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太後書讀經講義



叁 聖潔自重逃避私慾(2:20-23)

  在二章20至23節,這幾節經文中有三點意思:

一.神的家好比大戶人家(2:20)

“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2:20)

  大戶人家有各種金器、銀器、木器、瓦器,有貴重的、有卑賤的,這些不同價值的器皿各有不同的用處。信徒在神家中也好像各種不同的器皿,各人靈性程度不一樣,向主的忠心大小不同,像金器、銀器、木器、瓦器一樣,雖然都是器皿,價值貴賤卻不相同。

二.應作貴重器皿(2:21)

“人若自潔,脫离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2:21)

  雖然保羅提到大戶人家有各種不同的器皿,有貴重的、有卑賤的、有金的、有瓦的,按保羅設此比喻的用意,不是描寫神的家有各種不同的器皿;就如我通常所說的,信德恩賜才能各不相同,但各有它的用處。他設這比喻的主要用意,乃要說出神家有各種不同價值的器皿。注意“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暗示這比喻的重點,在器皿之價值;並且保羅要藉這比喻鼓勵信徒作貴重的器皿,不作卑賤的器皿。有的信徒引用本段經文說,神家中有各種不同的器皿,各人都有他的用處,我們不要輕看自己的恩賜。這教訓和聖經別處的意思是相合的,但在此,按保羅用這些比喻的正意來說,不只是表明神家中各種不同的器皿都有用;更是要表明神家中的器皿各有不同的價值。所以我們應該追求作貴重的器皿,因為神的家是“大戶人家”,只有貴重的器皿才可以與“大戶”之家相稱,這是他設比喻的目的。

三.怎樣作貴重的器血?(2:22-23)

  “自潔”原文 ekkatharē(i),根據英希新約經文彙編(Englishman's Greek Concordance of the New Testament),這個字在新約只用兩次,除了這裏以外,有一次在林前五章7節,中文聖經譯作“除淨”(把舊酵除淨),英文譯作 purge,就是清除洗淨的意思。我們怎能潔淨自己呢?只有靠耶穌基督的血才能。我們願意被耶穌的血洗淨,就必須運用我們的意志,願意除盡一切的罪惡,好像以色列人在除酵節的時候,要把一切的酵都除盡一樣。怎樣才算是除盡一切的罪惡呢?下文說“脫離卑賤的事”。這“卑賤的事”比普通我們觀念中的罪更細微,不單是一些明顯的罪惡,更是一些和信徒身分、體統不相稱的事;有罪惡成分、不體面、不光明的事都是卑賤的事。有時我們會用一點小小的詭計,暗中傷害我們所不喜歡的人,或是佔一點別人的便宜。有些暗昧的事,不願意別人知道,也不敢被人知道,所行的事在神面前並不完全忠誠,怕被人看見會受譏笑,受人的委託沒有忠心,與人交往叫別人吃虧,或是作一些普通人看為是小人所作的事,這些都是卑賤的事。如果脫離這些事,我們就能作貴重的器皿。在普通人的家裏,一件金的器皿,是因他已經是金的了,然後作金器皿的用處;它已經是瓦的了,然後就作瓦器的用處。可是在神的家中卻相反,你如果把自己作了金器的用處,就成為金器;你如果把自己作為瓦器的用處,你就成為瓦器;如果你不脫離卑賤的事,你就是卑賤的器皿;如果脫離卑賤的事而作貴重的事,你就成為貴重的器皿。

  “成為聖潔,合乎主用”,主所要用的是聖潔的器皿,聖潔的器皿也就是貴重的器皿、合乎主用的器皿。人既然願意除盡他心中一切的罪惡和一切卑賤的事,心中自然沒有甚麼東西攔阻聖靈的工作,不能讓主充滿的,這樣就能成為合用的器皿。合乎“大戶人家”用的器皿就是貴重的器皿,我們所要作的器皿,是既貴重又合乎主用的。

  “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成為合用的器皿,神才能用我們行各樣的善事。我們必須先被主潔淨,除去罪惡、卑賤的事、肉體的愛好、自己的意思;這樣才會專一的順服主的旨意,行神所要我們行的善事。沒有被主潔淨就想行善事,所行的善只不過像污穢的衣服,不能得神的喜悅。神家中的貴重器皿是要用以預備行善事,而不是用作裝飾品的。注意:“器皿”和裝飾品不同,它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擺的。

  “各樣的善事”包括被人看為是卑微的,和被人看為是尊榮的,我們要注意卑賤和卑微不同,卑賤是指事的性質帶着卑賤的成分,因為有罪,會叫人感到羞愧;但卑微卻不一定是卑賤,卑微的事在人看來可能微小,但在神的眼光中可能是尊榮的。我們先要作貴重的器皿,然後才能行各樣的善事。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2:22)

