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弟兄和睦共處,是多麼的善,多麼的美。
這好比那珍貴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
流到鬍鬚,又從亞倫的鬍鬚,流到他的衣領上。
又好比黑門的甘露落在錫安的眾山上,
在那裏有耶和華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一三三篇)
當大衛寫這首詩時,不知他心中有何感想?從他自己民族歷史的記載中,以及他的實際經歷來看,他所想望的和睦共處之實況似乎等同虛構。自從始祖亞當夏娃違背耶和華神的命令之後,罪的介入已經破壞了人與神以及人與人的關係。亞當怪責自己的“肉中的肉,骨中的骨”夏娃令他犯罪,該隱嫉妒親生弟弟亞伯而將弟弟殺死,雅各因騙取長子的福分而必須躲避親生哥哥以掃的追討,約瑟被親哥哥們賣到埃及,米利暗與亞倫因為嫉妒親弟弟摩西而糾眾攻擊他…
事實上,教會歷史中肢體彼此相害的個案比比皆是!畢德生牧師(Eugene H. Peterson)這樣感歎說:“能夠和睦相處,快樂地唱出詩篇第一百三十三篇,實在是對信主的人極為艱難的挑戰。這件事需要投入最多的關注和精力,任何其他的服事比這個來得容易。”
美國社會學教授菲利斯特(Philip Slater),在他的著作The Pursuit of Loneliness 追尋孤獨裏提及:在美國人群體生活方式的深入研究中,論到我們人對團契都有一種渴慕和需要,希望在一個健全而可見的群體中生活,能夠彼此信賴,友善合作,好像兄弟一樣。但是,現實生活中卻看見美國人試着將人類社會形態這種彼此依賴的程度減到最小,規避它,甚至否定它。追求隱私的結果,使人際關係趨向敵對競爭。彼此之間的來往,越來越少分享與交換,碰到人似乎不是障礙就是麻煩。
先進科技的設備與工具,的確帶給我們許多便利及好處,但是也帶來副作用。例如:以往一家人一齊看電視時,需要彼此遷就,以免為了觀賞各自喜歡的節目而起爭吵。現在一個家庭可能有兩三架電視機,或者有電腦等,所以每個人可以不必再顧及他人的需要,自由的觀賞各自喜歡的節目。久而久之,彼此相讓,包容,分享及體諒等美德就會逐漸隱沒,因為沒有機會操練而失傳。這是否也是基督徒屬靈成長障礙的潛伏因素呢?
詩篇第一百三十三篇有兩個令人深思的比喻:“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和“黑門山的甘露降在錫安山”。亞倫是耶和華上帝所揀選的大祭司。按照耶和華上帝的律法,在整個以色列族群中,大祭司是唯一能夠進入至聖所的人。祭司主要的職分是敬拜及事奉上帝,肩負上帝與人之間中保的職責。因着這獨特的身分與地位,祭司必須過着分別為聖的生活。“油”在聖經中意表上帝同在的記號。貴重的“膏油”更是特別用來按立祭司職分的。“這好比那珍貴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從亞倫的鬍鬚,流到他的衣領上。”(2節)這比喻乃是指“和睦共處”的先決條件,是在身分地位上必須合乎上帝的聖潔要求。膏油從頭流至衣領,是指完全被上帝所接納,也預表聖靈的澆灌。所以,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就具備了彼此“和睦共處”的條件與責任。
在信徒彼此和睦的課題上,主耶穌的教導是:“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就是要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眾人就會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一三:34-35)“彼此相愛”是主耶穌的命令,也是信徒“和睦共處”的始終本質與見證。“親愛的,神既然這樣愛我們,我們也應當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面,祂的愛也在我們裏面得到成全了。”(約壹四:11-12)使徒保羅甚至把彼此相愛的逼切性等同於欠債,“不要欠人的債;但在彼此相愛的事上,要覺得是欠了人的債。愛別人的,就成全了律法。”(羅一三:8)
“又好比黑門的甘露落在錫安的眾山上,在那裏有耶和華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3節)“黑門”是指以色列北部的“黑門山”。山高約九千多米,清晨霧水重。按照詩歌書和先知書中所說的“錫安”,主要是上帝的居所或聖殿的範圍;不過,也可以是指耶路撒冷城或其中的居民。錫安在地理上是屬於乾旱之地,而且黑門山與錫安之間的距離相差很遠,就算霧氣有多重,也無法飄拂到南部的錫安,除非是上帝的作為!這表示“和睦共處”的實踐,並不是自然的,更不是單靠人為的努力所能做到的。
和睦共處即是“教會合一”,這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恩典。“基督就是我們的和平:祂使雙方合而為一,拆毀了隔在中間的牆,就是以自己的身體除掉雙方的仇恨,並且廢掉了律法的規條,使兩者在祂裏面成為一個新人,這樣就締造了和平。基督既然藉着十字架消滅了仇恨,就藉着十字架使雙方與神和好,成為一體,並且祂來把和平的福音傳給你們在遠處的人,也給在近處的人。我們雙方都藉着祂,在同一位聖靈裏,可以進到父面前。”(弗二:14-18)
蘇格蘭韋敏斯德(Westminster)神學院教授傅格森(Sinclair B. Ferguson)認為,“基督徒團契的品質,取決於操練謙卑,溫柔,忍耐與寬容。謙卑並不是虛偽地貶低自己,而是真正知道我們所擁有的一切,身分與所有的成就,都是來自耶穌基督對我們的恩典。這些恩賜是要讓我們服事別人,就像基督服事我們一樣。基督服事我們時,就像充滿愛的僕人。在屬基督的團契中,謙卑和合一的關係密不可分。”
“在那裏有耶和華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3節)和睦共處的團契,不但是上帝在基督裏賜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更是上帝永恆生命的福氣臨在之處!
歷代及現今教會的一些負面表現,不免令我們懷疑:和睦共處的美好團契生活,是否真的能在現實的教會中發生?然而,使徒行傳記載,當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眾人被聖靈充滿,在教會歷史的第一頁留下了一段信徒和睦共處的美好史記:“所有信的人都在一起,凡物公用,並且變賣產業和財物,按照各人的需要分給他們。他們天天同心在殿裏恆切地聚集,一家一家地擘餅,存着歡樂和誠懇的心用飯,又讚美神,並且得到全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徒二:44-47)
其實,只要眾信徒願意誠心相信並遵行主耶穌所頒佈“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就能和睦共處,享受美好的團契。但願我們在行事為人上,時常順服聖靈的帶領及真理的教導,“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彼此寬容;以和睦聯繫,竭力持守聖靈所賜的合一”(弗四:2-3)。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九期 2012.5
作者陳忠聖先生為馬來西亞怡保以琳福音堂傳道人。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