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要追求良善,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5-18)
一般人的想法,是在喜樂的時候感恩;普通的作法也是如此。當然這沒有甚麼不對。但是,我們該知道另一方面,感恩會使人喜樂。
感謝神的恩典,有兩方面:不僅為了神賜給我們甚麼,還要感謝祂保守我們,沒有失去甚麼。
感恩是有一個對象,是以神為中心。感謝神的人並不是說,我與眾不同;而是說:感謝神,祂使我與眾不同。因此,他向神感恩。
聖經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來一一:6)。當然,感恩的人必然是信有神,也得了神喜悅的人;單是這件事實,就該感恩不盡了。
因為人有了神,生命就有固定的方向,知道是神在引導保守我們。
很少人知道,感恩是神的旨意。
聖經說到有四件事,是基督徒該作的:常常行善,常常喜樂,常常禱告,常常感恩。
當然我們知道,常常行善是基督徒的責任,很少人否認這點。但常常感恩,凡事謝恩,也一樣是神的旨意,是我們有責任去遵行,不能違背的。
既然是神的旨意,是神要我們基督徒去作的,那就是意志的行動,該定意去作。如果你知道,基督徒不追求良善,沒有好的見證,是不對的話;那麼也就不難知道,不感恩是同樣的錯誤。因為神在耶穌基督裏救贖了我們,祂也期望蒙恩的聖徒,向祂獻上感恩的祭。
我們要感恩,不可以輕忽這命令。聖經說:“我們應當靠着耶穌,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神,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脣的果子”(來一三:15)。
美國人不都是基督徒,但有感恩節,承認該向神感恩。在1863年,由林肯總統宣布為國定假日。而第一個感恩節,是遠在1621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
十七世紀一小群清教徒,為了追尋對神敬虔信仰的自由,乘五月花號帆船,由英國南漢浦屯,開始橫渡大西洋的航程。五月花是一艘約九十呎長的老式帆船,大約載重一百八十噸。因為遲延,於1620年九月十五日始啟航,經過艱難的六十六天航程,在十一月二十日,抵達北美洲大陸。第二天,一百零二名乘客,在浦萊茅茨登陸。
前面的一年,是艱苦的考驗,與環境和疾病搏鬥。神預備一片玉米田,是原住民為了避瘟疫遠去而留下的;他們也學習獵取火雞,掘馬鈴薯果腹。他們堅定相信,就看見神奇妙的引導保守。一年之後,雖然原來登陸的人已有近半死亡;但在這新土地上獲得第一次農作收成。總督博萊浮(William Bradford, 1590-1657)邀請附近的印地安部族,來一同享受感恩宴會三天。這樣,開始了感恩節的傳統。
從第一個感恩節的精神,給我們看見,要向神感恩,也與別人分享;不是只自己慶祝一番,也當邀約外人參與。其次,不是在完全理想的環境中才感恩,而是不看患難缺乏,要相信神的慈愛信實,感謝祂的引導與供應。他們有神指引的方向,帶來了最寶貴的理想,種植在這塊土地上。他們有絕對的道德標準,把社區建造成“在山上的城”(太五:14),為主作了見證。他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主的榮耀而活,並且更進一步,把福音傳給沉睡黑暗的遠方。
基督徒的人生,是在追尋自由的道路,真理的知識,人生的意義。在學術上和經濟上的成就,在工商業的發達,得蒙神賜福豐富,都不應該忘記是為了神的國度,為了宣道事工而用,要有感恩的行動。
有一個在飛機失事中倖存的人,甦醒後覺得腿上疼痛。他立即獻上感恩:因為有腿才有腿痛,為了存在而感恩;然後去救護扶助別的需要的人。
得了神的恩典,要感恩,並傳送神的恩典。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五○期 2010.11
作者于中旻博士前為新加坡神學院講師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