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臺》活頁刊

禱告學(十)

禱告的典範

于中旻

 

救我們脫離惡者

  常有一種錯誤思想,以為只要信了主,蒙恩得救了,一切的困難,各樣的艱苦,都會隨着罪得赦免,而煙消雲散。如果這是真的,那是多麼理想的事。可惜,實際上並非如此。

拯救的需要

  使徒保羅為主傳福音,受盡迫害,勸勉門徒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一四:22)在他將行完當行的路,打完美好的仗的時候,見證說:“我也從獅子口中被救出來,主必救我脫離諸般的凶惡,也必救我進祂的天國。”(提後四:17-18)

  “得救”並不是僅指靈魂的救恩,也包括重病得痊,危險得安。既然如此,得救不能沒有需要拯救的先存條件。

  使徒行傳中記載着,保羅和同行的人,“都得了救,上了岸”(徒二七:44),是說他們曾經歷在海上觸礁船破的危難。其他的景況也大致如此。

主勝過那壯士

  主耶穌說:“人怎能進壯士的家裏,搶奪他的傢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才可以搶奪他的家財。”(太一二:29)因此,必須“有一個比他更壯的來,勝過他。”(路一一:22)

  復活的基督,唯有祂,是比那惡者更壯的,“祂[復活]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弗四:8)感謝主!祂是大有能力的得勝者。

天使效力

  主耶穌在加利利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到迦百農去。有個羅馬的百夫長,他的僕人害癱瘓病,躺在家裏甚是痛苦,來求耶穌醫治。不過,當耶穌答應親自前去的時候,他又說,那不是他所求的。這個軍官說了一個比方:

  “主啊!你到我舍下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僕人就必好了。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你作這事’!他就去作。”(太八:5-17)

  這羅馬軍官,從他的生活經驗,推論出了靈界的奧秘。他知道主只要發出命令,疾病就離開了人身,風就會平,浪就會靜,連自然界也會聽話。他想,必然是有執行主命令的。是誰在那裏執行主耶穌的話呢?軍人的生涯告訴他,必然是有屬下的兵和僕人!那百夫長是不是熟悉舊約聖經,我們無從知道﹔但他信心的眼睛,看見了隱藏在幔子後面的真理。

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
  祂的權柄統管萬有。
  聽從祂命令成全祂旨意的有大能的天使,

  都要稱頌耶和華。
  你們作祂的諸軍,作祂的僕役,
  行祂所喜悅的事,
  都要稱頌耶和華。(詩一○三:19-21)

  耶穌稱讚那百夫長的信心,超越當世的以色列人,達到先知以利沙的層面;並且發了命令,主的使者立即去執行,救助那僕人,使他立即好了。

開我們的眼目

  聖經早就記着說:“耶和華的使者,在敬畏祂的人四圍安營,搭救他們。”(詩三四:7)只是人沒有信心與道調和,雖然讀經,卻不領悟接受。也許,這正是我們的問題。

  先知以利沙在清晨讀經的時候,僕人很可能跟在一邊讀或聽。但到他出去外面,看到亞蘭軍隊圍困了他們所住的多坍小城,立刻頌讚變為“哀哉”!跑進去報告以利沙。

  “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天更多’!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王下六:15-16)

  這是多麼榮美的實際!願我們都能看見,就不會陷入信心的危機了。聖經說:“天使豈不都是服役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嗎?”(來一:14)

  我們禱告,不是向空說空話。神聽我們呼求的聲音,會差天使為我們效力,為我們爭戰,救我們脫離那惡者,成就祂的旨意。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

  華人有句俗語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本來是諷世的話,或是戲謔的話,不幸,被人奉為圭箴,大家認真的遵行起來。

基督徒文化型態

  基督徒是活在另一種文化裏,從開始主耶穌就教訓我們﹕“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一六:24)這是說,我們要經過再教育,學習“捨己”的新生活方式。因此,我們禱告時說:“全是你的”!一切為了天父,一切歸於天父。

  國度,是神的國降臨;權柄,是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榮耀,是神的名被尊為聖。這是聖徒深心的願望。

  基督徒為了這願望的實現,而背負十字架,走主的道路﹕“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

背叛的人性

  犯罪墜落的人,總是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文化,滿足自己的虛榮。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游行在王宮的屋頂花園。他不舉目望天,卻俯視四周的華美建設,覺得志得意足。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嗎?”他意在話先,話還未說完,神的鞭子就臨到他身上;這句話,成為他最後所說的人類語言。以後幾年,他失去了理性,失去了語言本能,出到野地,與野獸為伍,長髮鷹爪,吃草如牛。直到他學會了舉目望天,承認神的國度,權柄,榮耀,才得以恢復常人的理智。(但四:29-37)

  現代人本中心的文化,是榮耀自己,愛自己的文化。人沉浸在商業文化中,把自己也當作商品,宣揚自己,最後是出賣了自己。人在誇自己的成功,擴張自己,建立自己的國度,增進自己的權柄,高高的築造自己的榮耀,卻失去了自己,豈不是最可悲的事﹖我們都需要學習尼布甲尼撒的功課。人不能誇口甚麼是自己的,更不能偷神的榮耀,佔神的地位。

