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福音活頁

感恩,由心發出

 

  感恩,不是一個陌生的詞,現在滿街都是“感恩有你”、“感恩回饋”、“感恩多少多少周年”等等,尤其是網絡的花俏動圖、商業的隆重推銷,口號式的嚷嚷,都直教人感覺空洞和虛假,混淆了“感恩”究竟是由心發出,還是虛情假意,甚至是商業上的別有用心?

  真正的“感恩”,必須真正由心發出,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由心發出,就是心裏面真正的感動,為着人,為着事,為着所領受的愛與關懷,為着周遭環境所給予我們的益處,深深地感動以至於深深地感恩。

  眼之所見,心之所動,若要能從心裏有所感動,必先有一雙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以及辨別美好事物的能力。中國人無不知曉的成語典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其真義並活出其精神的。這典故的精闢之處,是能夠在所有的事情上看到終極的益處。

  或者,我們簡單重溫一下這經典的故事?

  塞翁住在邊塞上。一天,他的馬無緣無故地跑丟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說:“焉知非福?”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着許多良駒回來了。人們又來祝賀他,他說:“焉知非禍?”後來,他的兒子騎馬摔下來了。人們都來安慰他,他說:“焉知非福?”過了一年,國家打仗了,出征的士兵大多戰死沙場,而塞翁的兒子卻因免於徵兵而保存了生命。

  一般的解釋,說這故事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哲學道理。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塞翁如此淡定,是他看見了“禍與福,福與禍”的人生,是一個常態的人生,平靜對待就好,心存感恩就好。而最後的結果,可能是上天對他超然灑脫的生活態度的回報?至少,不看結果,只看這生活態度,就能體會塞翁這一生過得不錯。可以說,心態不是一時的心情,而是一生的恆定。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當向誰感恩呢?

  不如讓我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鏡頭移到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感恩節吧(其實,這個節日已經移植到中國很多年了,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或者也不在乎這個節日本來的意義)。

  感恩節是第一批到達美洲大陸的清教徒,他們經過嚴寒的冬季,損失極為慘重之後,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終於迎來了農產的豐收,生活安定下來了。於是,他們熱烈慶祝,感謝印第安人,更重要的是,感謝上帝!因為他們知道,地裏能出產五穀滋養生命,完全是上帝所賜的。沒有種子,怎會有碩果?而種子,絕對不是人能創造出來的。所以,以後每年豐收的季節,美國人,乃至很多西方國家,都熱熱鬧鬧地舉行隆重的感恩儀式,從總統到人民,真誠地向上帝表示感恩。

  如此,感恩節就有了一個具體的感恩對象,那就是厚賜百物給人類的上帝!

  不但如此,聖經說:

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馬書8:32)

  這裏清楚地告訴全世界,上帝把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賜給了人類,釘死在十字架上,擔當了人類的罪孽,背負了人類的重擔,讓人類重新與上帝和好,得着永恆的福分和生命的平安喜樂。相對於耶穌基督的救恩,物質上的得失算得甚麼呢?

  既然如此,所有基督徒就有了一個天天感恩,日日喜樂的理由了。這樣感恩和喜樂的生命,塞翁還沒昇華到這程度。他說的“焉知非福”很睿智,但還是停留在“焉知”上面,而基督徒卻是明明白白地知道了: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上帝向祂的百姓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百姓末後有指望。

  焉知非福?肯定是福!感恩,這是由心發出的。(杜嘉)

 

金燈臺活頁刊第192期 2017.11
歡迎活用福音活頁—轉貼,轉寄,打印等,以廣傳福音。註明出處和作者即可。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