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頁刊

能力之源

潘國華

 

  生活在這個實存主義的社會裏,聖經中很多真理,尤其是以賽亞書第三十章十五至十八節的的信息,似乎是十分不合時宜的。試問一個人又怎能透過寧靜和信靠去得到能力的呢﹖這些觀念對現代社會人仕是十分怪異的。

  本文嘗試基於以賽亞書第三十章十五至十八節的信息去探討“能力之源”,簡述如下三點:

一.實存主義生活方式的問題

  實存主義可謂充斥着今日社會的氣氛,究竟“實存主義”是甚麼呢﹖它是一個理念或理論主張一個觀念的價值是在乎它對人類有否實際用途。從這理論導致人往往以實用的結果和價值去衡量每一件事物,換言之,唯獨實用的事物才是有價值的。從這個標準和觀念去衡量人生的價值,就引致今世的人每以入息高為榮,所謂“笑貧不笑娼”就是今日時代的寫照。記得1979年暑假回到香港結婚時,遇到不少舊日在大學時代的書友,他們一踫面就大談入息問題。似乎入息高就是成功,就表示自己有價值。當時我在暗忖,若果真如此,我將來畢業後作傳道人入息不會高,豈不是沒有價值嗎﹖但這樣想是不對的,因為只有在神裏面,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價值。

  在這種實存主義的價值觀下,人就不斷地去勞動,去忙,去搏鬥,以為越勞動就越有價值,越忙就越代表自己有用。故此,人類就沒有半點安靜的時間,整個社會都在忙,並沒有時間去思想“到底為甚麼忙”﹖於是不少人患上精神分裂症,而香港有很多市民患上輕微的精神分裂症,曾有新聞報導在香港有一位精神錯亂的人持刀殺幼童事件,死傷三,四十人,這是忙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就算比較溫和的影響,實存主義教人注重職業,銜頭身價,入息等,這些追求成為時尚的風俗,每個人都向這目標努力。結果,“忙碌”就成為可羨慕的字彙,致使多數人都看輕寧靜和止息,事實上,很多人甚至對獨處感到不安,也不習慣單獨與神同在。

  這種強調實用的風氣對信仰帶來一些不良影響。越實際就越有價值,沒有事情是不需要努力而達成的,故此,每一位信徒都忙這忙那,而竟忽略了在神面前安靜信靠的重要。不少信徒成為“馬大”,“為許多事思慮煩擾”(路一○:41)而忘記了一件不可少的事,就是安靜在主耶穌的腳前等候,好像馬利亞一樣。

  人類的共同弱點就是自己不斷地忙亂和煩擾,而卻忽略了寂靜地信靠神。在希西家王的時候,猶太人都是一樣為自己的國家猶大而心裏思慮煩擾。由於備受列國的攻擊,猶大向亞述求助,但惟恐會被亞述所操縱,故猶大又向埃及求援助。猶太人以為埃及可以救他們脫離亞述的束搏,但他們卻忘記倚靠神的救拔。故此,以賽亞書第三十章十五至十八節是神吩咐猶太人歸向神,不要相信埃及。照樣,今天神向我們呼籲,不要相信我們自己的努力,而應歸向神單倚靠祂。

二.在神裏安息的邀請

  當時的猶太人的問題,就是沒有先尋求神而只是懇求埃及的援助(賽三○:1-5),故此,神藉着先知以賽亞指責他們說:“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三○:15)

  換言之,神的意思就是:“你們相信埃及人可以解救你們,但是你們的信是枉然的。又有神掌管一切事物,而祂會來審判你們。因為你們的得拯救是在乎歸回和安息。”得解救的媒介是歸回和安息;歸回即回轉到神那裏,一個真正的悔改,一個從自我選擇的路之改變;安息即從自以為是的信靠中靜止下來。

  以賽亞所用的詞句與猶太人的真正行徑成了一個很強烈的對比。猶太人正忙碌地派遣差役和滿載禮物的馬車隊,去討好埃及人的歡心。他們很活躍,忙亂地作事為的是去挽救自己。可惜,這並不是得解救之法。原來得救是在乎安息,即是停止人的活動而在依靠神的恩惠上安息。

  得救並不是消極的,它也包括得勝罪惡的勝利,它包涵能力去作神的兒女。猶大需要這份能力,真正的能力去抗衡仇人,但是那份能力要在寂靜中找到,即是放下個人忙亂的關顧和瘋狂的渴求,反而在內心中存着信賴耶和華的心,即否定所有自我的本領,全心歸附上帝。(詩四六:10;二九:10-11;二八:7) 

