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讀經講義



貳 對一般信徒的勉勵(5:5-11)

一.勸勉年幼的應順服年長的(5:5上)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5:5上)

  有人以為這“年幼的”是指教會中職位較低的人,但這還不如照字面的意思解釋更加自然,即指教會中年齡較幼小或靈性較幼稚的人,他們應當順服“年長的”。“年長的”原文與上文的“長老”同字,所以有解經者認為這年長的是指第1節的“長老”;且上文主要的意思是勸勉作長老的人應如何按神的意旨盡職,在此則勸勉信徒應當如何順服,乃極自然的講解。另有人則認為這裏的“年長的”雖與上文的“長老”同字,但此字雖在上文是指作長老的人,在本節卻未必指有長老之職的人,而更可能是指普通年長的人;因為本節之“年幼的”是與“年長的”相對的講法,既然“年幼的”應解為年齡或靈性比較幼小的人,則“年長的”當然應指一般年齡或靈性較長進的人了。無論如何,這兩種解釋均無大礙;因為事實上作長老的亦必然是在年齡或靈性上比較長大的。

  “順服年長的”,這是今日教會青年所需要的信息。不但為遵從聖經的真理應當這樣,就是以今世的一般團體來說,也都需要每一個團體的成員,服從一般規律和他們的領袖,否則就無法推動他們的工作。但教會信徒對於教會領袖的順服,遠不如世俗團體成員對其領袖的順服。這顯然是因為信徒對於團體的服從與個人的自由,以及跟從神與跟從人等類的真理,常發生混淆與誤解的結果。

二.勸勉眾人都要以謙卑束腰(5:5下-6)

“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5:5下-6)

  不但年幼的對年長的應順服,就是“眾人”,不論年幼的對年長的,或年長的對年幼的,或年齡、學識、恩賜、職位相當的,都要用謙卑束腰,彼此順服;亦即用一種像僕人等候主人吩咐的態度,接受弟兄的勸告或指正。一個真正謙卑的人,不但能順服比他年長或職位資格較老之人的勸戒,也能順服那些比他年齡、職位、資格、靈性不如之人正確的勸戒。

  “彼此順服”,一方面表示信徒彼此之間都需要互相用真理提醒,又互相為着服從真理而彼此順服。另一方面亦暗示那些年長的人,不能單憑他們的年長,便要求年幼的一味順服他們,而不顧真理的準則。反之,他們自己有錯失時,也當同樣接受人的勸告。這是真正要實行真理的所應有的態度。

  “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阻擋原文 antitassetai,意即將自己放在反對神的地位上,正如交戰的雙方列陣相對之意。所以,驕傲的人就是把自己放在與神對陣的地位上,這樣當然被神阻擋了;反之,我們若要承受神的恩典,就要謙卑,謙卑就等於給神機會,讓祂可以多多賜恩給我們,並把我們升高。

  “你們要自卑…”,自卑原文 tapeinōthēte,在路三章5節譯作“削平”(但其餘各次如:太18:4,23:12;路14:11,18:14;林後11:7,12:21;腓2:8,4:12;雅4:10,都譯自卑),這真是自卑的最好解釋。“自卑”就是削平自己,使我們不敢自己出頭,不高舉自己,使神的旨意可以在我們身上通行無阻。

  在此所講的自卑,大概與當時信徒所受的苦難有關係,使徒可能是勸勉他們在苦難中忍受卑微的地位,因主耶穌也曾自取卑微以致於死,而被神升為至高(腓2:5-11)。這樣地自卑,能使我們在苦難中順從神的安排,甘於承認自己的卑微,本是應當受羞辱與苦難的,這就等於把自己放在神大能的手下,使祂可以按照祂的時候把我們升高。

  彼得在此提醒信徒應留意神的手。一切臨到我們的苦難,不要只看人的手,而應看見是神的手段,要藉着一切臨到我們的苦難,訓練我們成為祂合用的器皿。

  按聖經記載神的手有多處:

