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問題解答

麵酵的比喻

陳終道

 

  “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甚麼,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太一三:33-35)

  “又說,我拿甚麼來比神的國呢﹖好比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路一三:20-21)

  去年在兩三個不同城市的教會領聚會時,都有人問及麵酵比喻應怎樣解釋。茲將個人的領會,提供讀者參考,取代本期的問題解答。

  筆者認為這比喻是形容教會內部的腐化,不是指福音之發展。解釋如下:

  1. “天國好像麵酵…”(太一三:33)──這不是說麵酵就是天國或天國的福音。因這句話還未完,“天國好像…”不是單指麵酵,乃指下文全段經文。基督所講的天國的比喻,都要按這原則解。凡只挑出比喻中一人一物比作天國的都難免誤解。因主耶穌是以整個比喻描寫“天國”在今世的情形,不是用某一人或某一物代表了整個天國的情形。

  2. “酵”──有人主張“酵”應指福音及福音之能力使教會發展,如酵之使麵發起。但這解釋聖經一貫解釋衝突,故仍解作罪惡及錯誤的教訓或異端較妥。因聖經中一向以酵作壞的方面的象徵:

   A. 以色列人吃逾越節羔羊時禁止帶酵而吃(出一二:15),緊接逾越節之後,以色列人要守除酵節七日。甚至四境之內,不可見有酵之物(出一三:7)。

   注意:主耶穌用酵作比喻時,其聽眾對“酵”在敬拜神的事上,已有大約一千五百年的習慣,把酵當作是壞方面的領會。並且除酵節是每年必須守的節期。這一點在解釋這比喻時,是絕不容輕忽的。

   B. 聖經中除五旬節之搖祭(非初熟節)外(利二三:15-17),一切獻祭均禁用酵,如出埃及記第三十四章二十五節說:“你不可將我祭物的血和有酵的餅,一同獻上。”,利未記第二章十一節:“凡獻給耶和華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參摩四:4-5),理由是這些祭是“至聖的”(利一○:12)。

   C. 主在世時,以“酵”代表一種敗壞信仰及靈德之教訓,如有關法利賽人及撒都該等人的教訓(太一六:6-12;可八:15;路一二:1)。

   D. 使徒書信中以酵代表罪惡(林前五:1-8)。保羅用一點麵酵會使全團發起,代表罪惡會影響教會全體,而不是指福音之感力。他又在加拉太書第五章第八至九節用酵指敗壞信仰之教訓。

   E. “酵”被藏於麵中,是一種暗中擴展的效用,較適宜表明異端之侵入教會,是偷着進來的(加二:4);而福音之發展,不是隱藏起來不使人覺得是福音,乃是在明處宣傳的(太一○:27;提後四:17;羅一:16)。

  3. “婦人”──這裏未指明是否淫婦。按聖經常以賢德的婦人代表教會(弗五:25-33),而淫婦則代表異端及背道之教會(啟二:20,一七:1-6)這裏雖未指明婦人之貞淫,但若麵酵是作壞方面的比喻,則這婦人大致是指壞的方面的象徵,即容納異端或社會上多數人已接納的罪惡之教會(聖經是童女象徵教會,不是用婦人)。

  4. 三斗麵──三斗麵約稍少於三細亞細麵。何以要說斗麵﹖未必有特殊用意。因這可能是他們款客時做麵之普通份量。亞伯拉罕接待天使時,也是用了三細亞細麵調和作餅(創一八:6)。

  5. “藏在麵裏”──酵被藏於麵中,原是發麵的正常過程,但過分或不適合的發酵則使麵變味,甚至不宜作食用。末世信徒因普遍輕忽讀聖經,能正確領悟真道的人愈來愈少,反之由於物慾主義抬頭,隨意曲解聖經以迎合人慾者則增多,所以許多憑人意過份推理的教訓,將必普遍地取代按“正意”分解神道的教訓,因而使教會日漸變質,偏離正道。

  6. 總結:主耶穌一再提醒我們,在神的國未實現前,屬地的教會(信徒們)並非完美,且可能受各種罪惡和錯誤教訓的影響,甚至有人自稱是奉主名傳道,卻是主從來不認識的人(太七:22-23)。所以信徒要常接受聖靈光照,明白聖經真理,不因人假意的愛心,虛偽的虔誠跌倒;才能在真理混亂,難分黑白的世代中,作主的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