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後書讀經講義



叁 福音執事的人生觀(5章)

讀經提示

  1.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甚麼?試定出本章的主題,並分析全章。
  2. 保羅用帳棚比作身體,有甚麼背景和屬靈意義?
  3. 對於將來榮耀之身體,保羅用了甚麼比喻?有甚麼意義?
  4. 1至5節的主要教訓是甚麼?
  5. 6至13節為主而活的人該有怎樣的人生觀?保羅的人生觀可以作我們的榜樣嗎?效法保羅會不合時宜嗎?
  6. 試解釋11節下、12至13節。
  7. 為甚麼基督徒要為主而活?
  8. 怎樣才是新造的人?跟舊造有甚麼不同?新造的人在世上的主要任務是甚麼?

第五章

1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2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3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4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5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他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6所以,我們時常坦然無懼,並且曉得我們住在身內,便與主相離。7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着信心,不是憑着眼見。8我們坦然無懼,是更願意離開身體與主同住。9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10因為我們眾人必要在基督臺前顯露出來,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惡受報。11我們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勸人;但我們在神面前是顯明的,盼望在你們的良心裏也是顯明的。12我們不是向你們再舉薦自己,乃是叫你們因我們有可誇之處,好對那憑外貌不憑內心誇口的人,有言可答。13我們若果顛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14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15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16所以,我們從今以後,不憑着外貌認人了,雖然憑着外貌認過基督,如今卻不再這樣認祂了。17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18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着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19這就是神在基督裏,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20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們勸你們一般;我們替基督求你們與神和好。21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神的義。

一.為基督而活的盼望(5:1-5)

  在這一段經文裏,保羅用帳棚比作身體,用天上永存的房屋比作我們將來更美的復活身體。這是保羅的盼望,也是每個基督徒的盼望。

1. 帳棚與房屋(5:1)

“我們原知道,我們這地上的帳棚若拆毀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5:1)

  這節經文是一種比喻的講法,“帳棚”就是比喻我們血肉的身體。“天上永存的房屋”就是指着將來復活榮耀的身體。帳棚只是暫時居住的,房屋是為長久居住的。保羅在這裏是要說明我們肉身生命是暫時的,好像人住在帳棚裏那樣;而復活的身體卻像房屋那樣是長久的居所。

  “帳棚”這講法,顯然有舊約的背景。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答應了神的呼召,離開本鄉,在異地支搭帳棚,等候承受神所應許的迦南地業。從此“帳棚”的生活成了亞伯拉罕等候神為他所預備的更美家鄉的表記。他因順服神的呼召而過寄居的生活,盼望一個更美的家鄉(來11:15-16)。所以,在新約聖經中,就用“帳棚”來比喻我們今生的生活,也就是住在肉身裏的生活。這樣,帳棚實際上就是象徵我們的肉身。除了保羅把身體比喻作帳棚之外,彼得也曾這樣講過(彼後1:13-15)。總而言之,“屬地的帳棚”是暫時的,惟有天上的房屋復活的身體,才是永久的。既然這樣,我們不是只為肉身活着,更是為盼望榮耀的復活而活着了。

  注意第1節的話跟上文有連帶的關係。四章16至18節講到:“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已經說明了今生是暫時的。所以本節緊接上文,意思就是信徒對於世界的享受,榮華…不必太認真,因為這一切都要過去。我們所該認真的是那天上永久的房屋,關乎來生永世的事情。為基督而活的人,都該有這樣美好的盼望,不然就比世人更可憐了。

2. 房屋與衣服(5:2-3)

“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深想得那從天上來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5:2-3)

  保羅又在這裏用天上的房屋和“衣服”一同比喻將來復活的身體。這復活的身體不只是“房屋”,也是“衣服”。說它是“房屋”,是跟帳棚比較,房屋是永久的,帳棚是暫時的;說它是“衣服”,因它要成為我們的榮耀。衣服能遮蓋羞恥,又能表現榮美。

  “歎息”指人在肉身的各種需要和各種軟弱而有的煩惱,或各種力不從心的限制。自從亞當犯罪以後,人類就要汗流滿面才得餬口,勞苦歎息成為在肉身活着的人的普通現象。基督徒在身體還沒有得贖的今天,雖然心靈可享安息,身體仍不能擺脫人所共有的“歎息”。

  例如:為着身體有衣食住行等需要,我們就要謀生奔波,於是人與人之間難免發生許多誤會,許多利害的衝突,這些都會叫我們“歎息”。我們也因為肉身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想見的人見不到,想做的事做不成,許多理想無法達到,許多盼望變成失望,這些也都會變成我們的“歎息”。

