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哪一天來到。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聖經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37-44節)
近年來談世界末日的書很多,而且銷路很不錯;可見世人多有末日將到的感覺。不過,這類書所描述的,多是末日的情況,災變的可怕,甚至使人入目驚心,據說,曾引起一些人思想將來,轉而歸向神。這似乎是好事。
不過,暢銷並不代表最有價值。考查這一類的書,可以發現普遍的有幾個缺點:
一是把世事來解釋聖經,為了表示自己有理,常偏向誇張武斷,照己意預言,以後並不能應驗;當然神不負責,而作者也缺乏認錯賠罪的道德勇氣,錢入了自己囊袋中,再也不肯吐出來。
一是不以基督為中心,沒有基督的末世論,不能給人有盼望;那不是聖經對末世主基督再來的教導。
一是沒有告訴人如何預備末世的事,沒有告訴人如何預備主基督的再來。這樣,讀的人得不到應得的益處。
聖經中的末世論,是出於主基督的教導,和聖靈藉先知對人的預言,講到“末後的事”,希臘文稱為eschatos,就是講到最後的事;這不僅是講世界的末了,也是講人類的末了:因為二者的情形,都是要見主的面交帳。因此,隨時預備好見主,是真正相信主再來最自然的表現。所以正是要預備“後事”。也許,有人不喜歡這樣思想,但那是必要的,使人知道如何生活。
聖經說:“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聖經阿摩司書第四章12節)如果失於預備,就是預備失敗。用在這裏也正合宜。
怎樣預備呢?
分別為聖歸主。挪亞“與神同行”,不與世人同奔那放蕩無度的道路,所以在洪水來到的時候,進入方舟,得蒙恩保守,不跟當世的人同被毀滅。挪亞在罪惡的世代,引領全家進入方舟得救;如今我們也要全家歸信基督而得救:“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着得救。”(聖經使徒行傳第四章12節)並且過與所信的道相稱的生活。
時常保守警醒。基督再來是在人想不到的時候:“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如同產難臨到懷胎的婦人一樣,他們絕不能逃脫。”(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3節;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42節)
要忠心有見識。忠心的表現,不是平時懶惰,等待主人要來,才表演殷勤。有見識是知道主必再來,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主甚麼時候來;主耶穌自己說過:“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36,45節)如果有人妄稱他知道主再來的時候,就是表明他自以為比天使,比耶穌更聰明,正是出於邪靈的證據。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知道末世的假先知,能夠分辨真假,就不至被迷惑。
有行為的見證。“主人來到,看見他這樣行,那僕人就有福了。”(馬太福音第二十四章46-51節)主不是有耳朵沒有眼睛的,祂的眼目如同火焰:人單講好話沒有用,主人要看見他所行的。行為表明他的信仰。思想錯誤的,行動也必然錯誤。主要照人所行的報應各人。
願我們接受主的道,悔改重生,得着新生命,並且警醒預備,到主再臨,見主得祂的榮耀。(于中旻)
金燈臺活頁刊第167期 2013.9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消息,一個你認識的人突然離世,你會有甚麼反應?
如果沒有愛,人無論在其他方面如何優秀,都是沒有意義的。那麼,甚麼是愛呢?...
〈父親〉中的第一句“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已經可以引起聽者的共鳴...
無神信仰說沒有神,無神論者用自己的理念否定神。但神會否因為這種理念而不存在?...
基督徒每次禱告開頭說的話,就是“慈愛的天父”;這是何等溫暖親切的稱呼啊!...
人生經常一地雞毛,人心經常心碎一地,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力不能勝,千斤的重擔讓我們愁苦不堪,有時甚至連走下去的力氣都仿佛沒有了...
即使你像浪子那樣不可愛,神仍然愛你...
人生真正的盼望不在於今生所追求的,因為今生所擁有的一切轉瞬即逝...
有句推銷化妝品的廣告詞:“你的人生不能重來,但你的美麗可以重來。”人的美麗能夠重來嗎?未必吧...
為甚麼需要悔改?聖經所講的“悔改”,是甚麼意思?...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