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22.7 第220期


疫久見人心

黃志倫

 

經文:使徒行傳十五章1至21節

   這次瘟疫大流行讓我們有機會看清楚自己的內心是如何的。許多人沒有想到,連自己也會盲搶口罩,囤購糧食,失控了。在二十一世紀,恐怕高科技世代可以改變世界生活的步伐運作,但改變不了人心的恐懼和人性的醜陋。疫久見人心。

   究竟是甚麼原因使我們這次有那麼大的恐慌?而教會在疫情高峰期間暫停聚會的回應正確嗎?讓我們透過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來思想。

一.問題突如其來,應對招架不住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描述當時教會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教導弟兄們說:你們若不照摩西的規例受割禮就不能得救。保羅和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爭執辯論起來。(徒15:1-2)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突如其來的問題。當時福音從猶太人的群體漸漸也傳給了非猶太人的群體,教會裏開始有猶太人和非猶太人在一起敬拜團契。以前沒有問題,因為大家都是猶太人,但現在有外族人了。結果當時就有猶太人來告訴這些信了耶穌的非猶太人說:你們要跟我們猶太人一樣行割禮,才可以得救。

   我們需要行割禮才得救嗎?我們都知道不需要。這個問題對我們而言不是問題,因為我們現在有全部聖經的啟示,有很完整的真理的教導。可是對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當全新的問題出現,自然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經文描述保羅和巴拿巴就跟他們“大大地爭執辯論”(徒15:2)。這是一個很強烈的用詞,在新約聖經裏沒有另一處可以找到這樣的形容。不只是辯論,而且是爭執辯論,不只是爭執辯論,而且是大大地爭執辯論,還有“使徒和長老聚集在一起,商議這件事,經過了很多的辯論”(徒15:6-7)。換句話說,要怎麼處理,基本上大家都沒有把握,甚至出現有點招架不住的局面,畢竟這是一個以前沒有處理過的棘手問題。

   雖然救恩真理是很清楚的,但要怎樣將真理落實在一個群體的文化和傳統中,就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的問題。因為當中牽涉了傳統與傳統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要如何共處的種種問題。

   今天我們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恐怕也是這樣。大家都相當緊張,也有人為此大大爭執辯論。因為我們對這個問題知道得太少了,就像當日的耶路撒冷教會面對新問題一樣。難怪大家會恐慌、害怕、彼此爭執,有一點招架不住。

   既然是這樣,就讓我們稍安毋躁。或許可以因此稍微原諒自己曾有那些過度的反應,不妨也稍微原諒一些應對措施上的不足,因為我們對它的認識太少了,大家都在探索。如果因為他人的反應傷害了我們,讓我們原諒他們,因為大家都沒經驗。反過來說,如果是我們在言語和行為上傷害了身邊的人,就跟對方道歉。讓我們不彼此責怪,因為在任何時候,當又要面對這類突如其來的、全新的問題,大家又會有一點招架不住。

   不過,再怎麼樣招架不住,問題總要有一個應對的方案。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一個原則:信仰核心不妥協,但規條對策可以隨機應變。

二.信仰核心不妥協,規條對策隨機應變

   首先必須留意,這次耶路撒冷教會面對的並不是信仰受逼迫的問題,而是一個要如何讓真理落實在特殊環境的問題。有一群猶太人堅持一定要為外族人行割禮(徒15:1);另一群猶太人持相反看法,保羅和巴拿巴認為不需要行割禮(徒15:2),而彼得基本上是跟保羅和巴拿巴持一樣的立場(徒15:7-12)。之後是雅各為大家的發表和商議作總結(徒15:13-21)。雅各基本上也是支持不需要行割禮的看法,他引用阿摩司書肯定上帝的救恩不是單單給猶太人,也是預備要給外族人的,就是給全世界的人。

   但請留意:這個會議最終的議決是甚麼呢?它並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的處理。雅各說:

 “所以,我認為不可難為這些歸服神的外族人,只要寫信叫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淫亂、勒死的牲畜和血。因為自古以來,在各城裏都有人宣講摩西的書,每逢安息日在各會堂裏都有人誦讀。”(徒15:19-21)

   這會議的決定表明信仰的核心和對救恩的教導不能改變。得救並不需要行割禮,不要難為這些歸服上帝的外族人。但與此同時,外族人也要稍微體諒猶太人,因為在各城裏,就是在整個大環境,對律法的要求是存在的。所以,會議的總結是:彼此體恤。外族人不用行割禮,但既然大家生活的整個大環境是很看重律法的,而又要在同一個屋簷下一起敬拜,一起承擔福音的工作,所以是不是外族人也應禁戒偶像的污穢,就是不要吃祭過偶像的食物,還有禁戒淫亂、勒死的牲畜和血,就是不要吃帶血的食物,也不要吃血。

