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神的群羊 - 何衛中著

上篇:前言
下篇:牧人的素質


主耶穌是好牧人

  主耶穌真是好牧人,有幾點可以證明: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九:35-38)

  這段話概括了主在世的工作:教訓,宣道,醫病。這三項是主耶穌在世工作的重點:“教訓”就是真理的傳遞,是神學性的;“宣道”是福音性;“醫病”是實際對人的幫助。由此可見祂的工作的全面性,也給我們看到牧會工作的範圍是平衡的,沒有偏側輕重。

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裏,將一切所作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祂,祂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可六:30-31)

  這裏給我們看見主耶穌牧會的方法。祂吩咐門徒要作該作的事,就是要傳道,然後回來將一切所作所行的全匯報給主。所以我們今天作僕人的也是要如此,忠於所託。主給門徒們的賞賜是甚麼?就是跟祂到曠野歇一歇,這是體貼,讓他們有休息的機會,有喘息的機會,沒有立即又吩咐他們新的工作。主耶穌也沒有因為派了門徒外出工作,自己就坐享其成;祂照樣自己忙碌到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可見祂是何等殷勤工作。
  路加福音第九章57至62節記載:“他們走路的時候,有一人對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裏去,我要跟隨你。’”沒想到主耶穌卻對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只是人子沒有枕頭的地方。”
  這好像一個熱心要跟隨主的人,在別人看來,歡喜還來不及,怎會潑冷水?沒想到主竟然對他如此回應。可能主認為他跟隨是為了有利可圖,想發財,如猶大一樣,才給他澆冷水。在此給我們看見一個真理,主並不是來者不拒,主耶穌能知人心,能看出某人跟隨的動機是否純正。
  但反過來祂卻對另一個人說:“跟從我來!”怎知這人卻說:“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意思說我現在還不能跟隨你,因我上有老父要奉養,等我老父百年歸西之後才來跟隨。這是常情的道理。但主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只管去傳揚神國的道。”死人又怎能埋葬死人?這裏說的第一個死人是活死人,一個沒有神生命的人,他在神面前就是活死人;另一個死人才是真正的死人。所以主耶穌所說的,就是讓活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的意思。
  忽然又有一個來對主說:“我要跟從你,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但主說:“手扶着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意思是:既要跟從主,就不要三心兩意。既要跟從,卻又多掛慮,掛這慮那,正如羅得的妻子,天使告訴她不要回頭看,她就是不捨,結果因為“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鹽柱”(創一九:26;路一七:32)。
  從上文給我們看見跟從主有三種人:
  第一種是自動來跟從的人,但動機不純正。
  第二種是主要呼召的人,但他們有許多的掛慮和包袱。
  第三種是願意跟從主,但卻有很多屬世的責任未了,不能毅然放下。
  這三種人豈不是今天教會的寫照嗎?主耶穌被稱為大牧長,祂事奉的榜樣,是我們該完全效法的。