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讀經隨筆

陳終道

 

“要…行在暗中”(太六:4)

  “行在暗中”就是這一章的鑰句。不論在行善,禱告,禁食,日常生活的需要等事上,都行在神面前,就是本章的中心思想。“暗中”的實意指一切人所不知道或未加以重視,而神卻完全看見,十分重視的那一面。“行在暗中”不單指不故意做給人看,還包括不故意讓人知道你是注重行在暗中的。其實基督徒只要存心活在神前,自然會在許多事奉神的事上,單單被神所見所知的。例如:

  某信徒幫助教會的財政處理賬目,花了許多時間,使教會財政賬目納入了正軌,但沒有人注意他的貢獻,只稱那當財政的“忠心”。他悻悻然的向許多人埋怨。他若甘心為神而作那就是“行在暗中”了。另一方面,他極反對教會報告賬目時用真實姓名,他說應用號碼代替人名,才合乎主耶穌的教訓。其實如果他真明白“行在暗中”的真義,以上這兩件事都不會使他鼓躁不安。又如:

  姊妹花費許多時間引領幾位慕道朋友清楚得救,後來這幾個人都參加了姊妹會,姊妹會的負責人竟把這些新信主的人全都算是自己的功績。不過那姊妹卻全不介意。這正是天父會在暗中鑒察的善事。在這世代中,這類爭虛名與功績的事不少。正因這原故,信徒可以“暗中”求神喜悅的機會也更多了。這種人生,正是把財寶積存在天上的人生,是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人生。

判別(太七:1)

  本章雖沒明提“判別”(第一節的“論斷”有斷定或定罪之意),全章的中心卻是教導我們怎樣判別。不要憑惡意斷定人的不是,卻要虛心看明自己的實際光景。明白神的好意,明智的選擇永生的門路,分別披着羊皮的假先知,作個真正聰明人,切實遵行所聽見的道。

  本章最令人驚異的警告是主耶穌親自宣告那些自己說:“主啊,主啊,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的人,竟是主從來不認識的人。雖然有人認為這些既奉主名傳道趕鬼,當然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了。但注意這是那些假先知自己說的,主耶穌卻從來沒承認他們是奉主名傳道趕鬼的。主耶穌只說:“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

  除非我們保持心靈的眼睛明亮,生命成長,確是很難判別誰是披着羊皮的狼,甚麼是結好果子的樹。

  有人說:不該在教會之內再分別真假信徒,會造成混亂。但這些話與主耶穌和使徒的教訓相背。

  1. 耶穌說:“你們要防備假先知…”(太七:13)這些假先知是在“你們這裏”的,不是教外的。

  2. 使徒保羅警告哥林多人說:“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詭詐,裝作使徒的模樣。”(林後一一:13)

  3. 使徒彼得說:“從前百姓中有假先知起來。將來在你們中間也必有假師傅…”(彼後二:1)

  4. 使徒約翰說:“若有人到你們那裏,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裏…”(約貳:10-11)

  這些警戒性的勸告全都是對教內信徒說的,難以判別不是不加判別的理由。今日教會應在真理造詣與辨別真偽的恩賜上求長進。

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

  全章有五個神蹟:潔淨大痲瘋(1-4);醫治百夫長的僕人(5-13);醫治西門岳母(14-17);平靜風浪(18-22);趕逐群鬼(23-24)。但全章最突出的記載,卻是插在這五個神蹟之中有關基督自己的生活的一節經文:“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八:20)。至高神的兒子來到世上來的時候,竟沒有枕頭的地方。現今生活在豐足安舒環境中的基督徒或傳道人,還想埋怨甚麼呢﹖我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已經遠遠比主耶穌好得多了,為甚麼還以為神沒有看顧我們呢﹖

  按馬太福音第八章第二十至二十二節主對兩個要跟從祂的人作不同的答覆:對那以為跟從主必然生活安舒的人,他該認識主耶穌在世時的貧窮,十字架的道路是一條窄路。但對那猶疑不決,沒有膽量踏上事奉主的道路的人,主卻鼓勵他不要被這世上的親情牽累。“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這就是主耶穌的“平衡”。祂不會為體貼肉體的人提供合理的藉口,卻會指出他們思想的弱點,鼓勵他們勝過裏面不正確的心態。

救贖主的尋隙者(太九章)

  本章也有五個神蹟:醫治癱子(4-8);醫治血漏婦人(20-22);醫治睚魯女兒(18-19,23-26);醫治兩個瞎子(27-31);趕出啞吧鬼(32-34)。其中另記載了耶穌選召利未,即馬太(參可二:13-17;路五:27-33),及與法利賽人辯論禁食問題。但本章比較偏重顯出當時的文士與法利賽人,如何留心尋找基督的把柄,暴露了他們靈性的貧乏和內心的苦毒。

  全章一直描述基督如何努力拯救罪人,而法利賽人和文士卻在努力挑剔主耶穌的不是。本章第三十五節說:“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為甚麼那些人會像羊沒有牧人一般﹖他們不是有許多舊約專家,許多宗教領袖麼﹖可惜這些領袖只專心於如何保護自己的地位,如何在別人的眼睛中找刺。但主耶穌卻走遍各城傳福音,用真理的糧解除人們心靈的飢渴。當時以色列人屬靈上的荒涼,一如今日的教會那樣。不是缺乏宗教領袖,而是缺乏有神信息的工人,所以要求神打發工人收他的莊稼。

聽憑主命(太一○章)

  按基督聖蹟的次序,主耶穌先設立十二使徒才差遣他們出去(路六:12-19,九:1-6),但馬太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詳記主差遣門徒時的教訓,這些教訓對我們同樣是寶貴指引:

  1. 事奉神的人要作聽命的僕人,或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或說:“你們要往普天下去”,聽憑主怎樣吩咐就怎樣行,不要擅自畫出範圍。

  2. 在物質需用上信靠神,卻不偏執於形式。有時“行路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掛子”(10節),有時卻要帶着錢囊和口袋(路二二:36)。

  3. 在機智方面要靈巧像蛇,在心性上卻要馴良像鴿子。

  4. 要防備人的陷害(17節),又要靠着聖靈大膽宣揚主的道。

  5. 要愛主多過愛兒女,在屬世的親情上願受十字架的對付。凡為主的名而作的,就是把一杯涼水給一小弟兄也必存到永恆。

(選自馬太福音講義,概論中之每章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