榮耀的實際

  願我們真知道神,認識我們現今的存在,將來的盼望,都在於主。使徒保羅被聖靈感動,頌讚說:“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羅一一:36)等到時間過去,我們進入永恆的榮耀裏,在神的面前,永遠事奉,歌頌祂。

直到永遠。阿們。

  我們都曾說過“永遠”這兩個字;有的時候,是太輕易的說。但我們可能不了解其真正的含義。永遠不是千年萬歲,遠超過任何可以量數的時間。永遠是超越時間的。

  現代天文學家,用高度望遠鏡,能看到幾十億光年之外的星(光的速度每秒186,300哩),至於宇宙的邊際,我們更無法想像,只有用“至大無垠”的話表達,真是無限空間了。時間的無極,就是永遠。

思念永恆

  我們人生的時間,跟永恆相比,就很短促了。古人常用蜉蝣來比擬人眇小的生命。雖然如此,神卻為我們預備了永遠的國度,使我們跟祂一同有份。這是何等的恩典!而我們也要在今生好好遵行祂的旨意,一切為永恆預備。

  我們在今世的短暫,無法了解永恆。但我們必須在今世,為永恆預備。等進到永恆的時候,雖然能了解,卻已經無法改變了。到那時,如果悔恨作得太多的,也無法再消除減少;如果作得太少的,也無法再增添追補。因此,有人將永遠悔恨痛苦﹔有人會滿足喜樂,享受工作的果效。“行善的復活得生;作惡的復活定罪。”(約五:29)

  英國聖詩作家,牧師紐屯(John Newton, 1725-1807)說:“將來進到天堂,會發現三件奇妙的事:一件是我以為會在那裏的人,卻不在那裏;一件是我以為不會在那裏的人,竟然在那裏;最奇妙的是我在那裏﹗”

永恆的美好

  在今世,沒有甚麼完全的事,詩人只能希望“花未全開月未圓”;因為花全開了必然趨向凋謝,月圓了即將變缺。在永世裏,花永遠盛開,月圓了不再晦缺,也不再有朽壞。神要永遠掌權作王,再沒有敵擋祂,違背祂旨意的,再沒有罪和罪的權勢,更沒有罪所帶來的痛苦。那就是聖經所預言“萬物復興的時候”(徒三:21),也就是“受造之物…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羅八:21)那是何等的榮美,何等喜樂的盼望!

  彩虹的盡頭,是我們永恆的家。這是美滿的理想。

  只是要記得:必須由基督進入永恆。“在基督裏面,是沒有盡頭的盼望;在基督之外,是沒有盼望的盡頭。”

後語

  祈克果(SorenKierkegaard,1813-1855)說:“禱告不會改變神,卻改變禱告的人。”

  又說:“在這世界之外,有一個‘亞幾米得’力點:是那小小內室裏真實禱告者的誠心祈求,可以舉起世界,轉移它的軌跡。”

  他這話正反應了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兼發明家亞幾米得(Archimedes, 287-212B.C.)的豪語:“給我一個立點,我可以轉移世界。”

求主賜負擔

  今天的教會,如果還有轉移世界軌跡的負擔,必須認識用人力推動的努力無效,放棄自己的辦法,回到內室。我們必須承認,用人為的方法,屬地的智慧,絕對沒有可能改變世界的現狀,把世界拉出混亂的深淵,推進到正確的軌道。

  愛因思坦(Albert Einstien, 1879-1955)的晚年,在“進深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有天傍晚,他在毗近的普林斯敦大學校園散步。一個當時在作研究的學者遇到他,向他請教在核子能以外,還有甚麼新的能源好探研。愛因思坦站住,鄭重的說:“祈禱的能力﹗”

  我們所需要的,就是相信神的能力,藉着禱告,尋求神的面和祂的能力,發現祂的能力。

  我們的世界,已經走到了末路。我們的方法,也是到了盡頭。我們人類的科技進步,可以升上太空;但我們的道德,卻每天創立新的低點。

迷失的世代

  蘇魯金(Pitirim A. Sorokin, 1889-1968)稱今代追求物質文化的人,是“文明的野蠻人”。用簡單的話說,正像是群狼爭食,忘記了神,忘記了道德,哪能有甚麼盼望!

  在一百多年前,憤世嫉俗的美國哲學家楚儒(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稱他當世的人是一群貪婪瞎眼的草原豚鼠。這很難說是恭維的話,但不幸卻恰切的表達今天人類的情形;看不見屬天的盼望,只知爭逐現世的利益。

  主耶穌眼中當世的人,卻是不同:

  “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6-38)

 主憐憫人,吩咐門徒“當求”,首要的是禱告。因此,教會的責任,也更為重大。

  在這樣的世代裏,教會如果想要為主見證,為主發光,必須回到內室,向主呼求。只有從主面前的兩棵橄欖樹,流出金色的油來,才可以使金燈台發出光來。(亞四:1-14)阿們。(禱告學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