  • A. 創造的手(來1:10)。
  • B. 施恩的手(拉7:9)。
  • C. 保守的手(約10:29)。
  • D. 罰罪的手(徒13:11;詩32:4)。
  • E. 高舉的手(徒2:33)。
  • F. 戰爭的手(出3:20,7:5)。
  • G. 大能的手(出6:1;代下6:32)。

  所以我們自卑而服在神的手下,實在比憑自己的力量與人爭競更為安全而上算。

  “到了時候祂必叫你們升高”,這是一個寶貴的應許,說明神不會永遠讓我們卑微。祂必會叫我們升高;但不是照我們自己的時候和意願,神要隱藏我們在祂的手下,直到祂自己的時候。唯有祂知道在甚麼時候把我們升高,才是最安全、最適合而不至使我們自高自大的。若我們不服在神的手下而自己升高,其結果必然很快跌倒,不能成為神“耐用”的器皿,而只合一時的使用。舊約的大衛王雖早已受膏為以色列王,卻不肯自己去推翻掃羅,仍然忍耐地等候神的時候到了,才登基作王,這實在是我們最好的教訓。

三.要將一切憂慮卸給神(5:7)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因為祂顧念你們。”(5:7)

  憂慮是信徒靈性的一大阻礙,又會引致信徒陷入錢財的迷惑中(太13:22)。主耶穌曾勸勉門徒不要為世上的衣食憂慮(太6:25-34),乃應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就都要加給我們了(太6:33)。

  憂慮不但是不信的表現,且有輕視神的能力,疑惑神的信實之含義,表示我們不敢信神的看顧,恐怕祂有疏忽之處。所以“憂慮”也是一種罪。

  “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神”,與保羅的教訓“應當一無挂慮”(腓4:6)意思相同。本節的“一切”與腓四章6節的“一無…”,都表示神對我們的挂慮無不擔當,我們的難處無一不可交給神。

  “卸”表示我們要將憂慮如卸貨一般卸給神。我們每日人生的經歷中,會有許多的事使我們憂慮。不論是經濟的負擔、家庭的生活、工作的責任、友誼的轇轕…都會像貨物一樣,積聚在我們“人生的船”上,我們必須把它卸給神一個永不下沉的碼頭便可以從祂那裏得享安息。

  “卸給神”並非不負責,乃是讓神作主,交給神負責,倚賴神為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太11:28-30;詩68:19;來13:5)。

  “卸”原文 epiripsantes,與太二十七章5節之“丟”,路十九章35節“搭”,徒二十七章19節“拋”同字。

  “因為祂顧念你們”,這話解明我們應當將一切憂慮卸給神的理由,祂既是顧念我們的,則對於我們所“卸”給祂的一切難處,必不會輕忽不顧。反之,我們若不將一切憂慮卸給祂,乃是表示我們對祂的“顧念”有所懷疑。

四.要謹守警醒抵擋魔鬼(5:8-9)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5:8-9)

  上節論將憂慮卸給神,本節則勸告信徒要謹守警醒,可見“憂慮”與“謹守警醒”有關係,因憂慮會使信徒掛心今世的事,而在靈性上打盹、不警醒。憂慮使我們的眼睛多看到屬世方面;謹守警醒則使我們的眼睛多仰望神那方面。我們必須先將一切憂慮卸給神,才能在患難中也可以謹守警醒。“謹守”表示對仇敵的防範十分週密;“警醒”表示對仇敵的詭計應付得很迅速敏捷。彼得自己曾有不警醒的經歷(太26:36-40),所以彼得在他的書信中,特別留意勸告信徒謹守警醒,顯見他對主在客西馬尼園的教訓,有很深刻的印象(太26:41)。

  為甚麼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吼叫的獅子”,就是饑餓的獅子,兇猛可怕;“遍地遊行”,就是多方尋找機會的意思。上文3節彼得已將信徒比作“群羊”,在此彼得則以魔鬼比作餓獅,盡一切機會要吞吃信徒。這比喻顯示信徒乃是生活在充滿危險的環境中有吼叫獅子遊行的環境而信徒本身又像“羊”那麼軟弱,這樣,當然需要謹守警醒以防備魔鬼的計謀了。