  如何作貴重的器皿呢?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所謂少年人的私慾,就是特別和少年人有關係的那些私慾。少年人在男女關係方面,容易受私慾的引誘,慾望最高,而節制的能力卻非常小,所以保羅指示提摩太要逃避少年人的私慾。為甚麼保羅用消極的話語要提摩太“逃避”,而不是要他抵擋呢?抵擋是在仇敵來攻時加以反抗,魔鬼藉各樣的試探來攻擊我們,這攻擊是由敵人主動的,我們乃加以抵擋。我們不應當去找試探來抵擋,就是保羅在這裏所說“逃避”的意思,我們不是要去接近試探,不是故意去遇到試探,然後才敵擋試探;“逃避”試探,乃是我們要採取主動,不是等着讓試探來臨。不過在不能逃避而受到魔鬼試探時,我們就要加以抵擋(雅4:7)。

  這裏所說的“少年人的私慾”,不是單指着男女方面的情慾;也是包括吃喝玩樂、放縱肉體的事;也會有一些奇怪的理想,不合聖經的各種幻想和慾望,如好高騖遠、喜歡出風頭、不受勸戒、憑血氣行事、這都是少年人的私慾。

  “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所謂“清心禱告主的人”就是不體貼肉體、不順從私慾而活的人;是愛主屬靈的人,要跟這樣的人在一起追求屬靈品德的長進。

  保羅在這裏所勸告的少年人,是已經跟保羅傳道,而且是被主重用的提摩太。保羅在這裏,並不是勉勵一個剛信主的少年逃避少年人的私慾,乃是對一個靈性很高,可以作教會的監督,已經可以照着使徒的教訓設立長老執事的這樣一位提摩太,要他逃避少年人的私慾,而跟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可見在保羅心目中,提摩太還是有可能會因少年人的私慾試探而跌倒,還是容易受到他所接近人的影響;所以保羅勸告他應和甚麼人接近,和他們在一起追求靈性的長進。青年人縱然是最聰明、最有學問、或是靈性最好的;卻仍是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青年基督徒或傳道人都需留心平日所常接近的人。他們的作風、待人的原則、對事情的看法、及在靈性上的追求,都會不知不覺的影響你,使你無意之中就跟隨了他,接受了他的觀念。西方神學,多半主張學生自由發展,即使是基要信仰的,也容納新神學的教師。這種主張,是世界化的教育原理,必然不是根據聖經,也不是聖經化的教育原理。按聖經的教訓,青年工人這方面應該有所選擇,常常跟清心禱告主的人在一起,追求靈德的長進。

  在我們屬靈的道路上,我們要選擇同心的人一起追求。雖然我們對待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應該用愛心,但我們卻不可能和所有的弟兄姊妹都一樣親密;常和我們一起追求的必定屬於靈性長進、愛主追求的少數人。

  保羅在這裏提出幾樣屬靈品德公義、信德、仁愛、和平。“公義”對當時的提摩太來說是有特別意義的。提摩太當時既然要設立長老和執事,是教會的領袖,對待人自當完全公平正義,處理神的事也應當不徇私情,這是需要付代價訓練自己,要有所學習,有所追求的。

  “信德”在此不是指信徒得救的信心,乃是指信徒在日常生活上的信心追求。雖然已經信主得救,但在信心上仍要追求長進。聖經告訴我們:“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信心長進就使我們過得勝的生活。

  “仁愛”原文 agapēn,就是“愛”,指神那種愛。保羅在他書信中常將愛心和信心連在一起(加5:6;林前13:13;約壹5:1),愛心能叫人得人,能為主發光,是屬靈品德中最大的恩賜,也是神性情的一部分,所以聖經說神就是愛(約壹4:8);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10);愛又是聯絡全德的(西3:14);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是各種品德當中最高的階級。彼得在他的後書中。提到信徒靈程的八個階級的時候,最後提到的是愛心,他說:“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彼後1:7)。信徒應該在愛心上不停地追求,因為我們愈有愛心就愈像我們的神,神是愛的源頭。

  “和平”也就是“平安”的意思。跟弟兄和睦同居,這是一種屬靈的理想生活,耶穌在八福中也提到使人和睦的有福。當我們與別人和睦的時候,內心就有平安。雖然提摩太當時要應付那些異端的攪擾,但是保羅提醒他追求和平。我們要為真道打美好的仗,抵擋那些錯誤的教訓,禁止那些傳異端人的活動,可見在原則上,我們是要與人和平,並非要無故樹立仇敵的。我們為福音的真道可以有許多仇敵,但是我們不能為個人的軟弱、因放縱自己的情緒,而樹立任何仇敵。

  這些屬靈品德的追求,要選擇那些清心禱告主的人;人能清心,對任何問題願意在神面前多多禱告,這種人一定是適宜於作我們靈性追求同伴的。有些人看起來很會說屬靈的話,但對於屬靈的問題不肯對付,對罪惡的問題含糊了事,表示這人的屬靈情形不實在,靈性生命有許多阻礙。所以清心禱告主,是一個人靈性好不好的一種標準。

“唯有那愚拙無學問的辯論,總要棄絕,因為知道這等事是起爭競的。”(2:23)

  這話在上文已提過,本章16節有類似的意思,提前第六章20至21節也提過類似的話。世人認為有學問的,常倚靠他們的學問攻擊神的道。但是這些人在神的真道上卻是無學問、沒有受過教育的;就像沒有靈性的野蠻人性一樣。保羅要提摩太棄絕這些學問,因為除了引起爭辯以外,沒有實際的益處。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