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立比書讀經講義



第四段 勸勉信徒同心一意(2:1-18)

讀經提示

  1. 1-4 用了好幾次“若”是甚麼意思?要怎樣實行在基督裏的勸勉?甚麼人需要安慰?“交通”一詞的實際意義是甚麼?為甚麼有靈裏的交通?“心中…慈悲憐憫”是指甚麼?
  2. 3-4 提到合一的阻礙共有幾項?默想其中每一項的教訓。以基督的心為心,跟信徒合一的生活有甚麼影響?試從新約中舉例說明基督的心是怎樣的。
  3. 6-11 注意基督為我們捨棄、降卑到甚麼地步?然後神把祂升為至高,對我們有甚麼教訓?為甚麼保羅要腓立比信徒“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
  4. 12-18 保羅怎樣勸勉腓立比信徒更長進?試總結保羅這幾節勸勉的主要教訓有幾項?

第二章

1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2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3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6祂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所以神將祂升為至高,又賜給祂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12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裏,就是我如今不在你們那裏,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13因為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裏運行,為要成就祂的美意。14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15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16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誇我沒有空跑,也沒有徒勞。17我以你們的信心為供獻的祭物,我若被澆奠在其上,也是喜樂,並且與你們眾人一同喜樂。18你們也要照樣喜樂,並且與我一同喜樂。

壹 在愛的交通中同心(2:1-4)

  在這幾節中,保羅繼續勸勉信徒怎樣保持同心。上章27節開始,是勸勉信徒在福音的爭戰中保持同心,好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這幾節經文,是勸勉信徒在一般生活與屬靈的交通上保持合一,並且表明,能使保羅內心喜樂和滿足的,就是信徒在主裏同心,這也是主耶穌在世上的禱告(約17:20-23)。保羅時常體會耶穌基督的心腸(腓1:8),他對信徒有一種父母的心,滿心愛憐,而寄以殷切的盼望。

  在此分二題研究:

一.同心的幾種需要(2:1-2)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2:1-2)

1. 在基督裏的勸勉

  “所以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這“所以”是連接上文的意思。由於敵人的驚嚇與逼迫,由於我們在福音工作上可能遭遇極大的反對,並且我們在地上所負的福音使命責任那麼重大,“所以”我們在基督裏應當彼此勸勉、互相安慰或同情。基督徒既為真理的緣故受世界的恨惡,理當從教會中得着安慰和鼓勵。

  “在基督裏若有甚麼勸勉”,表示所有在基督裏的人,要是有從聖靈而來的教訓,就該互相勸勉。這“若有”並非表示勸勉無關輕重,可有可無;而是指勸勉的由來。要是有從基督而來、出於聖靈感動的勸勉,便不可積壓在心中,應當互相勉勵,互相激發。在主裏互相勸勉,是基督徒應有的責任;這種互相勸勉,可以幫助我們在主裏更加同心。當我們看見弟兄的軟弱時,要用主的愛勸勉他,為他禱告,卻不該在人前輕率的批評他。

  保羅在加六章1節勸勉信徒,對於偶然被過犯所勝的人,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這“溫柔的心”就是謙卑、仁慈、沒有私心和偏見的心。一個勸勉人的人,自己應當順從真理,有基督的愛心,並且也虛心接受別人的勸告。主耶穌在世時,要門徒彼此洗腳,這“洗腳”的屬靈意義就是彼此勸勉,這是保守合一的心所需要的。

  聖靈光照人心常有幾方面。一方面藉着神的話語提醒,一方面又在人的心中作感動的工作;一方面藉環境的阻擋或管教,另一方面也是藉着弟兄的勸勉或警告。這種相勸的生活,是信徒彼此該有的責任,是今日教會所需要的。可惜今日教會中的信徒,肯接受人勸告的太少了。過於看重面子的結果,就輕忽了肢體的勸告;另一方面,那些勸告人的,也常缺乏溫柔、謙卑的態度,以致叫聽見的人難以接受。

