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在信仰道路上結伴同行

黃志倫

 

經文: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

  最近在某家餐館見到一幅字畫,標題是“三碗飯”:一碗留給自己,一碗留給身邊的人,一碗留給路過有需要的人。我被那最後一句吸引了。題字的人很有愛心,特地留着一碗暖胃又暖心的米飯,給路過有需要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這樣做嗎?

  寫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的詩人,在上行的道路上,就遇到一個願意為他“留飯”的人,成為與他結伴同行的同路人。

一.主動與人結伴同行

  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與前面兩篇上行之詩不一樣的是,之前上行的詩人還在耶路撒冷之外,現在上行的詩人已經進到耶路撒冷了(詩122:2)。更重要的是,前面兩篇描寫上行的詩人是孤單的,但是當他越靠近耶路撒冷,就不再是孤單一人;在這條上行路上,開始有人來與他結伴同行。

人對我說:“我們到耶和華的殿那裏去”,我就歡喜。
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正站在你的門內。
耶路撒冷被建造,好像一座結構完整的城巿。(詩122:1-3)

  “人對我說:我們到耶和華的殿那裏去”(詩122:1)。有“人”出現了,成為了“我們”。之前兩篇都是詩人自己一個。第一百二十篇:我在急難中求告,我寄居在米設,我希望有和平;只有“我”。第一百二十一篇:我要向群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還是“我”。但在第一百二十二篇,開始有“人”出現,主動地對他說:“我們到耶和華的殿那裏去”。這是極大的鼓勵!當這個獨自走向聖殿的朝聖者聽到這樣的一把聲音時,他“就歡喜”!這就像我們在生活中走到疲憊不堪,腿酸肚餓的時候,忽然旁邊有人跟我們說:“加油!我們一起走!”感覺非常幸福!這正如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發現原來有人為我留下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一樣。

  我們都是這條信仰道路上的天路客;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作伴,成為疲乏時的幫助。我們願意在自己手中預備多一碗飯,隨時盛給在這條路上有需要的人嗎?不單照顧好自己和家人,也成為在這條路上那有需要之人的鼓勵和扶持,主動地去與人結伴同行。

  傳道書說,兩個人勝過一個人,一人跌倒有同伴扶起(傳4:9-10)。主耶穌說:“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我就在他們中間。”(太18:20)。不是一人,是兩三個人。聖經一貫的教導和提醒,是要我們在信仰的道路上與人結伴同行。

  當看見身邊有人有需要,我們願意去與那有需要的人結伴同行嗎?不要小看自己年輕,也不要認為自己的生命不夠成熟。“我靠着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4:13);上帝已經把一個寶貝賜給我們,就是聖靈。與人結伴,讓自己的生命被神使用,使別人蒙福,是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

  有些人會把“我有需要”寫在額頭上,讓人一看就知道;但更多人是不會把“我有需要”寫在額頭上,而其實是生活在害怕中,身處被欺壓、被排擠的環境中。他們很有需要,正在等着有人願意走到他們身旁,在他們的耳邊說:讓我來與你結伴同行。

  今天有很多人長時間獨自對着屏幕,把自己放進網絡和虛擬世界;不只是青少年,也包括成年人甚至是長者。若我們再不去與他們實體地結伴同行,那麼,晝夜陪伴着他們的就是各種平板和螢幕。其實這些人等待着有人出現在他們身邊,願意為他們留一碗飯,陪他們吃飯。我們願意與他們結伴同行嗎?深信他們會像上行的詩人一樣從心裏說:“我就歡喜”,因為他們已經累了,已經孤單太久了。

  我們有否看到,在教會裏面,有人正在等着我們與他們結伴同行?當我們願意踏出那一步,去與他們結伴同行,他們就會得到鼓勵,心就歡喜。

  我們在信仰道路上與人結伴同行,要做甚麼呢?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描寫了結伴同行者在聖殿裏一起做的事情。

二.結伴同行之敬拜和禱告

眾支派,就是耶和華的支派,都上那裏去;
照着以色列的定例,稱頌耶和華的名。
因為在那裏設有審判的寶座,就是大衛家的寶座。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說:“耶路撒冷啊!願愛你的人都亨通。
願你的城牆內有平安,願你的宮殿中有安穩。”
為了我的兄弟和朋友的緣故,我要說:“願你中間有平安。”
為了耶和華我們上帝的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樂。(詩122:4-9)

  詩人描寫,在聖殿裏有“寶座”(詩122:5),而他們圍繞在這個寶座:

  • 4節:“稱頌耶和華”。
  • 6節:“為耶路撒冷求平安”。
  • 8節:“願你中間有平安”。
  • 9節:“我要為你求福樂”。

  讀到第9節,就會留意到:這首詩以“歡喜”為開始(1節),以“福樂”為結束(9節);全詩勾畫的就是,當有人結伴同行的時候,帶來的就是充滿歡喜,充滿福樂!

