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查經講章大綱

大綱目錄

基督的恩慈

經文:太15:29-39

一.字義討論
  這段經文沒有“恩慈”這個名詞,但有“憐憫”,希臘文是指一個人內心受感動,同情別人的憐憫,四福音記載基督憐憫人的經文在動詞有:對群眾的憐憫(太9:36; 15:32; 18:27; 20:34; 可1:41; 6:34; 8:2; 9:22),對一個被鬼附的父親(路7:13; 10:33),浪子的父親(路15:20),用為名詞是多數的(西3:12; 約壹3:17; 腓2:1)。
  另外有三個字希臘文也是有憐憫的意思:
 1.體恤(來10:34; 4:15)。即與別人同受苦,同情,體恤。
 2.憐憫(可5:19; 猶1:22)。有恩慈,有恩慈的恩情表現。
 3.憐恤(太18:33; 可5:19; 猶1:22),體諒,同情諒解(來5:2)。
  中文的適當詞語是“惻隱之心”,見人受災有所不忍,“惻隱仁之端也”。

二.討論人心的幾件事(太15:)
 1.要心裏孝敬父母(太15:19),心裏尊敬神,親近神,而不是單口頭上,或文化上,儀式上盡義務而已(孝敬的心)。
 2.心裏的聖潔比外表的潔淨重要(太15:10-20),所以入口的不是最重要,出口的乃是最重要的,心裏存甚麼口裏就說甚麼(聖潔的心)
 3.信心比宗教禮儀或傳統文化更重要(太15:21-28)。迦南婦人知道猶太人的傳統文化,但她仍有相信神的格外恩典(相信的心)
 4.耶穌醫治各種病症的人,憐憫眾人(太15:29-31)。但有一事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得醫治,有時醫治,有時不醫治,因為這些蒙醫治的人後來都去世了(同情的心)。以上這些都是從神的愛而來。故當重生,得此神的生命而得神的心。
 5.耶穌憐憫人肉體物質的需要,這是平衡肉體與屬靈的雙面平衡,當人不能或沒有辦法供應自己肉體的需要時,主會預備,但人能自找供應時,祂就由人自找供應。而自找供應的能力,智慧也是祂賜的,已三天也沒有吃的了(太15:32)。三天的聽道,靈性的飽足,但仍有肉體物質的需要,所以主供應。

三.耶穌的恩慈憐憫
 1.是祂神人兩性的表現,祂的神性全知,知道人在屬靈與屬肉體雙方面的軟弱和需藥,而動了憐憫的心。
 2.神性的全知不變,和人性的同情體恤,使祂對人的體恤是絕對客觀不變又是自動的,而不是基於人的哀求而決定祂的同情施恩。乃是基於祂的智慧當在甚麼時候施恩,如何施恩,施多少恩,宜施恩到甚麼程度。
 3.耶穌的施恩,憐憫教導人類在蒙恩時也施恩,在得神憐憫時要憐憫人,對人的施恩憐憫要主動而不是被動,或是自己受恩而不施恩,憐憫別人。

結論:
  今日我們蒙恩得救的人,就當效法主,如何主動的向人施恩。知道別人的需要軟弱,而靠主的恩典向人施恩。

作者:黃彼得牧師 Rev. Peter Wongso

1986-2024 ©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