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21.1 第211期


幽默哲學與神的不可理解性

“在苦難中持守聖約”系列之四

戴永富

  

撒拉說:“神使我歡笑,凡聽見的,也必為我歡笑。”又說:“誰能告訴亞伯拉罕,撒拉要乳養兒女呢?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竟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創21:6-7)

   聖經說,撒拉因着信心“雖然過了生育的年齡,還是能夠懷孕,…從一個好像已死的人,竟然生出許多子孫來”(來11:11-12)。經歷了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神蹟後,撒拉就笑了,而她的笑揭示出神的應許和做法的“可笑性”。老子說過:“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一個道理聽起來可笑,未必是因為這道理本身的問題,有時是因為聽這道理者的思想的局限性。撒拉的笑告訴我們,聖經之神好像喜歡用可笑的工作方法,因為祂的思想和意念都高過人的理性。因此,神的工作的可笑性蘊含着神的“不可理解性”(incomprehensibility),而神的不可理解性不等於荒誕不經,乃是指神的思維和工作的顛覆性。也就是說,神的工作倒置了人的常理和價值觀,但其主因是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幽默的哲學含義能讓我們更理解這一點,因大多幽默是嘲笑人對現實的理解的不足(“一覺醒來我以為我長高了,原來是被子蓋橫了”)。

   根據一位思想家所言,幽默把兩個不相容的事物弄到一塊兒,且暗示着這兩個看起來是矛盾事物實質上在更深的層面上得到聯合。比如,當以色列人要圍攻耶利哥時,神不叫他們用雲梯之類的戰具來攻破耶利哥的堅固城牆,反叫他們七天吹角呼喊圍繞城垣,而第七天,城牆居然塌陷了。這很幽默,因在正常情況下,七次圍繞城牆和攻破城池這兩件事不會扯到一塊兒,而把它們組合在一起的深層因素無非是神的智慧和力量。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解釋,並列兩件不一致之事所以引起幽默感,因它顯示出理性的局限性,而這令人感到放鬆,因在殘酷且難以控制的現實面前倔強倨傲地肯定自己的全能是很累的。

   哲學家康德認為,幽默情感是“期望被突然轉化為無”的結果。聖經記載一些令人的正常期望被轉化為無的故事:神偏偏賜福予孤兒寡婦或不能生育的女人等弱勢群體;以色列民族是一個不能生育的老奶奶的後裔;一些偉人,包括耶穌,是以色列人所鄙夷的異族或娼妓的後代。再說,在舊約裏,面對兵器特先進的異族,以色列人打敗他們的“武器”太可笑了(趕牛棒、空瓶、驢腮骨、彈弓)。這些故事有幽默性,因它們推翻了人的常識而藉此說明,神是真正的勝利者,祂能用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摒除人的成見。

   這不是說神的整個智慧都能用幽默的概念解釋,但不管有沒有明顯的幽默成分,神的智慧和工作方式很多時候的確是顛覆性或“反常識”的。顛覆性智慧的頂點是十字架:耶穌通過死亡消滅死亡,透過痛苦打敗痛苦。要言之,聖經中的智慧或多或少有幽默和諷刺成分,因它要向人啟示一個真理:現實裏各樣看似矛盾或有張力的事(好人與苦難、信心與神的沉默等等)未必代表現實的全部,因神的工作扮演着隱藏的聯合角色。比方說,受苦的人按常識說不會輕易相信他的苦難是神愛他的表現。那麼,這兩個看似有出入的事物(人的苦楚和神的慈愛)實際上含有潛藏的和諧,因神確實在積極作工,拯救相信祂的人,雖然這工作未必清楚顯現於我們眼前。從聖經來的智慧是把兩個表面上有出入或有張力的東西聯繫起來的能力。

   神倒置了世界的智慧,以歷史上不可理喻的十字架事件啟示祂自己的樣子,這也是要肯定神超越人的智慧、能力、自由和愛。上帝就是用這種方式來否定人錯誤的上帝觀。培養智慧意味着培養顛覆性思維的習性,而這種思維是建基於對神奇異的自我啟示(即十字架)的接受。我們覺得神是無形而高高在上的全能者,但神居然用有形的十字架成為卑微而軟弱之人來啟示祂自己;我們覺得神是一位享受一切的宇宙帝王,但神竟然通過痛苦和死亡顯現自己。神用奇異的自我介紹,旨在讓人謙卑而甘心承認神的自由、智慧與大愛。

   此外,神用十字架這最不可理解的方式來做自我介紹,也是因為神要與受苦者在一起。十字架有其諷刺作用;神用軟弱的十字架啟示自己的剛強,這顯明了弱肉強食的社會價值觀的破產;社會所推崇的“剛強”實質上是一種邪惡而虛偽的懦弱。故通過十架我們相信:正是因為神存在而神成為人,死而復活,所以為主受苦的人是有盼望而將來必得伸冤。

   最後,我們要習於用聖經的智慧來思考問題。這就像學外語一樣:學外語最普遍的現象是學者用母語來解釋外語的邏輯,但這有時行不通的(“這語言怎麼可以沒有主語呢?”“為甚麼這語言是先賓語才謂語?奇怪!”)。學外語的一個突破是當人覺悟到,掌握外語是等於以外國人的思維來思考,故與其苦苦用自己的母語去理解外語,倒不如想像一下自己就是那外國人,自己用那獨特的邏輯思考。習於用神的邏輯去思考的人不容易氣餒;他知道,他所遭遇的苦難或逆境潛藏着很大的福分,而這個人像撒拉一樣:到最後他是歡笑的。

 

金燈臺活頁刊 第211期 2021.1
作者戴永富博士目前任教於新加坡神學院。本文的經文錄自《聖經新譯本》。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21102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