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讀經講義



三.愛的永存(13:8-13)

1. 愛、先知講道、說方言(13:8-10)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13:8-10)

  “愛是永不止息”,因為愛是永活之神的本性之一。“神就是愛”,不是指人間的愛,而是神的愛。愛怎麼是永不止息的呢?下文用“先知講道之能”和“說方言之能”拿來跟愛比較,解釋愛是怎樣“永不止息”的。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先知本着神的話解釋神的奧秘,這種恩賜終必歸於無有。因為有一天大家都到神跟前,那時就用不着作先知講道的來替我們講解神的話語了。雖然作先知講道,在今天是工作上最大的恩賜(按職分說最大的恩賜是使徒),但有一天這恩賜會變成沒有用處,但是“愛”卻不會停止。“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為甚麼這裏單提起先知講道和說方言兩種恩賜呢?這是下文十四章的伏筆。十四章中,保羅詳細地把先知講道跟說方言作比較。因為哥林多教會太偏重於說方言這種恩賜,所以保羅在這裏特別提起這兩種恩賜。雖然作先知講道遠比說方言重要,但這兩種恩賜也終必歸於無有。聖靈根據工作的需要賜下恩賜,所以恩賜是可能因沒有需要而停止的。

  “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保羅沒有指出這裏“知識”的範圍,到底是屬世的還是屬靈的。按上下文看來,似乎是偏重於指真理的知識。所有的知識有一天都要成為沒有用處。到天上的時候,屬世的知識固然毫無用處,就是屬靈的知識,像我們對神的認識,對聖經真理的知識,到那時都變成沒有用處了。因為那時所知道的,比今天我們竭力尋求要知道的更清楚。所以有一天這三樣都會過時,沒有用處。唯有愛是不會過時的。我們今天需要愛,到了天上還是一樣的需要愛。愛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是永不止息的。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因我們活在肉身裏面,不論怎樣屬靈,怎樣有恩賜,總是受肉身的限制,我們的思想與屬靈方面的領受,都不能超過今生的限制。無論是屬世的學問、屬靈的經歷、真理的知識,盡管我們竭力追尋,我們能夠知道的仍然非常有限。我們一生的時光只不過是有限的幾十年而已;就算在幾十年的歲月中,吸收的知識不停地增加,我們所知的還是非常有限。不說別的,單在神學和教會的範圍裏面,那許多古聖先賢的著作,窮我們一生的時日,還是沒有法子讀完,更談不上全部融匯貫通了。

  “先知所講的也有限”,先知自己所能夠領悟的原本就有限,所接受的啟示和感動也有限,他們的智慧口才也有限。所能講解明白的,也都在一定的限度裏。只等那完全的主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這一切屬肉身的知識和講論,就都要過去了。

  所以愛遠比先知講道之能、說方言之能和各樣知識更為超越,因為“愛是永不止息”的,是繼續到永遠的,而其它恩賜都受時間的限制。

2. 孩子的比喻(13:11)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13:11)

  保羅用自己作比喻,說他作小孩的時候,所講的是孩子的話,所想的也是孩子的事,是在小孩的生命限度之內。等到長大成人了,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因為他的生命已經進入另一個成長的階段了。

  我們活在世界上,所知道的像小孩子一樣。我們在這肉身中所能領受的一切屬靈好處,無論是作先知講道、說方言、有全備的真理知識…這些都好像在小孩子的限度裏面;我們所想的,說的,喜歡的,都像小孩子,非常膚淺有限。等到我們到了神面前的時候,就像是一個成年人,對於神的事情知道得更完全,跟我們還在肉身時比較起來,覺得在世時所知道的一切,實在像小孩子一般的幼稚,算不得甚麼。所以“等那完全的來到”的時候,不但不會看重今世物質的榮華,就是今世有用的恩賜,像說方言、作先知講道、或真理的知識,也都被當作是孩子的東西一樣的丟棄了。唯有“愛”是永遠不止息的,它不單單限於對今世有用,就是到永世裏面,對神的事完全知道的時候,還是有用,所以愛比這一切都更有價值。

  這比喻也說明,信徒在恩賜上的追求,跟生命的長進有密切關係。生命還幼稚的時候,所追求的是些比較幼稚的事情,所愛慕的恩賜,也是比較能夠叫我們在情緒上有享受的。等到他的生命長大成熟之後,他在屬靈方面的追求也就更有深度了,結果必定是追求屬神的愛的長進,因為只有愛有無止境的深度。

3. 鏡子的比喻(13:12)

“我們如今仿彿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13:12)

  在保羅的時代,人所用的鏡子是銅造的。把銅擦得閃亮當作鏡子,但那種鏡子不能把人照得很清楚。所以保羅說:“我們如今仿彿對着鏡子觀看,模糊不清”。他在這裏所說的“觀看”,是指我們在屬神的事上,就像對神自己和神的真理,我們的認識是很有限的,好像對着一面銅鏡觀看,不能看得十分清楚。

  這“模糊不清”有兩點要注意:

  A. 保羅暗示對於屬靈奧秘的事情,有好些是我們現在不能透徹清楚的。聖經雖然記載許多有關救恩的事、許多神所要我們知道的事,但是有一些屬靈奧秘的事,神沒有在祂的話語上清楚記載,也就是說,有些事我們不可能憑現在的啟示就清楚。就如:關於魔鬼的來源和牠怎樣墮落,關於靈界裏面天使怎樣跟魔鬼爭戰等等。這一類的事,聖經沒有給我們夠清楚的知識,叫我們可以作出絕對肯定的結論。雖然有很多人認為聖經“只有一是”(林後1:17-19),但真理雖然只有“一是”,我們對真理的認識卻不等於那“一是”,我們對真理的認識並不等於真理本身;正如我這個人是如何,是好人還是壞人,是急的還是慢的,只有“一是”,但人對我的認識和了解,卻不只“一是”;各種人可能對我有許多種不同的看法。照樣,人對真理的了解並不就是真理。

  B. 這裏說的“模糊不清”,是以主再來時跟主面對面作比較說的。因為下文說,“到那時,就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所以這“模糊不清”,不是指保羅對自己所傳的信息、所講解的福音沒有把握,不敢說是或否;絕沒有這個意思。這“模糊不清”不過是因為我們受肉身的限制,所以對屬靈的奧秘,現在無法窺其全貌,較之與主面對面時所知的,顯得很有限而已!

4. 結論(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13:13)

  首先要注意的是,信、望、愛這三樣都是常存的。並不是說我們今生有信心,來生就沒有信心;也不是今生有盼望,來生就沒有盼望了。我們進到永世裏面還是有信心,有盼望,也有愛;但是這常存的三樣之中,最大的是愛。

  “其中最大的是愛”,這“大”可從以下兩方面比較。

  按信、望、愛三者的效用來說:信心雖然叫我們跟神恢復正常的關係,得神的喜悅;盼望叫我們不至於羞愧,使我們有力量忍受各樣的苦難;但這兩種都是叫我們自己得着好處的,唯有愛心卻不單造就自己,還造就別人,並且叫神得榮耀。所以愛能使人、己、神三方面都得到益處。

  另一方面,信和望在今生的價值較高,因為一切都還沒有實現,還在等待的階段,我們卻信,而且盼望,那樣的信和望是有價值的。但等到一切都實現了,得着了之後,信和望就沒有以前那樣的價值了。可是“愛”無論在今生或來生,它的價值是一樣的,不會因時間空間的轉換而改變,而且還永遠不斷地增加。所以常存的雖然有信、有望、有愛,但其中最大的是愛。

著者:陳終道牧師 Rev. Stephen C. T. Chan
出版: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