  “可吞吃的人”,暗示並非一切人都是魔鬼所能吞吃的,那些軟弱而打盹的人,才是牠所能吞吃的。所以我們戰勝這兇猛仇敵的方法,就是作一個剛強的人。正如第9節所說的:“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牠”,這堅固的信心也就是剛強的信心。我們不能奢望魔鬼可憐我們的軟弱,我們只能顯出“堅固的信心”,使牠不能“吞吃”我們。信徒在神面前應如羊羔那麼馴服,但在魔鬼面前,絕不可像羊羔一般順服。這“堅固的信心”也能使我們有一種堅定的態度,來拒絕魔鬼的試探。我們切不可在試探之前存着觀望和猶豫不決的心意,乃應以堅定不肯妥協的態度來抵擋牠。這“堅固的信心”,像一雙有力的翅膀使我們可以飛翔空中,與神更接近,而擺脫被獅子吞吃的危險。

  本節與6節都是我們勝過魔鬼的方法。6節的自卑使我們沉在神恩典的海洋之中,讓神大能的手蔭庇我們;本節的信心則使我們飛到神屬天的領域之內。這兩個地方都是魔鬼所不能加害的。

  “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本句顯示當時信徒正在經歷苦難,這些苦難亦是魔鬼試探的一種,要使他們在苦難之中跌倒。彼得提醒那些信徒,他們的受苦並不孤單,並非只有他們才遭受這樣的苦難,神並非偏待他們,或撇棄他們,以致他們如此受苦;事實上一切和他們同樣有信心的弟兄,也要同樣遭受苦難。這句話也指出了他們所走的路並沒有錯誤,他們和許多其他忠心的聖徒是同一腳踪的。

五.信賴賜恩的神(5:10-11)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願權能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阿們。”(5:10-11)

  在此彼得先提及我們所信的神是怎樣的神,乃是“賜諸般恩典的神”。本書四章10節彼得曾說到神有百般的恩賜,是為我們服事祂而賜下的。在此諸般的恩典則是為應付我們生活上的各種需要或患難而賜下的。諸般的恩典足以應付諸般的患難,使我們能在不同的試探中得勝(林前10:13)。

  “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可見神召我們的最終目的,絕非要我們為祂犧牲甚麼,乃是為叫我們得享祂永遠的榮耀(帖前2:12;帖後2:14)。既然這樣,祂就必賜下諸般的恩典,使我們不致因所遭受的苦難失敗,反倒因所受的患難而得享祂的榮耀。並且祂選召我們的恩典,足以作為我們必得享祂榮耀的保證。

  “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等”在這裏是一個重要的字,表示信徒先經試煉而享榮耀,乃是一種必然的先後次序。在我們未享祂榮耀之前,神必須有所等待,必須先完成祂造就我們的計劃,使我們在患難和各種試煉中,經歷祂所賜的力量,得着祂的“堅固”和“親自成全”,然後與祂同享榮耀。所以這“暫受苦難”,乃是我們進入榮耀之前必經的鍛煉和學習,使我們的靈命得以強壯長大,合乎神的要求。神不會免去我們的苦難,而是要在苦難中,賜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勝過苦難。所以我們切不可因苦難的來臨,便以為神不是真要賜福給我們;反之,苦難倒是使我們能十分真切地經驗神諸般恩典的機會。

  神的恩典既是“諸般”的,若我們的人生只有平安沒有痛苦,怎能領略神在苦難中的恩典呢?所以神許可我們落在諸般的境況中,無非使我們的人生更豐富、更美滿而已!

  注意本章10節,並不是彼得對信徒的祝禱或盼望而已,乃是一種肯定的話,表示這些應許是神必然會成全在信徒身上的,而不只是彼得希望會成全在信徒身上的。

  “願權能歸給祂,直到永永遠遠”,這裏特別稱頌神的權能;神既是有權能的神,管理一切臨到我們的事,我們就不可因暫時受的苦難而喪膽。因為那掌握我們生死禍福、為我們判斷曲直的,並不是人,乃是有權能的神。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