2. 愛心的安慰

  信徒保持合一的第二種需要,就是愛心的安慰。凡是需要別人去安慰的人,必是失敗、灰心、遭遇患難或靈性軟弱的人。所以一個安慰別人的人,一定不要把自己看作是得勝者、成功者,而應該用“愛心”去安慰他們。叫人得安慰的不是安慰者的身分、口才或學問,而是他的愛心。給予人真誠的愛心,就是最有力的安慰。許多人信主,是因為信徒所給他們的愛,是跟世俗虛假之愛全然不同的真愛。照樣,許多信徒對主的心漸漸冷淡,也是因信徒彼此間缺乏真誠相愛。

  “愛心的安慰”就是向肢體流露愛心的表現。我若先用愛心對待別人,就會激起一種交流和反應,使他也用愛心待我,結果便互相激發愛心。

  若要實行“愛心的安慰”這句使徒教訓,就要好好的利用別人需要愛心對待的機會;在別人有困難時,盡力幫助他。我們應當善用這種機會,使我們跟別的肢體間的關係更親密、更熱切、更重視基督裏愛心生活的價值。

3. 靈裏的交通

  “聖靈有甚麼交通”原文沒有“聖”字,新舊庫譯本譯作“靈裏有甚麼團契”。這“靈裏”是表示我們在同一的屬靈範圍內,有同一的屬靈生命。因這關係而有的交通,包括各種屬靈經歷的交換、了解,真理的切磋、勉勵,這種交通,就是達到在基督裏相勸、相愛的一條路。我們必須發覺弟兄姊妹的需要,才會去幫助他;必須看見別人的可愛,才會流露自己的愛心;必須先有相當的了解,才不致引起誤會,並能體恤別人的軟弱。為這緣故,我們需要在靈裏有交通,使彼此在主裏的關係更為親密,可以從肢體之間嘗到主愛的甘美。

  信徒之間缺乏靈裏的交通,就如現代的軍隊沒有通訊聯絡一樣;無論配備如何精良,也必然失敗。

  靈裏的交通,也是信徒保持合一生活必須的。魔鬼慣用的伎倆,是在信徒之中製造各種隔膜,從而引起誤會、偏見,不知不覺陷在魔鬼的詭計中。但信徒若常有屬靈的交通,就不致為魔鬼所乘了。

4. 心中的慈悲憐憫

  在這裏的慈悲憐憫,無疑是指對待別人的慈憐。“慈悲”原文 splanchna 有內臟、心腸的意思,所以中文聖經加上“心中”二字亦合原意。憐憫 oiktirmoi 有同情之意,中文聖經中有時譯作慈悲(羅12:1;林後1:3),有時譯作憐憫(西3:12),或憐恤(來10:28)。

  注意此處提了許多次“有甚麼”,都是假設的語氣;但這些假設的語氣,並非表示信徒可以不必有這些勸勉、安慰、交通、同情。因本節是與下節連接,說明如果信徒要彼此勸勉、安慰、交通、同情,然後再指導他們,倘若要實行這些事,該怎樣做。

  “慈悲憐憫”表示信徒對於那些比不上自己的人不論是在靈性上、經濟上、體格上或學問才幹上,應當有同情和體諒的心。我們並非要同情罪惡,乃是要同情被罪惡所勝的人;不是去包庇罪惡,乃是要用溫柔的心挽回那些被過犯所勝的人。要是我們有勝罪的經歷,理當用來幫助、同情比我們軟弱的,不是用來輕看人、責備人。

5. 同一的心志

  “你們就要意念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這幾句話的總意,就是要以同一的心志實行以上這幾種勸勉、安慰、交通、同情(參英譯)。“就要意念相同…”意思是:“就要有相同的意念,相同的愛,同一的心思…”。我們怎能有同一的的心思意念,來實行基督裏的相勸、安慰、交通、同情呢?下文第5節,使徒指出那要訣就是:“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那就是一切信徒所該有的心志。存着這樣的心,就能實行與弟兄相交相愛的生活了。

  總而言之,這些都是信徒在肢體關係上應有的本分。有許多時候,神不讓我們直接嘗到祂的愛,而讓我們從肢體之間嘗到祂的愛。所以我們有責任讓別的肢體在我們身上體會到主的愛,因我們也常從別人身上領略到主的愛。我們不該扣住神所要賜給教會的這種祝福;這祝福是世界所沒有的,惟有在基督裏才有。

