2:12)。忍耐也是神的本性之一(詩103:8),它是神藉百般的試煉在我們身上作成的工夫。

三.學習信心的禱告(1:5-7)

“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只要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1:5-7)

  試煉能使信徒更熱切禱告,這是每一個有生命的基督徒所承認的,因為真誠的呼求來自於迫切的需要,而這樣的需要是唯有當信徒在試煉中時才會發現到的。在這裏雅各教導我們禱告的三個要點:

  A. 要為甚麼事祈求?求智慧。“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大概因為當時信徒在試煉中,深覺自己缺少認識神旨意的智慧,以應付當前的試探,所以雅各要特別提到這點。往往,信徒在試煉中最急切需要的,就是明白神的旨意。若在受試煉時,心中有清楚的把握,知道自己正行在祂的旨意中,對所臨到自己身上的試煉就必得着很大的安慰和能力,不致於慌亂、喪膽、惶惑、不知所措,而能處之泰然了。所以雅各對那些正在試煉中的信徒,並不是勸他們求神挪去苦難,或是多給他們物質方面的好處,而是勸他們先求智慧,好認識神的旨意,順服神的指引。這也就是所羅門所求的從上頭來的、叫人“在善上聰明”的智慧(3:13-18;羅16:19)。

  “若有缺少…的”:無論我們向神求甚麼,必須先看見自己的“缺少”,唯有看見自己的“缺少”有多少,才能向神發出多少真誠的禱告。

  B. 要向誰禱告?求厚賜人的神。“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信徒在試煉中應倚靠求告的,不是有力量權勢的人,乃是神。所有在受試探中的信徒和所有求告神的人,所不可少的“智慧”,就是這裏所告訴我們的祂乃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參來11:6,4:15-16)。我們必須知道,神是喜歡我們向祂求的神,祂絕不會嫌麻煩,也不會因我們求得多了就斥責我們。

  “主就必賜給他”,這是一句十分堅定確實的應許,擺在全節的最後,顯現是特別為着上文的需要而寫的。如果我們求合乎神旨意的屬靈智慧,而且存着信靠神慈愛的心向祂那位厚賜與眾人的神求,祂就必賜給我們。

  許多時候,信徒常常口裏向神求告,心裏卻指望着某人的幫忙;這樣的求告等於向人求,不是向神求。

  C. 要存甚麼態度求?存着信心求。“只要憑着信心求”,這意思是不要一面憑信心又一面憑眼見,要單一而專誠的信靠神。我們常常照着眼前的難處,在那裏小信的按所猜想神大概能作到甚麼程度而求;但聖經在這裏卻是要我們只憑着信心求。

  “一點不疑惑”,因疑惑就是不信,這樣的心就是曾使以色列人倒斃曠野的不信的惡心(來3:12)。現在許多信徒由於習慣聽道而不能實行的結果,對神的話常存不信的惡心,總認為那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樣的不信實在是信徒靈性的一大“禍患”。在試煉中,我們常常容易疑惑神的作為和信實,其實神就是利用這些肉身方面所遭遇的禍患試煉來除去我們靈性方面的“禍患”和不信,叫我們在試煉中認識祂的慈愛和信實,信心就得堅固了。

  神的恩典和賜恩的方法都同有許多種,“百般的試煉”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若拒絕神的方法,就不能得着祂的恩典。

  “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1:6下-7)。這幾句話,是對於上文“只要憑着信心求,一點不疑惑”的解釋,因為:

  A. 疑惑的心,就如海浪容易被風吹動,沒有安息,完全不能穩定,而充滿靈性上的危機。

  B. 海浪若被風吹動,必然推動其他部分的海浪,以致越加翻騰。可見一點點疑惑,也會搖動整個的信心。

  C. “疑惑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裏得甚麼”,這句話特別提醒信徒:雖然神是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但那些疑惑的人,不但不能得着所求的,也不必存“想”(NASB 譯作 expect,即想望)得着的意念!許多人不照禱告蒙應允的法則禱告,卻“想”他的禱告蒙神垂聽,這種想法完全是徒然的。

四.學習專誠的跟從(1:8)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1:8)

