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從詩篇卷二看悲喜交集的人生(一)

黃朱倫

   

一.詩篇卷二的開頭(42—43篇)

  詩篇卷二,就是從第四十二篇起至第七十二篇。卷二的開始是“神啊!我的心渴慕你,好像鹿渴慕溪水。”(42:1)我們讀的時候,可能以為詩人極其享受神的同在,但是詩人接下來卻說:“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活的神;我甚麼時候可以來朝見神的面呢?”詩人甚至向神申訴埋怨說:“你為甚麼忘記我呢?我為甚麼因仇敵的壓迫徘徊悲哀呢?”(42:9)

  扮演銜接卷一和卷二角色的四十二和四十三篇,有三段重要的詩行重複出現:

“我的心哪!你為甚麼沮喪呢?為甚麼在我裏面不安呢?應當等候神;因為我還要稱讚祂,祂是我面前的救助、我的神。”(42:5、11;43:5)

  前句表達了詩人絕望的哀情,後句表達了他對神的信心與堅忍:“應當等候神……”緊接前句哀歌之後,就是信心的誓言與讚美;這是詩人的信仰內涵,在悲哀時仍舊不會放棄對神的盼望。

  在第四十三篇最後一節(43:5)之前,詩人穿插了第3至4節,再一次把自己與神親近會面的強烈期待和心情表明出來:

“求你發出你的亮光和真理,好引導我,帶我到你的聖山,到你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壇前,到神、我極大的喜樂那裏。神啊!我的神啊!我要彈琴稱讚你。”

  這強烈的期待與四十二篇1至2節遙遙相對。當然,這兩首銜接詩篇的結束,還是回到本身的基本框架、基調和氣氛中,即哀歌與信靠的信仰內涵,也就是重複出現的三段詩行(42:5、11;43:5)。

二.卷二詩篇(44—51篇)的結構

  四十二至五十一篇的整體結構,值得思索:

卷二開頭的接縫:引言(42—43篇)
A. 自義(回顧歷史,為自己與以色列的義辯護;44篇)
  B. 君王婚歌(肯定約的關係;45篇)
   C. 信靠詩(錫安詩;46篇)
    D. 君王詩(47篇)
   C1. 信靠詩(錫安詩;48篇)
  B1. 智慧詩(49—50篇)
A1. 懺悔詩(為自己的罪懺悔;51篇)

  這個結構,反映對神的公義、慈愛、權能和憐憫有更深體會的人生。

  在這結構裏D段樞軸的君王詩(47篇),強調神的至高權能與地位,故我們必須信靠神。C與C1表明了詩人對神的信靠。詩人在C段(46篇)充滿信心地表達了自己在極端逆境中對神深情的信靠,令馬丁路德深受感動而作了一首著名的聖詩《堅固保障》。同樣的在C1段(48篇),是一首因信靠而引發讚美的詩歌;詩人歌頌神臨在於祂的殿和祂的城,並以它總結此段的信仰核心。可見詩人在哀歌中對神的信靠與讚美,絕不是盲目的,而是因信看見,引發有根有據的讚美。

  B和B1平行對比中的君王詩和智慧詩,正好與第一篇的智慧詩和第二篇的君王詩成為交叉平行對比。B段的君王婚歌(45篇)的重點是神的愛,而第四十九和五十篇智慧詩的重點也是神的愛,且神不按祂的公義來審判祂的子民(參50:7-8、17-23)。詩人藉着一首獨特的婚歌,再次肯定神與以色列民的婚約關係,神必因這種獨特的愛的關係拯救以色列民。

  在卷一的開端,先是智慧詩,後是君王詩。但是在卷二,先是君王詩,後是智慧詩,這個次序的倒轉是可以理解的。在卷一開始時,詩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義人,而神又是公義且全能的神,那麼他必能蒙福。但事實並非如此。於是在卷二,詩人在極端的苦境中仍然信靠神,但他現在不是倚靠個人的義,而是先以君王的婚歌作為出發點,基於婚約的愛,他深信神不會撇棄祂的子民,因此詩人對神堅信不移。故最後詩人把這因信靠而來的喜樂化為讚美詩,歌頌神不單臨在詩人的生命中,更臨在神的子民當中。

  對比B段的君王詩,是B1段的智慧詩(49—50篇)。第四十九篇對比富人和窮人。有錢人的富貴,不能換取生命,死亡是實在的;神勝過死亡,為受為富不仁者欺壓的那些正直人,帶來真實的盼望。第五十篇以禮儀敬拜中先知性的神諭,來表達有關智慧的真理內涵。一邊是對仍需要神指示的正直人說的;另一邊是針對惡人說的。重點在於神特別要求的是感謝祭,表明神不以公義審判,乃以慈愛赦罪,人要存感恩的心來獻上感謝祭。人無法完全滿足神公義的要求,無能“自以為義”,故最終須帶着感謝祭來到慈愛的神面前。

  在A和A1的對比裏,相對地,詩人在卷二再次從神和以色列民的關係提到義和愛,帶出的特點是:這不單是個人,也是群體的詩篇。詩人在第四十四篇先透過歷史的追述、現今的狀況及個人的理解來看神和以色列之間的關係。詩人先用八節經文回憶神在過去的拯救,再用八節經文來描繪現在被神離棄的可憐光景,然後又用六節經文來辯護以色列民的“義”(44:17-22),他們仍然忠於神。基於以上的辯護,似乎有些微“自以為義”,於是詩人在最後四節求神扭轉以色列民可悲的命運。
對比平行的A1段裏,詩人大衛看見了自己的罪孽,不敢再自義,寫了著名的懺悔詩(51篇)。詩人不再以個人的義來到神面前尋求救恩,而是帶着懺悔的心靈,求神按着祂的慈愛恩待自己,赦免自己的罪。這也是世上任何人與公義和慈愛的神面對面時最適當的回應。詩人的罪得到赦免,才能在逆境中以義人的身分尋求神的拯救。

   

金燈臺活頁刊第187期 2017.1
作者黃朱倫牧師為本社總幹事。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