  “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使徒在此表示,他的喜樂就是信徒在基督裏過着完美的相愛相交生活。這樣,他的喜樂便“滿足”了。保羅似乎是站在為福音受苦的地位上,要求信徒以這樣的行為來使他喜樂,得着安慰。其實信徒如此實行相勸、相交、互相安慰、同情,不但會叫使徒的心得安慰與喜樂,也會叫主耶穌的心得安慰。

二.同心的幾種阻礙(2:3-4)

“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2:3-4)

  上文使徒告訴信徒該作甚麼,此處又告訴信徒不該作甚麼,指出妨礙合一生活的因素為何:

1. 結黨

  “凡事不可結黨”。結黨與同心相反;“同心”是為要求主的喜悅,結黨卻是偏袒某一派的主張,尋求基督以外的利益。“凡事”表示,對於教會的事務,不論自己同意或不同意,都不可用肉體的手段拉攏人;不可不以神的利益為中心,只顧附從自己所喜歡的人。

2. 虛榮

  “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貪圖虛榮是信徒彼此不能同心原因。貪心的罪有許多種,有些是貪財,也有些是貪名,但同樣都是貪心。“虛浮的榮耀”就是今世的榮耀,它的特質是只顧面子和人前的稱許,體貼人意而不體貼神旨;沒有實際的質量,只有表面的光榮;是虛浮的,沒有根基的,不穩固的。這種榮耀我們不當去尋求。尋求這種榮耀就是一種“貪圖”,因為它不是神所要給我們的,是在神旨意以外非分的貪圖。

  “貪圖虛浮的榮耀”,結果會叫我們失去公正的心,對真理的觀察失去正確的判別力。

3. 驕傲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本句是從正面勸勉信徒謙卑;反過來說,驕傲就是信徒合一的阻礙。謙卑的表現在於“看別人比自己強”。高傲的人卻常會看自己比別人強,因而生出輕看別人的心。我們都同樣生活在血肉之軀中,彼此間“強與弱”的差別並不大。不過,如果我們謙卑,就會留心別人的“強”處,而看別人比自己強;如果我們驕傲,就只重視自己的“強”處,而看自己比別人強。謙卑而看別人強過自己,使我們尊重別人,易於與人相處;驕傲而看自己強過別人,卻叫我們尊重自己,而難以跟人相處。所以驕傲是合一生活中的阻礙。

4. 自私

  “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單顧自己、不顧別人,就是自私。自私的人只是單求自己的利益,絕不會求別人的利益。信徒應當顧念別人的需要,但自己卻不可凡事倚賴人的幫助,而要仰賴神的幫助。總要親手作工,而不是等候別人愛心的照顧;但對待別人卻要盡力照顧,切不可藉口要叫人仰望神,而忽略了自己該有的愛心本分。

  “顧別人的事”不但可以使別的肢體免陷於孤獨無援,也使自己免於孤獨;肢體彼此相顧,就更有力量抵擋魔鬼。人類所以能夠生存,是因為互相倚存。我們並非都是種田的,也不都是經商的;各人都只能作某一項工作,必須跟別人合作以換取生活的各種需要。照樣,信徒在靈性方面能夠站立得住,也需要跟別的肢體互相合作。神並沒有使任何一個人成為全能,每一方面都剛強;反之,神倒是許可我們各人都有自己的缺欠(甚至最剛強的人,也有他的弱點)。然後讓我們從別的肢體身上有所得着,補滿我們所缺乏的。這樣,我們各人便都有機會運用主的恩賜,互相顧念、彼此扶助,並且可以從中學習謙卑,學習體恤人和安慰人。在這樣互相扶助的生活中,又可發現自己的缺乏和別人的長處,從而認識到人都各有缺欠,需要別人的幫助,不可自誇張狂。

  總之,結黨、虛榮、驕傲、自私,都是合一生活的阻礙,不是從基督裏出來的,乃是從亞當裏出來的。基督徒不可體貼舊生命的需求,卻要體貼新生命的要求,才可以高舉基督,與肢體過着和睦合一的生活。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