  許多時候,我們會失敗是由於心懷二意、臨事盲從,和沒有定見。這些弱點來自於貪愛世界、體貼肉體、和對神的應許發生疑惑。如果我們只立志不求自己的喜悅,專心以神的旨意為是,這時,祂的旨意對我們來說,常是很容易就看明白的;但是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揀選,對神的旨意就立刻混亂,所有的判斷就都變成不正確的,因為我們自己的愛好,叫我們失去屬靈的判斷力。這裏給我們看見,勝過試煉的秘訣,是不要抱“兩全”的心意。我們不要想既得世界的福樂,又得屬靈的祝福;既不忍受試煉,又想得着靈性的益處,這種存心會叫我們毫無所得。

  另一方面,“百般的試煉”能治死我們這種不合理的存心,使我們認識到,三心兩意的結果常反而一無所獲,因而能夠定意專一的跟從主。

五.學習信服神的安排(1:9-10上)

“卑微的弟兄升高,就該喜樂;富足的降卑,也該如此,”(1:9-10上)

  卑微的升高而喜樂,當然容易;但是要叫富足的降卑而喜樂就困難了。聖經要求我們,就算在富足之中被降卑,也該像從卑微升高一樣的喜樂;因為這一切都在乎神的安排。富足的降卑固然是神的試煉,使我們學習處卑賤;同時卑微的升高也是一種試煉,使我們學習怎樣處富足。如此試煉的結果,更是要叫我們成為,無論卑微也好,富足也好,都能因信服神的旨意而喜樂的人。許多人只信神的安排,但並不“順服”,就像約伯,初時只不過信神的安排,但並不服神的安排以為神不公平;但經過試煉以後,他就服了下來(伯42:1-6)。因此,我們不但要信神的安排,也要服神的安排。

六.學習認識世界的虛空(1:10下-11)

“因為他必要過去,如同草上的花一樣;太陽出來,熱風颳起,草就枯干,花也凋謝,美容就消沒了;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這樣衰殘。”(1:10下-11)

  這些話,一方面解明上文要信服神安排的原因,一方面也說出了今世財富的虛空。雅各用草上的花來形容世界的財富,勸勉信徒不必過於重視今世的財物。這世界最有用、最為人所羨慕的就是“財富”,但它們卻不過像草上的花一樣短暫;花原本就容易凋謝,何況是草上的花,豈不更容易凋謝?世上的財富既然這樣虛空,我們就當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信託在神的手中了;但是這樣的話,一個人在平安之中是很難相信的除非經過試煉。“試煉”能使我們認識今世的虛空,而更加愛神。

  聖經並沒有說,這世界的財富絕不能給我們一些快樂,而是說,這世界的財富和享樂,只是“短命”的享受,像草上的花那樣。聖經也沒有說,信徒絕不可以有財富,因為富有也是蒙福的一種記號,如亞伯拉罕、約伯,都有很多的財富。但是信徒對今世的財富,必須有清楚的認識,知道它的短暫而虛空,不是我們所可以倚靠的。

  當時,在受試探的信徒之中,必定有好些人因着苦難的來臨,而遭受到許多物質上的損失,這些話正合他們的需要。

七.學習接受冠冕的資格(1:12)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1:12)

  這“試探”與上文二節試煉同字。雅各在這裏說,忍受試煉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可以有資格得着生命的冠冕。在此有四點我們要注意:

  A. 不要把試煉當作是大不幸,應該當作是福分;因為這是神準備我們得冠冕的一種方法。

  B. 這裏不是說,遇見試煉的人有福;而是說,忍受試煉的人有福。

  C. “愛祂”,就是我們能勝過試煉的力量。主曾查問彼得的愛心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這樣查問的結果,使彼得以後全心愛主,勝過許多試煉和痛苦。

  D. 這寶貴的、可得冠冕的應許,是賜給那些“愛祂”(愛主)之人的。愛主的人,未必是在教會大有名聲的人,但他們既經過百般的試煉還是“愛祂”,就顯明是真愛祂了。這些人雖然不一定是人所知道的,卻一定是神所知道的(林前8:3);所以聖經裏面有許多福分都是為愛主的人所預備的(參羅8:28;林前2:9;雅2:5)。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