   在這個決定下,真理教導沒有改變,依然是:人是靠耶穌得救,不是靠吃不吃祭拜偶像的食物,不是靠行律法得救。但是,既然大家是在基督裏的一家人,在這樣特殊的處境中,雙方是否能彼此多體諒一點?真理的教導不改變,但是在一些生活的要求上,雙方各讓一步,適度調整。

   神學立場不是為立場而存在,神學立場應該是為福音而存在。教會在疫情嚴峻時暫停聚會,是很特殊的情況。首先,那不是在信仰上受逼迫。如果我們是在信仰上受逼迫,那我們應該堅持,就像使徒所說:順從神過於順從人是應當的(徒5:29)。因着疫情而暫停聚會,那是配合環境的需要,經過多方考量,體恤不同年齡層和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感受,就像耶路撒冷會議的決定一樣。信仰真理的教導沒有改變,只是面對特殊環境的需要,在落實的時候作出調整。

   因環境的需要而暫停集體敬拜的聚會,不等於就停止了教會。在香港,當有八號風球或以上,自然就會取消崇拜聚會。在北美,如果遇見暴風、大雪,教會也會勸請會眾不要來聚會。那並不是敬拜神學出現了問題,而完全是基於環境的考量。其實,這就像偶爾我們生病在家不能去教會時,自己在家裏禱告敬拜一樣。而現在互聯網的方便,更為我們提供多一個參與敬拜的途徑。主耶穌說:敬拜父,不在這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而是靠聖靈按真理來敬拜(約4:21-24)。無論在哪裏敬拜,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無論在哪裏,上帝同樣悅納。這是敬拜的生命。

   集體敬拜固然很重要,但它不是我們敬拜生命的全部。在暫停聚會的期間,信徒彼此透過不同方式,借助科技管道傳達生活訊息和代禱事項,彼此慰問,不也就是教會生活嗎?只不過沒有在同一個屋簷下進行而已。而當環境比較許可,教會就要恢復集體敬拜的活動。

   這就是信仰核心不妥協,但是規條對策可以變。而信仰群體應該互信同心同行,化危機為轉機。

三.互信同心同行,化危機為轉機

   經過爭執和很多辯論之後,耶路撒冷會議作出了結論,帶來的結果是:

當時,使徒、長老和全教會都認為好。(徒15:22)

   “全教會”都認為是好,路加在這裏要表達的,就是教會作為一個信仰群體的互信和同心。

   當危機在一個群體當中出現時,它可以像獅子一樣撕裂一個群體,只要當中有一個人一意孤行堅持散播不同的意見。但是危機也可以像磁鐵一樣健壯一個群體,只要當中的人願意放下己見去接受眾人以為美的決定。而耶路撒冷教會留給我們的榜樣就是後者。

   要保羅和巴拿巴去接受這個會議的結果並照着去行是不容易的,因為他們本來在爭辯的思路是不一樣的立場。可是當會議來到一個結論之後,他們願意以會議的結論作為自己的立場。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看這不單單是一組人的決定,更是聖靈在當中的作為!保羅帶着教會的書信回到安提阿,信中這樣說:“聖靈和我們都同意,不把別的重擔加在你們身上”(徒15:28)。全教會將這次的決定看為好,而安提阿的眾人也因着信上的話而感到欣慰,這就是在基督裏的互信和同心。使徒行傳接着便記載,教會展開第二次宣教佈道行程。將危機化為了轉機,多麼美的一段記載。

   在這次疫情中教會所經歷的,是歷史的一部分;我真盼望所留下的記載,是像使徒行傳描述耶路撒冷教會“當時,使徒、長老和全教會都認為好”。因為知道有聖靈在我們當中掌權居首位,我們就在聖靈裏互信同心同行,將這次的危機化為轉機。

結語

   疫久見人心。但願這個經歷讓我們更認清自己的內心,看清楚自己是如何待人處事,也同時操練我們有更廣的胸襟去彼此體恤。因為知道聖靈在我們當中,我們就願意不分你我,一起流露出在基督裏的合一,成為主福音的見證人。

 

金燈臺活頁刊 第220期 2022.7
作者黃志倫牧師為新加坡長老會恩澤堂主理牧師。本文是作者的講章摘錄。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22004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