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講愛心,同時也講紀律。有愛心,就有溫暖;有紀律,就有秩序。保羅說:“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
曾有一則新聞報道:有四個遊客參加某旅行社組織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遊覽行程,領隊說好了所有人必須在看完表演之後幾點集合。那四個遊客過了指定時間的半小時才趕往集合點,發現旅遊車已經離去,他們只得自行返回。事後,四人提出訴訟,要求旅行社退還旅遊費用、自行返回費用和精神損失費用。法院最後宣判旅行社無需賠償,因為四位原告不守時間規矩,屬違約行為。
一般國家對公務員的規定,是必須嚴格遵守工作時間,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在執勤時,不得擅離職守辦理私事等。基督徒來聚會敬拜神也是一樣,必須提早到教堂,這是敬畏神最起碼的表現;事奉人員更是如此。如果不受約束,遲到成了習慣,不但影響聚會秩序,也會成為別人的絆腳石;這種散漫與鬆懈的態度必須糾正。
許多人只注意在大事上要做得好,卻往往不大注意在小事上所犯的毛病所帶來的影響。聽說有一位教會執事,他在教導上滿有恩賜,曾負責帶領成人主日學。起初班上有三十多人上他的課,後來只剩下不到十位。為何如此?因為他不守時,讓學生在班上呆呆地等。最後,學生一個一個的離開,到其他班去上課了。
教會是個大家庭,人人不分貴賤,在主裏都是弟兄姐妹。然而,不要因此而忽略了長幼有序。每逢來到教堂聚會,身為小輩的看見長輩走過來,要有禮貌的與對方打個招呼,這是起碼的尊重。如果對方是教會的牧師、傳道、執事或同工,也要給與適當的稱呼。如果是同輩,就以某某弟兄或姐妹稱呼即可。我發現有些人不太注重禮貌,總是對人愛理不理,面無表情的與人擦肩而過,這是不對的。聖經中有不少關於尊敬長輩和彼此恭敬的教導:
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耶和華。(利19:32)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姐妹,總要清清潔潔的。(提前5:1-2)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羅12:10)
教會是神的家,家有家規,有家規就有紀律的要求。在教會聚會中不時見到有欠規矩的事情,諸如一面聽道,一面玩手機;聚會時在交頭接耳,不尊重講員;情侶卿卿我我,旁若無人;一些父母任由自己的小孩亂跑和吵鬧。為了使聚會不受影響,教會有必要制止類似事情。
我曾遇見一個不務正業,整天無所事事,閒着不做工,而且愛管閒事的人來教會聚會。他又向弟兄姊妹借錢,但借了不還。我知道後,就用愛心勸他遵守規矩,也介紹工作給他做。但他總是不願聽勸,甚至到處講教會的不是。最後不得已之下,教會長執採取紀律行動,不容許他再來破壞教會的秩序。
保羅提醒帖撒羅尼迦教會:“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帖前5:14-15)對於不守規矩又不聽勸的人,保羅不得不採取紀律行動,寫信警告他們:“弟兄們,我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們,凡有弟兄不按規矩而行,不遵守從我們所受的教訓,就當遠離他。”(帖後3:6)又說: “我們在你們那裏的時候,曾吩咐你們說: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飯。因我們聽說:在你們中間有人不按規矩而行,甚麼工都不作,反倒專管閒事。我們靠主耶穌基督,吩咐勸戒這樣的人,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後3:10-12)
聖經提醒我們:“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來10:25)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如走路和睡覺,都是習以為常的動作,可是有些行動是需要刻意的去操練,才能漸漸養成習慣。例如讀經禱告親近神,是敬虔的操練;要把它變成習慣,就必須克服自己的軟弱,不斷的加強心中的意志力。
聚會也是如此。如果停止慣了,就會漸漸失去熱心,對屬靈的追求冷淡退後,最後離開教會,離開神。人若經常不聚會,很容易孤立自己,與教會肢體關係疏遠。當有需要時,沒有人知道;當遇見問題時,沒有人在身邊安慰鼓勵。聚會其中一個功能是聯繫彼此的關係,在主裏彼此守望,互相勸導,互相激勵,並且勉勵行善。(來10:24)
“不可停止聚會”,這是神的命令,是教會的規矩。順從的就必蒙福,否則就受虧損。初期教會那麼興旺,因為他們非常看重聚會:“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着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6-47)
金燈臺活頁刊第191期 2017.9
作者鄭盛光傳道現時從事培訓工作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