1. 結伴敬拜

  當上行的詩人在前往聖殿的道路上感到很疲乏孤單的時候,聽到有人對他說,我們結伴到聖殿那裏去,那種帶給他的鼓勵,使他心中歡喜。而這種歡喜,並不只是因為有人願意在我最需要的這一刻與我同行,更是因為看見,這個與我結伴的人同屬耶和華上帝的子民,與我有着同樣的信仰。是這樣的一個“自己人”在陪我一起,去耶和華的殿那裏稱頌敬拜上帝。

  在主裏的結伴同行,與在外面朋友之間的結伴同行,最大的不一樣,就是當我們與有着相同信仰的人結伴,大家是可以一起望着同一個寶座,有着同樣的上帝在彼此的生命裏。

  當我們主動去與人結伴同行,大家可以一起做很多事,但是最終我們要讓對方知道,大家要一起進到聖殿敬拜上帝,要讓對方看到我們是怎樣在耶和華的寶座前俯伏下拜。我們的結伴要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信仰,要讓對方從我們的身上看到,無論環境如何,我們的心全然敬拜上帝。這就是以生命影響生命的結伴同行。結伴可以吃喝玩樂,但是吃喝玩樂永遠不能取代一起進到聖殿中敬拜上帝;因為只有這樣的結伴同行才會讓對方從我們的身上看見我們信仰的真實。

  上行的以色列人就是這樣。詩人身邊的人會開口鼓勵他說,我們一起上耶和華的殿。詩人從這個人的鼓勵知道,大家都是耶和華的子民,一路結伴進到聖殿,圍繞在聖殿的寶座敬拜上帝。大家一起敬拜的感染力是很大的。試想,當我們聚在一起敬拜神的時候,環顧坐在自己前後左右的人,沒有一個人的生命經歷是一樣的,但是我們有同樣的一位上帝。這是信仰的見證。既然是這樣,當我們在敬拜的時候就要更加留意,那些坐在我們前後左右的人,是否能夠從你我的敬拜表現感受到,大家實在是結伴一起敬拜的同路人?

  求主幫助我們。讓我們彼此鼓勵,在敬拜的時候,一起口唱心和敬拜上帝。因為這不但是為自己,也是為了那些與我們在一起敬拜的同路人。當我們在敬拜的時候都這樣流露出敬虔真誠的表達,坐在我們身邊的人就會經歷到詩人的感受:“我就歡喜”,因為有人與他一起結伴敬拜!但願我們都不知不覺在敬拜中使那些坐在我們身邊那些同路人得到激勵。

2. 結伴禱告

你們要為耶路撒冷求平安…願你的城牆內有平安…為了我的兄弟和朋友的緣故,說:“願你中間有平安。”(詩122:6-8)

  平安、平安、平安!以色列人經歷了許多戰亂,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平安,Shalom。但這平安不單指停止戰爭的平安;在聖經裏面,平安(Shalom)更多時候指的不是一種外在的平安,而是一種完全相信上帝掌權的信念。上行的以色列人結伴一起,在聖殿裏為耶路撒冷求平安,這個禱告是祈求上帝的子民們都能相信耶和華是那位無論在甚麼環境中都是絕對掌權的上帝。這是Shalom,這是平安。

  當我們主動去與人結伴時,要為對方求平安。但是這個平安,不是說要讓對方只有成功、只有健康、只有賺取;而是要讓對方知道上帝無論在甚麼環境中永遠掌權,因為這樣才是擁有真平安—即使在人生低潮或生活瓶頸中,仍然相信上帝完全掌權。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在他的著作《牧養是冒險場》中提到,當我們要去關心別人的需要時,其實是在冒險,因為我們闖入了對方的生命裏;所以我們要謹慎:我們要做的是將這個有需要的人帶到三一上帝的面前,而不是帶到牧師的面前。潘霍華的意思是,最終能夠讓那個有需要的人得到幫助的不是我們,而是上帝。要讓對方知道:上帝在掌權;惟有在上帝裏面,人才可以得到真正的平安、真正的幫助。

結語

  我們是有限的。當我們去與人結伴同行的時候,不一定能做到很多,但我們可以做的,而且最終要做到,就是兩件事:與對方一起敬拜上帝,與對方一起禱告求平安。惟有這樣,那個有需要的人不但有同伴,而且能夠帶着勇氣和信心面對明天的生活,隨之而來的就是“福樂”(詩122:9);從上帝而來的福分和喜樂就會傾倒在結伴的同路人當中。這是詩篇第一百二十二篇的信息。

  在信仰的道路上,總會有人經歷孤單的時刻。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看,就在自己的小組裏,團契裏,或是在朋友圈裏,看見是否有人已經走到很累,正處在疲乏孤單之中。求主給我們更多的主動和勇氣,像詩篇一百二十二篇當中陪伴那位上行詩人的同行者,予人鼓勵,與人結伴。去,坐在對方的身旁,大家一起敬拜,一起禱告,一起祈求和經歷上帝正在掌權的平安。

 

金燈臺活頁刊 第230期 2024.3
作者黃志倫牧師為新加坡長老會恩澤堂主理牧師。本文是作者的講章摘錄。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