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讀經講義



叁 凡事禱告謝恩(4:4-7)

一.喜樂與謙卑(4:4-5)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4:4)

  使徒並非說,凡是臨到我們身上的事都是可喜樂的事,他乃是說:“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這意思就是,不論事情本身是否可喜樂,縱或令人憂愁,我們都應當靠着主常常喜樂。要是我們必須遇到可喜樂的事才能喜樂,因着環境和事件的變易,我們的喜樂隨時都可能失落!因為在人生際遇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但如果對於無可喜樂的事我們還能因信靠主而喜樂,那才是真正喜樂的人生。

  “靠主”是能常常喜樂的秘訣。常常靠主,就常常喜樂。“靠主”說明了我們能凡事喜樂的原因:我們並非消極地逃避困難,聽天由命,不去應付,只顧眼前享樂;而是雖有困難臨到,卻“靠主”得勝,把它變為可喜樂的;在各種艱難中,因不斷得到主的恩助而喜樂。

  “我再說你們要喜樂”,這是一句命令,但這句命令是跟在上句“靠主常常喜樂”之後。上句是告訴我們喜樂的方法,本句才命令我們要喜樂。神的命令常常帶着方法,使我們可以遵從。

  使徒似乎不理會信徒的遭遇是否可喜樂,只管一再命令他們要喜樂。保羅自己既在監獄之中,處境遠較腓立比人惡劣,卻還能靠主喜樂,且勸勉別人喜樂,那麼他們應當更能夠常常喜樂了。

“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4:5)

  為甚麼保羅教訓信徒“當叫眾人知道”他們謙讓的心?主耶穌豈不是吩咐我們要將善事行在暗中麼?使徒在此所說的“眾人”廣泛地指一切人,包括教外人。信徒在教外人中該有美好見證,特別是謙讓的心。它能使逼迫反對他們的人內心感覺慚愧、不安,又能使他們無理逼害信徒的情緒冷靜下來。但更重要的是,這裏所說的“叫眾人知道”的意思,不是憑着做作虛飾,故意做在人前;而是要有真正謙讓的心,發自內心的品德。這種品德自然會流露出來而被人知道。反之,虛偽裝假的“善行”,只能叫人知道裝假的謙虛而已!所以使徒在這裏的教訓跟主耶穌的教訓“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5:16)的精義是相合的。

  謙讓的心是主耶穌的心。這謙讓的心與上節的靠主喜樂是有關聯的,因為驕傲的心常常煩躁不安,謙卑的心卻能常常喜樂。一個人忍受低微貧賤的環境,或別人不大恭敬的對待,若有謙讓的心,就能靠主喜樂,否則必然倍覺痛苦了。主耶穌曾歡樂地稱頌神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太11:25-27)。這是主在當時幾個著名的大城中行了許多神蹟,那些城的人仍不悔改之後,所發出的稱頌。接着,主又呼召人到祂那裏得安息。為甚麼主耶穌被人拒絕之後,仍能有安息?因為祂的心“柔和謙卑”;祂雖尊貴為至高神之子,卻被世人輕忽,但內心還是有平安。所以信徒也必須有謙讓的心,才能有喜樂。

  “主已經近了”是我們應當常常喜樂,並常存謙讓之心的理由。主既已近了,一切今世所受的損失、逼迫、苦難,為主所受各種不合理的待遇和痛苦,都不會很長久,快要得着還報了。我們更當存着謙卑和喜樂的心,等候祂的再來。

  “近了”原文 engus,可指空間的“近”(約3:23;徒9:38),也可指時間的“近”(太26:18,24:32),中文新舊庫聖經譯作“主是靠近的”。

二.感恩與禱告(4:6-7)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4:6)

  本節首句又是使徒的一項吩咐。為甚麼要一無掛慮?因為掛慮和罪惡同樣都是使信徒不能喜樂的原因。信徒若只放下罪而不放下憂慮,仍不能喜樂。

  人雖然不歡迎令人掛慮的事,卻都善於掛慮。似乎許多理由都成為掛慮的原因,舉凡健康問題,工作的困難,經濟的缺乏等,無一不成為人們掛慮的理由。但神卻吩咐我們“應當一無掛慮”。神不會吩咐我們作我們所作不到的事,祂既這樣說,就表示我們可以作到。但許多信徒卻自以為,其他事可以不掛慮,但“某一件”卻不能不掛慮,於是我們的掛慮就這樣一件一件地多起來。

  一無掛慮這句話等於告訴我們,沒有一個重擔是主所不肯擔當的。我們所以會掛慮,實因未將重擔和憂慮交託給主。

  “一無掛慮”的意義並非不作工、不負責,而是不憑自己負責、自己擔憂。神不是說我們在世上不會遇到困難,而是要我們學習在困難中信靠、交託,仰賴神的恩典,勇敢而不掛慮地忠心前進。

  “只要”表示我們所要作的只不過是這些“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便要為我們作其餘的。只要我們凡事在禱告中告訴神,神便會幫助我們。禱告表示我們對神的信賴、倚靠,感謝表示對主的順服,承認主所允許臨到自己身上的都是美好的。我們若這樣生活,便可以經驗這一無掛慮的應許了。

  主耶穌在太六章25至34節也有這類的教訓,要信徒不憂慮,因為憂慮並不能改變事情。甚至一根頭髮,我們都不能叫它變黑變白。憂慮又有何用?而憂慮的結果,卻徒然損害自己的健康,失去處理事情的正常能力。所以我們理當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而信賴神在肉身方面的看顧。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4:7)

  這出人意外的平安是甚麼平安?這意念是甚麼意念?先知以賽亞告訴我們,“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所謂“出人意外”的,就是出於神的意念。神的意念是高過我們的意念的,是人們所意想不到,或領會不來的。神照着祂自己的意念所行的一切作為,和祂所賜給我們的平安,遠比我們自己最週密的一切計劃、思念高超許多,所以我們應當謙卑地倚靠神。

  “出人意外”這句話暗示,人在神面前總得有些“意念”、有所想求,然後才會有出乎“意外”的平安,若一個人在神面前根本無所想求,當然更不會有出乎意想之外的得着了。

  這平安不獨關乎身體,也關乎心靈。本節下句說“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可見這平安的果效,不獨在於身外,更是在於心內。人心中所懷的意念主宰人的情感,叫人喜樂或憂慮,而人的意念常受環境的刺激而改變。但神所賜的平安能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使它在主裏安穩平靜,不因外間的紛擾而不平。注意:這裏是說,必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不是說必保守我們不遇試煉或禍患。我們可能遭遇難處,但雖然難處存在,我們的心意卻得蒙保守,在任何境遇中都有主所賜的平安。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