  但我們在這帳棚裏不是徒然歎息的。這樣的歎息,是教導我們更深切渴慕得到那天上的房屋。在第3節末句,保羅忽然間把房屋和衣服混起來講。“好像穿上衣服”,原文沒有“衣服”這字,但下文第3節說到“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顯明是指衣服說的。我們所得的這榮耀的身體,不但像房屋可以給我們居住,可以讓我們安息,而且像衣服一樣,可以遮蓋我們的赤身。

  “倘若穿上,被遇見的時候就不至於赤身了。”新舊庫譯本把“被遇見的時候…”譯作“就不至於發覺…”。英文 RVRSVKJVNASB 標準譯本都譯作 shall not be found naked。這樣看來,這復活的榮耀身體,就是叫我們能夠在神面前站立得住,不至在基督台前時,才“發現”自己不配站立在榮耀的神面前。那耶穌基督是我們的義袍,祂遮蓋我們罪惡的羞恥,同時穿這件義袍的人也一定能夠得到復活榮耀的身體,叫我們可以活在永世裏面,不覺得羞愧。換句話說,人如果沒有這榮耀的身體,就根本不能夠活在神那邊,不能夠上天堂,因為沒有復活身體的就像沒有穿衣服一樣。所以第3節說明了榮耀的身體,不只是我們的盼望,且是我們活在天上的基本條件。

  照林前十五章39至42節的記載看來,復活的身體各有不同的榮光,顯明各人榮耀的大小不一樣。

3. 脫下與穿上(5:4)

“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勞苦,並非願意脫下這個,乃是願意穿上那個,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5:4)

  本節前半部都有點像第2節的話,不過保羅在這裏進一步解釋基督徒人生的意義。我們在肉身活着,好像在帳棚居住,固然是歎息勞苦,然而我們卻不悲觀。“不是願意脫下這個”意即:不是希望早一點不住在這肉身的帳棚裏。肉身所給我們的勞苦歎息,並不是叫我們悲觀而不想活,而是叫我們更羨慕基督裏那榮耀的復活。“願意穿上那個”就是指願意得到天上的房屋復活的身體。

  “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這“必死的”當然是指血肉的身體。這身體被生命吞滅了,意思就是完全改變成為永生的生命,完全隱沒在復活的生命裏了。

  全節的意思就是:神讓我們活在肉身裏,遇到各樣的困難、各樣的勞苦,不是叫我們過一個悲觀的生活,乃是叫我們更羨慕那天上復活榮耀的身體。我們既然有血肉之軀而經歷人生的各种煩惱痛苦,也就能夠體會到,這必死的身體改變成為復活之身體的美妙了。我們肉身雖然是必死的,但因在肉身活着的時候已滿有復活的盼望,所以這必死的肉身之各種令人悲觀和歎息的事,反而更增加我們對復活生命的渴慕,並且我們可以在這肉身的各種限制和煩惱之中,預先體驗那復活之生命在我們裏面的能力,使我們勝過這必死之身體的各種痛苦,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

4. 聖靈的憑據(5:5)

“為此,培植我們的就是神,祂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5:5)

  “為此”是為甚麼?指上節,為着叫那必死的被生命吞滅這個目的。是誰把生命栽種在我們裏面呢?是神。神把祂的生命放在我們裏面又加以培植。這生命起初好像是一粒種子包在外殼裏,生命受到肉身的限制;但是到了時候,這種子就會衝破外殼而發芽,長出新生命的形狀來,那就是我們將來復活要得到的榮耀身體,那時候神永生的生命就完全表露出來。今天我們住在肉身裏面,就好像這種子還包在外殼裏面,死還沒有完全被生命吞滅。但我們是已經有這種生命的,而給我們這種生命、又培植這生命的,就是神。

  “培植”原文 katergazomai,在英文欽定本 KJV 中多半譯作 work,但中文和合本有多種譯法,如:“惹動”(羅4:15),“生”(羅5:3;雅1:3),“發動”(羅7:8),“叫”(羅7:13),“作”(羅7:20),“行…”(林前5:3),“成就”(林後4:17),“生出”(林後7:10-11),“顯出”(林後12:12),“成就”(弗6:13;雅1:20)。

  “祂又賜給我們聖靈作憑據”,我們怎麼知道一定會得到榮耀的復活,怎知道必死的身體一定會被生命吞滅而進到榮耀的復活裏呢?因為祂賜聖靈給我們。祂把聖靈放在我們裏面,就是我們必定能夠復活的憑據(參弗1:13-14)。

  既然肉身的生命是暫時的,復活的身體才是永久的房屋,我們又已經有了必然復活的盼望。所以我們不該只為肉身而活,乃要為那位曾為我們死而復活的主而活。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