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17.9 第191期

宣教士耶德遜的果子

于中旻

 

   在新加坡,有些散居的緬甸人。他們多是年輕人,男女都有,作着各種勞力的工作。到了主日,他們會找共同語言的基督徒,聚集在一起。本地較大的教會,都有贊助這種會眾聚集。到會的人,都很虔誠,愛唱歌,他們手上捧着的聖經,還是百多年前美國宣教士耶德遜翻譯的。

   耶德遜(Adoniram Judson, 1788-1850)的宣教工作,標識着叫人難以相信的異常艱苦;屢遭橫逆,更顯出他勇毅的精神。

   1810年,還在安度華神學院就讀的六名神學生,其中有二十二歲的耶德遜,申請成立美國國外宣教協會。次年,耶德遜往英國,想與倫敦宣教會共同合作,進行往東方宣教;但他給海上的法國私掠船脅持了,想不到英美戰爭接踵而來,麻薩諸塞公理會只好單獨進行宣教。

   1812年,耶德遜與安娜(Ann Hasseltine, 1789-1826)結婚,夫婦同往印度,嚮往英國宣教先鋒威廉克理等“塞倫坡三子”,願意領教他們的先進宣教經驗。在船上仔細研讀了浸信會教義,夫婦決定改宗。心胸廣闊的威廉克理,歡迎他成為有宣教覺知的同工;後來由華德為他們施浸。不過,代理英國統治的東印度公司,熱心推廣種植銷售鴉片,他們的心同他們的商品一般的黑,拒絕福音的真光,敵視宣教,更不歡迎耶德遜夫婦居住。這樣,一雙年輕的夫婦,陷於進退維谷的境地。耶德遜夫婦聯合幾個同志,於1814年,成立美國浸信會國外宣教部,支持往緬甸宣教事工。

   到緬甸十年的辛勞宣教,只有寥寥十八名信徒。如果說,這樣的成績並不足傲人,還有更不幸的事隨着。1824年,第一次英緬戰爭,美國是不相關連的中立國,只因為膚色跟語言相同,耶德遜竟然被囚了達二十一個月,在軍管監獄中,受盡了酷刑。到1826年,被釋出來的時候,信徒減到僅剩四名!他的妻子安娜,因為奔走辛勞,稍後在那年逝世;他們年幼的孩子,也夭折了。不過,該慶幸的是,耶德遜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中,居然完成了緬文新約聖經的翻譯。他所建立的基督徒社區,還能夠維持着。

   耶德遜堅信文字在宣教上的重要,真正的宣教工作,必須立基在神的話上面。因此,他仍然努力進行譯經。1834年,緬文聖經翻譯完成出版。這生命的種子,到今天仍然繁衍並結實纍纍。1849年,孱弱的耶德遜,已經有氣無聲,看到他編纂的英緬字典出版;至於緬英字典,也已經完成,但耶德遜並沒能眼見他工作的成果變成印刷版本,是在他離世以後,1852年出版的。這確立了他作為語文學家的地位。耶德遜離世後,在他開拓的荒地上,發展並沒有終止,莊稼的主,看顧祂的莊稼增長;經過炎熱的白日,漫長的黑夜,雖然人看不見,長成卻從不曾停止,真是“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參約12:24)

   今天,我們展讀緬文聖經,看到那些彎曲的字,很難辨認;聽緬甸主內肢體朗誦緬文聖經,音調複雜難懂,可以感覺那是一種艱難的文字。實在難以想像,當年耶德遜如何肯把一生獻給那些陌生的人民。是他愛那些異族的人,不願他們沉淪,想了解緬甸文化,使他勤奮努力,學習語文,善用語文。我們真該敬佩這樣的人,效法這樣的人。因為他效法主耶穌基督的捨己和受苦,也就收穫像基督的事奉效果:“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賽53:10)

 

金燈臺活頁刊第191期 2017.9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19104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