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建造者的比喻”是一個既簡單,又直接,而且很有策略性的比喻。馬太福音,甚至是路加福音(路六:46-49),都把這個比喻作為馬太福音第五到七章耶穌登山寶訓系列信息的結論。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當那日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我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我從來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太七:21-23)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太七:24)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這句話其實有豐富的含義,要理解它,必須理解登山寶訓的上下文。耶穌在登山寶訓一系列信息的開始,用了五次“聽見”這個動詞(太五:21,27,33,38,43)。其中二次“聽見”是提到“古人的話”(太五:21,33),而三次是引用“有話說”(太五:27,38,43)。來到登山寶訓信息的尾聲,祂就提出“我這話”(太七:24)。這表示祂的話擁有終極與至高的權威,而且比任何其他的教訓還要優先。例如,耶穌說動怒等於殺人(太五:21),動淫念等於姦淫(太五:28),祂也着重守信(太五:37)而不是着重起誓。
第七章24節的“所以”,表示建造者的比喻是與上文21至23節緊扣和相關的,從此可以看出幾個對比和平行:
1.“聽見…行的”對比着“稱呼…主啊,主啊的人”(21節)和“行許多異能”的人(22節)。這段經文同時與路加福音第六章46節平行:“你們為甚麼稱呼我主啊,主啊,卻不遵我的話行呢?”
2. “凡‘稱呼’(lego)我主啊,主啊的人”(21節)對比着“我的‘話’(lego)”(路六:46)。這教導我們:要行出神的道,而不是說出神的道;要做端正的事,而不是說好聽的話;並且要成為義人,而不是宗教人士。
3.“行異能”(22節),對比着“行我天父旨意”(21節)和“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24節)。行異能並不是主要的事奉,遵行天父的旨意和聽見耶穌的話就去行,才是重要和實在的。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太七:24-25)
凡到我這裏來,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我要告訴你們他像甚麼人:他像一個人蓋房子,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到發大水的時候,水沖那房子,房子總不能搖動,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路六:47-48)
聖經告訴我們,聰明人的智慧不是來自出身的血統,而是來自生活的實踐;不是靠着說理,而是因為應用;不是始於學歷,而是始於經歷。“聽見…行”(24節)不是兩件事,而是一件事。神的話帶出三種反應:那些拒絕聽神的話,不肯信主的人;那些願意聽,卻不遵行的不明智的信徒;還有那些願意聽,而且實踐神的話的義人。
“行”神的話就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磐石是大自然中最可靠,最牢固又最紮實的基礎。“立”這個字(25節)也翻譯為“有基”(弗三:17),“根基穩固”(西一:23),以及“賜力量”(彼前五:10);這“根基”(路六:48)是多麼的堅穩有力,支撐得住。路加福音記載那人“深深”的挖地,這是一個大規模,昂貴又費力的工程;要深深的挖,但沒有現代的挖土機器和技術,我們無法想像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要建造牢固的工程,是要付出代價的。
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6-27)
磐石的對比是沙土。沙土實在無足輕重,滲水又柔軟。沙土很容易滑去和移動;沙土之間有罅隙,決不牢固。為甚麼人們還是要在無法承受風浪的沙土上建造?許多人很膚淺,短視又固執,不願付代價建造穩固的工程;卻以為自己能在巨風中衝浪,能在暴風雪中滑雪或能抵抗森林大火。
請注意:聰明人和愚拙人一樣,他們在生命中也會遇到雨淋,水沖和風吹,是有麻煩,誘惑或試煉的;但聰明人能夠通過考驗,克服試煉。雨仍然從上往“下”降水,河水仍不斷從下往“上”氾濫;風還是在吹,撞着那房子。雖然遇到大洪水(路六:48)和無定向風(約三:8),但房子總不毀壞,不會倒塌。困難從左和右,上和下,一波一波接踵而來,但聰明人不至受困,不至落難,也不懼怕。
聰明人的房子不僅不會倒塌(25節),它甚至不會動搖(路六:48)。你是否穩固地立定在磐石上?你是否讓神的話來塑造你,培育你?我們的人生不會免去風雨,但只要遵行神的話,將生命建立在磐石之上,就能確保我們在風暴中得以存活,並且安穩無虞。
金燈臺活頁刊第一四七期 2010.5
作者葉福成牧師現為香港中華神學院講師暨碩士科主任
※如果没有輸入關鍵字,將會列出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