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oldenLampstand.org

金燈臺活頁刊
2019.9 第203期


平常人與平常心

于中旻

 

   現代人的問題,是容易太“專業化”。一般基督徒常有的毛病,也是輕易“專業化”,把宗教跟生活二分。其實,不論你怎樣屬靈,還是要不忘作“平常人”。

   記得作平常人。不能說是很重要的事,是正常的事。一般人的通病,是喜歡自己誇張,以至裝神弄鬼;不幸,那正是人墮落本性的證明,完全是舊造的表現。

   世界上有許多大事,是由平常人幹出來的。“一將功成萬骨枯”,不僅是高舉不平常的人,也是由於不正常的觀點。五旬節聖靈降臨以後,使徒們有主的同在,在耶路撒冷,開始建立教會的事工。聖經說:

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徒8:1、4)

   這值得我們注意:使徒們相信,在教會受迫害的時候,作牧人的,不是只享受“一將功成”的尊榮,臨危率先轉移陣地;不能夠見狼來,就撇下羊群逃跑。換句話說,遇到患難,領袖不能臨難苟免。所以,“除了使徒”堅守不移,分散的門徒,是指一般的基督徒,用今天的行話叫“平信徒”。但那些人,是有生命的信徒,他們在所到的地方,就讓生命自然發展。這就是教會宣道史開宗明義的情形。有耶路撒冷的一名執事,名叫腓利,開了遠方宣道的門。他先北伐,向同語文的撒瑪利亞人傳道;後又順從聖靈引導南征,在迦薩曠野路上,向不同種族的古實太監傳道,都是這名平信徒。

   現代人對於“少年老成”,不再以為是讚譽。不過,少年張狂,總難算是好事。還很年輕的撒母耳,忽然得到神的揀選和啟示,是多麼不尋常的事!如果好好慶祝一番,或逢人衒揚,該不是十分離譜吧!但是:

 撒母耳睡到天亮,就開了耶和華的殿門。(撒上3:15)

   還是跟平常一樣,盡他當盡的責任,作該作的事!有話說:“小人得志便張狂”。小孩子不一定是小人,大人物中卻不乏小人。撒母耳的繼任者掃羅王,就完全不一樣了。他作以色列的王,奉耶和華的命,帥領國人去滅絕亞瑪力人,打勝仗是應該的。但他沒有徹底完成使命,卻匆匆忙忙去為自己立記功碑。這份德行,我們讀來都覺得不勝討厭,更不消說其悖逆違命了。

   但以理是懂得安分守素的人。從少年,到老時,或安富尊榮,或迫害困厄,他總不失平常心。

   但以理耐得抬舉:以當亡國俘虜開始,蒙巴比倫王特達知遇之恩,少年得志,君王賜他御膳御酒,他寧願作平常人,保守不玷污自己。他屢次升遷,王拔擢他高升,他一直忠心辦事,毫無過失。被人設計陷害,還是像平常一樣,一天三次開窗戶向耶路撒冷祈禱。因解釋奇異的指頭在壁上寫字,末代巴比倫王伯沙撒使他項戴金鏈,在國中位列第三;他沒有忘記自己的位分。年老的時候,大利烏尊崇他,沒有改變他的平常狀態。他在神面前大蒙眷愛,神看他極寶貴,把末世的異象特別顯示給他。換個普通人,會興奮得不了,作起超級屬靈人來。

我但以理昏迷不醒,病了數日,然後起來,辦理王的事務。(但8:27)

   但以理病復原了。他沒有扮演起屬靈人來,自我宣傳,大作其病得痊癒的“見證”甚麼的,他只是從病榻上起來,出人意外吧?“起來,辦理王的事務”!

   有些難以相信嗎?神使用但以理,因為他順從神的安排,作自己份內當作的。似是十分希奇的事:主十二門徒中間,沒有一名是病好蒙召的;歷代教會神所重用的僕人,也沒有一位是病好為神特別選用的;主叫拉撒路從死裏復活,他竟然沒講起過其出奇的經驗;連聰明的財主,有其商業頭腦,建議差遣乞丐拉撒路從死裏復活,可以作宣傳,吸引人,如此好的計畫,可惜,竟然不蒙採納!奇妙的主,只取平常的道路。但以理見了異象,病得痊癒,回到原來的辦公室,去處理王的日常政務。

   但以理得神不平常的託付,啟示他不平常的奧祕,就是因為他可靠:可靠的表現,是有規律,像平常一樣。環境改變了,王命禁止禱告,他卻“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不僅禱告的對象沒變,時間,姿態,都沒有改變,一如平常!大蒙眷愛,得了特別的啟示,他還是像平常一樣。

   我們再看一位偉大的人物,“在神的全家盡忠”的摩西(來3:2)。在何烈山的曠野,耶和華的使者在荊棘火中向他顯現,賦予他鉅大的使命,解放一個民族,拯民建國,開拓歷史。摩西面臨這鉅大的使命,是如何反應呢?他不勝戰懍恐懼,幾經推辭不得,而才接受。他沒有得意忘形,雀躍三尺,立即束裝就道,卻是回去見他的岳父報告,交代清楚:

摩西回到他岳父葉忒羅那裏,對他說:“求你容我回去。”(出4:18)

   如果摩西以為是“神的僕人”,不必理平常事,丟下葉忒羅的羊群就跑,將來也不會作神群羊的牧人,可能時候到了,丟下神的羊群就跑,那還得了!全知的神,揀選祂合用的僕人,識透人的心,必須用那在大事上忠心的人,他顯明在小事上忠心;在平常事上忠心,在大使命上也必然忠心。對看顧羊群忠心,才可以受神所託,在神全家盡忠。

   美國詩人牧師萬代克(Henry van Dyke, 1852-1933)寫過一篇有名的小說“第四博士”(“The Other Wise Man”),說是有一位波斯的智者,沒能夠參加偉大的伯利恆朝拜聖嬰之旅,把預備呈獻的寶貴禮物,賙濟了路上遇到需要救助的平常人,看來作的是平常事,卻是作在主的身上。另一位美國詩人蓋瑞生(Theodosia Garrison, 1874-1934),寫了一首詩“留守的牧人”(“The Shepherd Who Stayed”),描述伯利恆野地的平常牧人,沒有去隨明星引導去朝聖嬰,卻盡自己的責任,留下來守護羊群。

  願我們常記得:一切都是恩典。如聖經所說:

你眷顧地,降下透雨,使地大得肥美,神的河滿了水。你這樣澆灌了地,好為人預備五穀。你澆透地的犁溝,潤平犁脊;降甘霖使地軟和,其中發長的蒙你賜福。你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你的路徑都滴下脂油。(詩65:9-11)

   這裏最重要的字是“恩典”。願我們記得,一切都是恩典。耕種必有收穫,是自然的。如果豐收,莫誇自己作得好,手段高。舊時的農作,稱為“靠天吃飯”,並沒有不正確的。想到人所有的力量,並不是自己原有的;收成,不是當得的。

   願我們常作如此想。就可以常存謙卑的心,行在主的道中,作蒙主恩典的人,作耐得主恩典的平常人,正常人。

 

金燈臺活頁刊 第203期 2019.9
作者于中旻博士為文宣士,聖經網AboutBible.net著者。

 


https://www.goldenlampstand.org/glb/read.php?GLID=20301
©1986-2024 金燈台出版社有限公司 Golden Lampstand Publishing Society (HK)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