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約拿-一位失敗的大先知

陳南山

 

經文:約拿書

  舊約聖經記載約拿的篇幅雖然不長,但是我們可以相當肯定地說,他是一位有過轟動事蹟的大先知。頭一個理由,因為他是真先知,信仰純正,呼召清楚。有很多先知是假冒的,他們對神認識不清楚,也沒有主的呼召就冒然奉主名傳講信息。約拿絕對不是這種先知。由第一章九節和第二章的禱告,就可以知道他信仰之純正。他對神的呼召也很清楚,清楚到一個地步,他必須逃到約帕,想乘船躲到他施去。

  第二個理由,約拿是一位敢作敢當的大丈夫。有些人作錯了事,儘量推卸責任,不敢承當。也有些人闖了禍,竟然怨天尤人,彷彿大家都錯了,卻害他來收拾。但約拿卻不是這種人。當他乘船往他施,在半路上風浪大起,他毅然起身而出,要求大家把他拋在海中,以平息風浪(一:12)。這種態度實在難得可貴。

  第三個理由,約拿有超乎平常的經歷。他被拋在海中,不單不死,倒過來在魚腹中渡過三日三夜的時光。這種死裏逃生的經歷,古今中外有幾個人有過﹖怪不得第二章所記載約拿的禱告是這麼的真誠感人。如果我們當中有人有過這樣的經歷,他的信心不單大得長進,在見證會上更是可以講得大家五體投地,口服心服,極為羨慕。

  第四個理由,約拿有很成功的事奉。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但是約拿進城只走了一日,傳講的信息也似乎很簡單,可是整座城的人都悔改了(三:3-9)。上到尼尼微王,下到地位低微的奴僕都披麻蒙灰,在神面前誠心悔改。這樣成功的事奉,是別的先知,比方說挪亞,連想都不敢去想的。挪亞一百二十年的事奉,只結了七個果子,都是他自己家裏的人。在那四萬三千八百天的漫長歲月裏,挪亞根本沒有機會享受這種結果纍纍的喜樂。

  綜合以上所提幾個理由,相信沒有一個人會反對約拿是一位大先知。但是非常可惜,這麼一位大先知,竟然是一位失敗的先知,因為他不是討神喜悅的先知。這話究竟怎麼說的呢﹖

一.自欺

  約拿明明認識耶和華,那創造滄海旱地之天上的神,但是竟然想躲避神。一個人還逃避現實,不能擺脫自己的影子,那麼怎能躲避神呢﹖不單在活人的世界裏人不能隱藏自己,就是死亡也不能躲避神的監察。不單如此,一位清楚神旨意與呼召的人,想盡各種方法來躲避神,他心中怎能會有平安,他的道路怎能通達呢﹖

  很明顯的約拿是一位自欺的先知。可是非常可惜,聖經雖然已明載他的失敗以作後人的鑑戒,同樣的事件仍是層出不盡。今日仍有基督徒暗中犯罪,企圖欺騙神。今日仍有人口喊屬靈的口號,事奉的動機並不純正。也有人明明已蒙主選召應該全時間事奉,卻以諸般藉口推托敷衍,這樣的態度不是自欺,是甚麼﹖自欺容易,因為自欺已存心要欺騙麻醉自己的良心。要欺騙人這倒還容易,要欺騙神卻是萬萬行不通的。一位跟從神的人如果連這一點道理都不明白的話,那就怪不得心中的風浪,生活中的風浪至今未得平靜。

二.愛自己的民族,不愛神造的人

  一個人應該愛自己的民族,一個人如果不曉得盡自己的本份愛自己的民族,而大喊普愛,博愛那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罷了。用另外一句話講,一個基督徒應該愛自己的民族,也應該愛世上每一個神所造的人,千萬不可因他們膚色,文化,教育,經濟能力不同而歧視他們。

  當然約拿有他的理由不愛尼尼微人。因為尼尼微人不單拜假神偶像,而且在戰爭中很是殘暴,與她相鄰的民族都喫過苦頭。再加上約拿是猶太人,是選民,為甚麼要向這些外邦的仇敵傳悔改的信息呢﹖

  約拿這樣的邏輯看來相當合理,但是如果再進一步去思想卻並不見得如此。因為神是萬國萬族之神,神愛世上每一個民族。猶太人選民的地位是為了萬民的救贖,因為救主要由這民族出來。猶太人應成為萬族的祝福,不是藉此而自大與人隔離。不單如此,如果約拿不肯向尼尼微人傳講信息,這些惡人就失去悔改轉變的機會。這樣世上的惡人不可能減少,義人不可能增加。更加糟糕的是,仇恨只能引起連鎖反應的仇恨,並不能除去仇恨。看來約拿還沒有搞清楚這些道理,怪不得當他到尼尼微傳講悔改的信息,心中卻是一點都不盼望這些人真的悔改得救。約拿的事奉沒有討神的喜悅,因為他的事奉並不是出於愛人幫助人的動機。

三.他溺愛自己,並沒有愛神

  由第三章四節,第四章一節,第四章六至十一節,可以知道約拿很不高興神不毀尼尼微城。這樣的心理不單是心懷仇恨,想一心報復,也是因為他愛惜自己的名聲,體貼自己,心理相當情緒化。愛自己是一件本能的事,實在來講一個人也當愛惜自己。但是正確的愛惜自己並不是溺愛自己,在真理中愛自己,為着更崇高的目標,為着天國的利益來愛自己。否則的話,一個信神的人與不信的人有甚麼分別呢﹖

  這個道理可用捨己,厭己兩個名詞來解釋。一個信神,愛神的人愛自己,因為他知道他是神所造,所寶貴的;神為他準備了救恩,神在他身上有計劃。為此,他愛自己,也願意為神,為真理對付自己,獻上自己。這個叫捨己。但是厭己的人,乃是心情悲觀,生活沒有目標,沒有衝力,自卑自棄的人。這樣的人沒有真的愛神,也不明白甚麼是愛己,這樣的態度就是厭己。約拿大約沒有落到厭己的態度,但是很明顯的他也沒有愛神愛己,當愛神而捨己的心志。難怪他放大聲埋怨:“我死了比活着還好。”“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四:8-9)他一點都不體貼神對尼尼微城這麼多的人,牲畜的愛惜。

  約拿是一位大先知,但是很可惜卻是一位失敗的先知。他一共失敗兩次。頭一次他失敗不肯去尼尼微城,後來去了,還是照樣失敗。願主憐恤我們,不讓約拿的失敗重復在二十世紀的信徒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