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回歸真道,重拾復興

鄔天輝

 

  在五百年前的十月三十一日,年輕的修士馬丁路德博士在德國威丁堡教堂大門,貼上對教會販售贖罪券表示異議的“九十五條”;一場被視為改變中世紀歐洲歷史最重大事件的“宗教改革”由是展開。今日,世界各地延續着這股“改革運動”血脈的教會,紛紛舉辦不同聚會來記念此項宗教改革的革命性意義,亦透過紀念活動反思今天教會的處境及需要。

  在教廷極為“強勢”的時候發起改革運動,馬丁路德可以說是教會歷史上一位深具勇敢與信心,且是忠於恩主、忠於聖經的牧者。這一場神聖的改革運動,讓主的教會重歸正途,繼續落實宣教的使命。

一.宗教改革、回歸聖經運動

  感謝主!五百年前由路德及同工們所推展的宗教改革在恩主所賦予的契機及恩典中,確實為祂的教會帶來許多屬靈的恩福。宗教改革其實是一場偉大的屬靈覺醒運動;曾有牧者提醒我們不能忽略宗教改革的真正的意義,即整個歷史是連貫而不可分割的。所以,當年宗教改革運動的領袖們所推動的改革事業,其本質不應只被視為對舊體制的衝擊與變革,或是一件已經年代久遠的陳年往事;而更要視之為教會在每個時代、每個地區都應有的一種“靈性的革命”。

  當年的宗教改革把信徒們從僵化的教廷及教牧人員對他們心靈的轄制中釋放出來,是因為路德從聖經的亮光中,對自己信仰的認知有了更新。他開啟了回歸聖經真理之門,讓教會可以超越當時人為的教條與禁錮。正因為路德強調回歸聖經的重要,所以他所帶動的宗教改革,對這五百年來的教會至為重要。

  路德在面對聆訊時,被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推翻自己的著作;路德回應,除非聖經或理性證明他所說的是錯的,否則不會改變立場。他說:“這是我的立場!我不得不如此。(Here I stand. I can be no other.)”

二.回歸聖經、忠於上帝真道

  路德把九十五條辯論條文釘在威丁堡教堂大門上,標誌着教會改革運動的開始,而這九十五條辯論條文和以後的發展信念,強烈表達了路德及同工們所持有的五項“唯獨”,即:唯獨聖經(唯獨聖經是標準)、唯獨基督(唯獨靠基督才能得救)、唯獨恩典(唯獨靠賴神的恩典)、唯獨信心(唯獨倚靠神恩賜的信心)、唯獨榮耀(一切都是唯獨為了神的榮耀)。

  在上述五個“唯獨”中,“唯獨聖經”顯然是重要的基礎。當時,路德與同工們發現教會已經陷入“水深火熱”當中;教會內一片黑暗,信徒無所適從。歸根究柢,其主要原因就是所謂的教會領袖不看重聖經的教導,甚至更為嚴重的是他們已經離棄真道;當時信徒完全不能透過主的真道去了解上帝的心意。因此,路德認為如果要把教會從黑暗中挽救回來,一切都需要回歸主的真道,即“回歸聖經”。回歸聖經、高舉聖經是教會唯一的出路。

  綜觀使徒保羅的書信,可見保羅教導信徒時,特別看重“主的真道”,例如:“你們務要警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穩,要作大丈夫,要剛強。”(林前16:13)“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提前2:7)“要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祕。”(提前3:9)“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2)

  相對地,最讓保羅感到焦急與痛心的,是看到當時教會的信徒“離棄真道”(提前4:1;多1:14),“背了真道”(提前5:8),“敵擋真道”(提後3:8),“掩耳不聽真道”(提後4:4)。

  在路德的時代,羅馬教廷呈現一片黑暗的主要原因,正是“離棄真道”,甚至“毀謗真道”。特別是當時的教廷領袖(擁有很大的政治與宗教權力)為掠奪平民的財富,假借擴建聖彼得大教堂的名譽,恢復以十一世紀時籌募十字軍東征經費的方式,售賣“贖罪券”;在1515年,教皇利奧十世授權繼續售賣贖罪券。據說,當時為了要籌募金錢,他們強調若購買越多的贖罪券,信徒及去世家人的靈魂就會越快從煉獄中跳出來。傳說有一名神職人員向一名信徒推銷贖罪券時說:“你看,你的家人正要跳出煉獄了,因為你購買的贖罪券,他的左腳已經跳出煉獄,如果你多買一些,他的右腳也能夠跳出來!”那信徒聽了,對神職人員說:“不必了,我的那位家人沒有右腳。”

  提到“真道”,使徒保羅極其盼望教會信徒可以因着主的真道可以達到靈性生命的成熟:“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4:13)

三.回歸真道、信徒各盡其職

  路德積極主張“信徒皆祭司”,打破少數聖職人員獨裁和壟斷真理的詮釋。換句話說,如果祭司職分不是屬於每一個信徒的,而是只有少數有“銜頭”的“聖職人員”才有資格事奉,個別信徒卻不必運用恩賜去參與事奉,這樣就會窒礙了信徒的成長,教會的成長自然也受到限制。

  上帝告訴以色列人:“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19:4-6)上帝的這項諭令,比設立會幕和祭司制度為先;這裏所用的“祭司”一詞,不是專指亞倫和他的後裔,而是全體以色列百姓。上帝的本來心意原來就是要每一個以色列民都為祭司的。

  新約聖經沒有把“祭司”這名稱用在教會的教牧人員身上,反而是用來稱呼每一個接受耶穌救恩的信徒。“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着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使徒彼得在上帝的啟示之下,宣告說:“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這節經文與出埃及記十九章5至6節互相呼應,表明彼得有意把上帝與以色列民立約的事件,應用在“新以色列”民,就是基督的教會身上。

四.回歸真道、靈命更加成熟

  路德及同工所帶領的宗教改革運動,把聖經重新交回信徒的手中,不僅從聖經中將真道闡述解明,更是把聖經翻譯成為德語,讓教會的信徒有機會誦讀上帝所啟示的真道,使他們能透過讀經的生活,深入了解上帝的心意,不再作屬靈的嬰孩,而是成為長大成熟的基督徒。

  使徒保羅強調:若信徒在教會中各盡其職,靈命長大成熟,就能抵擋異端的侵擾,認清各種異端的歪理邪說,即能在真道上站立得穩,不會被異端之風吹得飄來飄去,接而走向滅亡的道路。“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3-14)

五.回歸真道、教會重拾復興

  教會若看重真道,扎根於真道,就能成長和興旺。“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着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5-16)使徒保羅在這兩節的經文所描述的教會生活是:信徒彼此相愛,與主建立密切關係,肢體互相配搭事奉,教會不斷的發展。信徒靈命長進復興,教會也就增長復興。

  主的教會在世上二千多年的歷史中,需要經歷“回歸真道”的改革動力,才能不斷茁壯至今。盼望藉着記念宗教改革運動的反思與自省,全球各地的教會可以看重“回歸真道、回歸聖經”的信仰核心,從而避免走錯方向,偏離從神而來的異象與使命。

 

金燈臺活頁刊第192期 2017.11
作者鄔天輝牧師為本社董事

插圖:Agnes Leung(agnesle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