  在筆者個人牧會的經歷中也多次體驗以賽亞先知在這段經文的信息。尤其在幾年前,因教會同工離職的事,牽起了很多謠言,多是針對我對同工處理不當。當時我也多次俯心自問,又試圖向有關人事道歉,但是似乎謠言還是接踵而來,不少的中傷誣告,會議中的指責,暗地毀謗批評。那段日子多次以淚洗臉,苦不堪言,真有如主耶穌釘十架般。但是,感謝主的恩典托着我,又得師母的同心支持。有一次差不多支持不下去,本想與攪事的人對擂,亦想找出事實真相與毀謗的人對質。但是想到聖經的教訓,神說:“伸怨在我,我必報應。”(羅一二:19)我們夫婦倆就以信心禱告神,求神自己施行祂的公義和憐憫。想不到這個禱告改變了整件事情,成為我們的解救。我們也切實經歷了神藉以賽亞給我們的教訓:“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我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

  故此,這是得救的真正道路,亦是得力的唯一源頭:得救在乎悔改回歸,安息在神裏面;得力在乎寂靜和信賴神。這是神使人能以得解救和得能力的良方,對那些願意得能力的人,我們必須放下自己的主意,全心歸依神,在等候信靠中得神的力量。

  不過,正如上文所述,這個並不是人自然的傾向,而猶太人也如是,他們四處尋找幫助!就此神藉先知向他們哀痛地說:“你們竟自不肯”!(賽三○:15)這是人類的悲哀的寫照,因為我們眾人都忽略了真正能力之源,而竟然希望在別處去找能力。

  以賽亞在第十六節描寫那些猶太人的態度和行動,而且亦指出他們錯誤所帶來後果。當猶太人拒絕了得解救的真正途徑,他們自己找出路,他們會向埃及人求助,獲得大量駿馬,以為擁有這批駿馬就可以逃避敵人的追趕。

三.不信的後果

  在古代馬是象徵着有恃無恐,是驕橫的象徵(詩二○:7)。

  猶太人騎在快馬上,但是他們的敵人也騎着快馬,故此,他們並沒有可能逃避仇敵。

  猶太人的問題也包括他們相信人數眾多,希望以眾敵寡。他們以為可以從埃及找來很多軍隊,就能戰勝亞述的鐵騎。不過,這也是沒有希望的幻夢而已。神在第十七節說:“一人叱喝,必令千人逃跑;五人叱喝,你們都必逃跑…”一個人的恐嚇就趕走了一千個猶太人,五個敵人就把所有猶太人嚇走了!這是神的刑罰,神定意要處罰叛逆的兒女,所以無人可以逃避神的刑罰。原來,第十七節所提到神的刑罰,是神從前應許以色列人的話之反面,在出埃及進迦南的歷史裏,神應許以色列人祂必與他們同在,祝福他們去趕散仇敵。(利二六:8;申三二:30)

  叛逆的兒女要孤獨地站立,神說:“以致剩下的,好像山頂的旗杆,岡上的大旗。”(賽三○:17下)這種情景正好描寫那些猶太人,他們將信心放在埃及人身上,人的幫助只會帶來孤單和失敗。在聖經中,“埃及”有時用作世俗社會的代表。信徒切不要信靠這世界,從世界中尋找幫助,反之,我們應單信靠神和尋求祂的幫助。

  無疑,神是審判之主,但是祂也是滿有憐憫的神,第十八節指出神的恩慈:“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祂的,都是有福的。”我們的神擁有憐憫和公義;事實上,神的憐憫是建基於祂的公義上。神在等候要彰顯祂的歡悅和憐憫,我們願否等候神呢﹖那些等候神的,都是有福的,必定在祂裏面得解救,得能力。

  後來猶太人順從以賽亞先知的信息,在希西家王的帶領下回轉歸向神,在祂裏面得到解救和能力。據以賽亞書三十七章三十六節和列王紀下十九章三十四至三十七節的記載,神使用祂的使者出到亞述軍隊的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一時將亞述軍兵全然剿滅!猶太人不費一兵一馬獲得勝利!

小結

  但願今日信徒認識能力之源,讓我們安靜投靠神,信賴祂能夠帶領我們的人生,直至見祂的面。在平靜安穩中得到神的加力,這是靈命活潑和滿有能力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