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的世界,有千萬的色彩,無數的景物。住在其間的人,又調製出許多繁複變化的東西。最後,卻可以簡化到0或1。這是最簡單的邏輯,卻是計算的基準。
審判被定為有罪,或無罪,就是如此。
生在世上的人,都知道不論如何建造功業,有一天得向所在的世界告別。多年前,一位智慧的君王如此說:
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神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傳道書3:9-11)
一千多年前,中國幾個文人名士,有個雅集,自然要紀其盛事,如此寫道:“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世界是旅舍,當然要有個永遠的家。在哪裏?
聖經告訴我們,人有個永遠的結局。不錯。但不一定都是理想的所在,有的得準備永遠受痛苦。因為有罪的問題。犯罪的,必要滅亡。但神不願意人滅亡,願人得救。聖經說得清楚又準確: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羅馬書3:23-24)
聖經所說的“罪”,意為“失敗”,就是“射不中的”。射箭惟一的要求,是射中;或高,或低,偏左,偏右,過猶不及,都是錯誤的。中鵠的只有一個,不能代替。
“因信稱義”的“義”(righteousness),基本上就是“正確”(rightness);相對是失誤,可能有無數。中文的“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韓愈〈原道〉);合宜就是正好,不多不少。
聖經說:“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雅各書2:10)當人為自己的錯誤曲辯,常用的套數是“將功抵過”。如果某人給稽查漏稅,就算是一萬元吧;他說:“我曾捐款一萬二千元!”即使其人有正式合法的收據為憑,也絕不能免罪,更不必期望得盈餘功德。他必須得自己或別人替他交付虧欠,並認罪服罰。
我們在神的面前,都是罪人,達不到神的標準。罪可能是許多,惟一免罪的道路,是“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的稱義”。
經上說甚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稱為義的人是有福的。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羅馬書4:4-8)
信仰要應付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前途如何,繼承家業的後裔在哪裏?一是內心如何,罪疚的重壓該怎樣解脫?今天的世人仍然需要有這兩個題目的答案。
因信稱義是一切福分的本源。“亞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復活,使無變有的神。”(羅馬書4:17)神立他作“多國的父”,從以撒生出那“應許的後裔”,就是耶穌基督,作多人的贖價,使信的人作神家中的兒女,承受永遠的基業。耶穌在十字架成就救恩,並從死裏復活,信徒的罪得遮蓋,蒙赦免,離開罪惡,得永生和永福。
“白白的稱義”,不是用工作換得的,才可以稱為恩典。為我們的罪,基督耶穌付上了完全的贖價;我們完全不用付代價,只要相信祂。神愛世人,差祂的獨生愛子基督耶穌,道成肉身,到世間來,代替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又復活了。叫所有信祂的,可以得稱為義,進入天父永遠的家,作祂的兒女。
這是最好的信息。你應該及時相信蒙福。(于中旻)
金燈臺活頁刊 第225期 2023.5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很多關係一下子難以強求。但我們知道和肯定的是:神不忘記我們!...
聖經記載將會有“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那是說到基督徒的將來,吹號起行,進入沒有黑夜的光明永恆...
人生總有逆境,甚至苦難,令人生充滿壓力和憂慮,叫人失去平安喜樂。如何乘風破浪,平安喜樂?...
相信耶穌就是相信耶穌,還有甚麼“如何”相信耶穌?
基督教有一個令人難以明白的真理:神是三位一體的。但是,何謂“三位一體”?...
中秋,明月,團圓。種種賞月情懷,反映着人內心的失落與孤單,也反映着人對圓滿人生的渴望與追尋...
甚麼才是真正的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